王新国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因枪介导小麦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 2004年
- 以豫麦18幼胚为受体,建立高效基因枪介导转化体系,经除草剂抗性和对目的基因的PCR、PCR-Southern检测,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高达3.7%,为基因枪高效介导提供了成功的证据。
- 任江萍李磊王新国尹钧
- 关键词:小麦转化率
- 反义Trxs基因导入对弱筋小麦豫麦18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以转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小麦TY18-99和TY18-100及其相应未转基因对照为材料,于2007—2009年通过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反义Trxs基因(anti-Trxs)导入对弱筋小麦豫麦18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有一定的正效应。2个转基因株系的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速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在整个籽粒形成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导入显著提高了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在籽粒灌浆中期和后期,反义Trxs基因导入显著提高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活性,降低了颗粒束缚型淀粉合酶(GBSS)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反义Trxs基因促进了AGPase、SBE I和SSS(SSS I、SSS II和SSS III)基因的表达,抑制了GBSS I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说明,反义Trxs基因导入后促进了AGPase、SBE I和SSS基因的转录,从而使籽粒灌浆期间的淀粉积累速率发生了改变,最终显著提高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进而提高了淀粉的支/直比,这可能是转基因小麦淀粉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 任江萍王亚英王新国王娜陈新孟晓丹李永春尹钧
- 关键词:小麦反义TRXS基因淀粉合成酶
-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3年
- 厚德麦981是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29。厚德麦981高产稳产,产量三要素协调,气候正常年份产量在8400~8800kg/hm^(2)之间。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 夏国军王新国李磊康国章王翔李巧云张锋张立东马孝锋
-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小麦抗穗发芽机理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及时了解小麦抗穗发芽机制,加快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品种选育进程。以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α-淀粉酶为切入点,对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因子α-淀粉酶抑制剂和硫氧还蛋白h在小麦中的分布、作用性质、生物学功能及抗穗发芽解决途径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认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反义Trxs基因是解决穗发芽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王新国任江萍尹钧
- 关键词:小麦抗穗发芽Α-淀粉酶抑制剂
- 影响大麦植株再生及基因枪转化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以 2个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 ,研究了基因转化和植株再生过程中Cu2 + 浓度、不同受体材料、高渗处理对基因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Cu2 + 浓度为 5 0 μmol·L-1时可以显著地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预培养 9d的幼胚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其愈伤组织的抗性率明显高于剥取当天和预培养 3~ 4d的幼胚 ;基因枪轰击前 6h和轰击后 18h ,用 0 5mol·L-1的甘露醇进行渗透处理 。
- 任江萍王新国李磊卫丽尹钧
- 关键词:大麦植株再生基因枪转化预培养愈伤组织
- Anti-trxs和Bar基因共转化小麦后代植株的遗传及表型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经对基因枪转化小麦品种皖麦48获得的7株再生苗的PCR、PCR-Southern杂交和除草剂涂抹叶片检测,得到了4株转基因植株,证实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Anti-trx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能够正常表达。经对T1、T2植株分析表明:Anti-trxs、Bar基因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且普遍呈3∶1的分离,其遗传符合单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规律,部分株系表现1∶1的不正常分离(阳性个体较预期的少),推测这是由于雌或雄配子之一方丢失或外源基因的结构、排列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的结果。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T0代有较大变异,但在T2代已得到了回复。
- 任江萍尹钧王新国王振云陈焕丽
- 关键词:基因BAR基因转基因小麦
- 不同预处理对小麦幼胚抗除草剂基因转化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以小麦品种豫麦18号和豫麦34号作为供试材料,用基因枪介导法进行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研究了不同预培养时间和高渗处理对小麦幼胚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以诱导培养10~15d的转化效果最好;用0 4mol·L-1的甘露醇在轰击前6h和轰击后18h对10~15d预培养的幼胚进行处理,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
- 任江萍王新国卫丽尹钧师学珍李磊
- 关键词:小麦幼胚抗除草剂基因基因转化基因枪
-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建立适于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方法]以小麦品种豫麦18和豫麦70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2种培养基和4种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L3培养基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都明显高于MS培养基,供试2个品种平均出愈率达91.0%以上,平均分化率达46.4%。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但不同处理分化率差别很大(10.5%-50.0%);以L3为分化培养基,同时添加2,4-D 0.1mg/L,6-BA 1.5 mg/L的激素配比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平均分化率达到50.0%。[结论]MS、L3两种基本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比较高,且差别不大。不同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影响很大。
- 王新国任江萍
-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培养基植株再生
- 反义TrxS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及对小麦种子蛋白酶活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揭示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转基因小麦中蛋白酶活性和蛋白组分的变化规律,以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为材料,用荧光定量RT-PCR、SDS-PAGE和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种子萌发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表达、蛋白酶活性和蛋白组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反义TrxS基因在RNA水平上能够表达;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种子吸涨12、24、48、729、6和120 h后,转基因小麦种子蛋白酶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27.3%、30.7%、19.1%、19.4%、23.7%和13.5%;转基因小麦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的SDS-PAGE分析表明,反义TrxS基因的导入抑制了转基因小麦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大分子亚基二硫键(S-S)向巯基(-SH)的转化,从而使蛋白质的降解延缓。
- 任江萍李磊王新国牛洪斌李永春孟凡荣尹钧
- 关键词:小麦反义TRXS基因蛋白酶蛋白组分
-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5年
- 为了建立一个适于优良小麦品种基因枪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2个冬性小麦品种京841和中麦9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N6B5MS、B5和L34种培养基中,L3培养基的出愈率及分化率最高,两品种平均出愈率达到88.9%,分化率达到36.6%;以L3为基本分化培养基,同时添加ZT3mg/L和NAA1mg/L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平均达到55.9%。
- 王新国任江萍李磊尹钧
-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培养基激素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