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因靶向治疗复发性颞骨鳞状细胞癌1例
- 卫来王立志秦宇蓝丁岩王志强
- FESS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原因及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疗效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和(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和(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不佳而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4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鼻窦CT、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Lund-Kennedy评分法评估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和(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患者的症状和原因,针对病因制定手术方案,分别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包括:鼻小叶成形术、鼻小柱成形术、歪鼻矫正术、鼻瓣区成形术、修正性鼻中隔成形术、修正性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以Lund-Kennedy评分法、VAS评估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额隐窝区狭窄38例(95%),前组筛窦气房残留34例(85%),后组筛窦气房残留31例(77.5%),上颌窦窦口狭窄37例(92.5%),蝶窦口狭窄26例(54.2%),钩突残留34例(85%),中鼻甲畸形34例(85%),下鼻甲肥大34例(85%),鼻瓣区狭窄:鼻中隔尾端脱位11例(27.5%);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原因包括:鼻中隔软骨偏曲20例(50%)、筛骨垂直板偏曲18例(45%)、腭骨鼻棘偏曲10例(25%)、犁骨偏曲14例(35%)。外鼻畸形未矫正手术失败的原因:软骨鼻锥畸形2例(5%),骨鼻锥畸形2例(5%)、鼻小柱畸形1例(2.5%)、鼻小叶畸形2例(5%)。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完全控制39例,部分控制1例,未控制0例,总有效率97.5%。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额隐窝和鼻中隔尾端异常解剖结构的残留是鼻-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和(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修正行鼻功能重建手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失败的�
- 卫来彭凤兰王立志王志强
- 关键词:内窥镜鼻窦手术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
- 鼻内镜下自咽颅底筋膜表面切除腺样体
- 目的:探索在咽颅底筋膜表面切除腺样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统计2011年到2012年大连医科大学共计39例患者,手术方法:麻醉起效后,70.鼻内镜自口腔导入,用切割吸引器自腺样体表面逐层切除腺样体组织,至咽后壁自中央向...
- 卫来王志强
- 耳鼻咽喉部恶性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研究
- 王志强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骨骼肌损伤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骨骼肌损伤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6例OSAHS中、重度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1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两组患者上气道骨骼肌组织制作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组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并将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组患者AHI平均(x±s,下同)为(53.6±4.6)次/h,LSaO2为0.754±0.023,对照组AHI为(2.3±1.1)次/h,LSaO2为0.968±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t=6.90,P值均〈0.01)。电镜下见OSAHS组上气道骨骼肌纤维排列紊乱,在严重的线粒体水肿及空泡化改变基础上发现细胞内脂肪小体即脂肪变。对照组肌原纤维排列整齐,z线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水肿,但未见脂肪小体。以形态计数法统计电镜放大30000倍时每个视野下脂肪小体含量,发现16例OSAHS组患者平均每个视野脂肪小体含量为(16.1±1.2)%。脂肪小体含量与AHI呈正相关(r^2=0.761,P〈0.01),与BMI、LSaO2未见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骨骼肌脂肪变可能是OSAHS患者由于缺氧、振动引起上气道骨骼肌损伤的特征性改变。
- 石林卫来王昊霖王志强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咽肌显微镜检查
- 保存方法对同种异体肋软骨移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同种异体肋软骨移植的影响。 [方法 ]对 4 0只家兔肋软骨进行Co6 0 照射、酒精浸泡、冷冻及中药试剂浸泡四种方法处理后 ,植入不同家兔鼻背部 ;1 2周后取出 ,进行吸收率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放射组肋软骨的平均吸收率最低 (1 1 .7% ) ,酒精组最高 (2 3.6 8% ) ;移植后的组织反应 ,中药组最弱 ,酒精组最强。 [结论 ]同种异体肋软骨移植后组织学的改变与吸收程度无正相相关联系。传统的冷冻。
- 翟立杰李旭敬王志强
- 关键词:同种异体移植肋软骨移植鼻整形手术
- 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应用选择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软骨损伤后几乎不可能完全修复,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软骨复合组织已成为软骨修复方面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材料的选择也就影响着整个修复过程。目的:全面了解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优缺点,并对其选择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11在CB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google学术网检索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方面的内容,检索时限为1990/2010,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material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185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1142篇,共保留其中的43篇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引入文献29篇。结果提示,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支架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体内降解速度过快或过慢,生物相容性不佳、引起炎症等问题。最重要的是组织工程软骨支架距临床应用仍有很大差距,而未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重点是改进现有材料和制备工艺,研制复合材料、仿生材料、纳米材料及改性天然材料等。
- 张佼佼王冬青王志强翟立杰
- 关键词:软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pCDNA3.1-Annexin A7载体的构建及在Hca-p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构建pCDNA3.1-Annexin A7载体并稳定转染Hca-p细胞。[方法]提取小鼠总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获取Annexin A7 CDS,将PcDNA3.1(+)质粒和Annexin A7 CDS片段行BamH I和EcoR I双酶切,构建并抽提pCDNA3.1-Annexin A7质粒,测序鉴定后转染Hca-p细胞,经400μg/mL G418完全培养基筛选获得pCDNA3.1-Annexin A7载体稳定转染的Hca-p细胞,在蛋白质水平检验Annexin A7的表达并行基因组DNA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nnexin A7载体,经测序鉴定,所得到的载体中的CDS经比对与库中序列一致。pCDNA3.1-Annexin A7载体转染Hca-p细胞后,获得稳定上调表达Annexin A7的Hca-p细胞株;行基因组DNA鉴定,证实pCDNA3.1-Annexin A7已转入Hca-P细胞中,western-b 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前后蛋白的表达相对值Annexin A7/GAPDH分别为0.43544±0.0112和0.45957±0.0065(P<0.05)。[结论]pCDNA3.1-An-nexin A7的构建并稳定转染Hca-p细胞成功,为通过上调Annexin A7在Hca-P的表达以证实Annexin A7与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潜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 王志强唐建武王绍青孙成荣王波
- 关键词:PCR转染肿瘤淋巴道转移
- 鼻翼多形性腺瘤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左鼻翼肿物3年,于2009年12月9日入院。3年来肿物生长缓慢,无局部疼痛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鼻翼局限性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中等硬度,无溃疡,无出血及色素沉着,无压痛(图1)。左鼻前庭、鼻腔及鼻窦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左鼻翼肿物考虑皮脂腺囊肿可能性大。
- 宋阳石林王志强杜翠萍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鼻翼专科检查入院查体皮脂腺囊肿局部疼痛
- 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降低术后复发率、改进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25例,其中有感染史非感染期患者14例,处于感染期患者9例,术后复发再手术者2例。手术时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观察分析手术标本并行连续病理切片。结果:①大体形态:有感染史非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保持瘘管原有形态,中远端为暗红色实性瘢痕组织;处于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远端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包绕形成的脓腔,瘘管与脓腔不相交通;术后复发的标本为多囊性肿物,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②组织学观察:有感染史非感染期者和术后复发者镜下可见瘘管远端走行不连续,呈多个束状管腔,管腔之间被条索状纤维组织分隔;处于感染期者镜下除上述表现外,脓腔周围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组织被瘢痕组织分隔为多段,互不相通,瘘管内注射美蓝等示踪剂无法完整显示瘘管的走行,故单纯依靠示踪剂切除瘘管易致残留。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是防止瘘管上皮残留的有效手段,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 华娜卫来姜涛郭颖王美熠王志强
- 关键词:耳前瘘管瘢痕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