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嵘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输注速度瑞芬太尼对小儿心脏快通道麻醉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输注速度瑞芬太尼对小儿心脏快通道麻醉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Ⅱ组(分别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0.50μg·kg^(-1)·min^(-1))。记录患儿入睡(TO基础),气管插管(T1)、切皮(T2)、劈胸骨(T3)、开始转机(T4)、转机10min(T5)、复温5min(T6)、停机(T7)、停机10min(T8)、穿钢丝(T9)、手术结束(T10)和拔除气管插管(T11)、拔管后0.5h(T12),2h(T13)时血压、心率。T0,T3,T6,T12,T13抽取动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皮质醇(Cortisol COR)血糖(Blood Glucose BG)、乳酸浓度(Lactic acid LAC)。记录围术期血管活性、镇静、镇痛药物。结果所有患儿均在手术室内拔管,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后心率明显增快,Ⅱ组还伴有血压升高,且术后应用降压及镇静药物显著多于Ⅰ组。两组NE浓度在围术期无显著变化,Ⅱ组T12的NE浓度,T6、T13的COR、BG、LAC浓度均显著高于Ⅰ组。结论两种输注速度的瑞芬太尼可有效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但0.50μg·kg^(-1)·min^(-1)瑞芬太尼可以更好抑制皮质醇、血糖和乳酸的升高,拔管后循环更稳定。
- 王嵘李立环晏馥霞
-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儿应激反应
- 喉罩用于气道狭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术气道管理的效果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价喉罩用于气道狭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术的气道狭窄患儿16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月~5岁,体重6~14kg。患儿均采用喉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喉罩置入时间、机械通气20min时气道阻力和喉罩漏气情况;分别于置入喉罩5min(T1)、停CBP 10min(T2)和拔除喉罩后5min(T3)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和乳酸水平;记录喉罩拔除时间、拔除喉罩时咽喉粘膜损伤情况、术后再次气管插管、恶心呕吐和返流误吸的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前CT证实气道狭窄患儿5例,术中气管插管时发现气道狭窄患儿11例。喉罩置入时间为(1.3±0.4)min,置入喉罩后未见明显漏气发生。机械通气20min时气道阻力为(15±4)cmH2O2。所有患儿均顺利拔出喉罩,喉罩拔出时间为(8.1±1.3)min,未见黏膜损伤、恶心呕吐及返流误吸的发生。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0(31)h,术后出院时间为7(1)d,术后均未进行再次气管插管。与T1比较,T3时pH值降低,T2,3时PaCO2升高,T2时乳酸水平升高(P〈0.05)。结论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气道狭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术的气道管理。
- 张全意丁洁王嵘王宇红张浩闫军李守军晏馥霞
- 关键词:喉面罩气道阻塞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特点。方法:24例择期心房、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R 0.25组(n=12)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25μg/(kg·min),R 0.50组(n=12)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50μg/(kg·min)。以七氟烷吸入诱导,体外循环前后以七氟烷维持麻醉,体外循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术毕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患儿入睡(基础)、气管插管、切皮、劈胸骨、开始转机、转机10 min、复温5 min、停机即刻、停机10 min、穿钢丝、手术结束和拔除气管插管时的BIS、心率、血压和呼出七氟烷浓度。术后2h及次日随访患儿是否可回忆手术过程及术中有无感知疼痛。结果:两组患儿术中BIS维持在47~70之间,变化趋势一致,术中BIS的最低和最高点均为转机10 min和停机即刻。手术结束时均值均为73,拔管时均值均为80。组间比较各时间点BIS、呼出七氟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睡、切皮、停机10min、穿钢丝和手术结束时的BIS和呼出七氟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拔管时间R0.50组显著长于R0.25组(P<0.05)。结论: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持续输注0.25μg/(kg·min)或0.50μg/(kg·min)瑞芬太尼,BI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IS主要反应呼出七氟烷浓度变化,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B降温和复温过程中BIS先降后升,应注意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
- 王嵘金沐李立环晏馥霞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小儿七氟烷瑞芬太尼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
- 目的:观察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AspectMedical)变化特点.
方法:24例择期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R0.25组(n=12)...
- 王嵘金沐李立环晏馥霞
- 关键词: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脑电双频指数
- 文献传递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矫治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行TGA外科矫治术患儿230例(年龄<7岁)。根据临床诊断分组:Ⅰ组为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n=73),Ⅱ组为伴室间隔缺损(VSD)的TGA(TGA/VSD,n=118),Ⅲ组为伴左室流出道狭窄的TGA(TGA/LVOTO,n=39)。Ⅰ组和Ⅱ组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ASO);Ⅲ组患儿行Rastelli手术、改良REV手术和改良Nikaidoh手术。结果230例患儿中位数年龄为0.3岁(1d~7岁);中位数体质量为5.0kg(2.4~23.0kg)。Ⅲ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79min(100~501min)和191min(80~281min),为3组中最长。3组共死亡22例(9.6%)。其中Ⅰ组死亡10例(13.7%),2例术前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未行球囊房间隔扩张术,急诊ASO手术后死于低心排出量;3例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死亡;余5例死亡与伴心血管畸形有关。Ⅱ组死亡9例(7.6%),3例突发心律失常死亡;3例二次气管插管后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并主动脉弓缩窄,同期手术矫治,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死亡;2例左心功能训练手术后肺功能较差,急诊行ASO手术后死亡。Ⅲ组死亡3例(7.5%),其年龄均小于本组中位数年龄,死亡原因为手术后长时间低心排出量。16例伴冠状动脉异常,其中8例术后死亡。结论TGA/IVS患儿手术前球囊房间隔扩张处理并严重酸中毒患儿,明显影响手术结果,体外循环后注意左心功能的维护。TGA/VSD患儿突发心律失常和术后肺内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TGA/LVOTO患儿手术时间长,低龄患儿手术死亡危险增加。TGA患儿伴冠状动脉异常病死率增加。
- 晏馥霞王宇红王嵘常勇男王伟鹏林霖李立环
-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体外循环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理生理与麻醉处理被引量:17
- 2008年
- 王嵘李立环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病理生理OPCABG凝血功能障碍心脏停跳液
- 提高小儿先心病手术疗效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技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晏馥霞王强李守军李立环王嵘林霖肖文静闫军王宇红杨静李颠远于钦军薛庆华
- 先心病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是小儿死亡首要原因。尽管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但麻醉管理并发症仍较高。主要表现:1.小儿常合并喉软骨软化、气管狭窄,术后可能拔管困难,甚至导致死亡;2.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因无适宜的左房监测手段,易误...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麻醉管理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回顾性比较采用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与同期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患儿的麻醉方法、术后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108例采用快通道麻醉与同期108例手术室外拔管的先心病患儿资料,比较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处理、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体重明显大于常规组[(13.8±4.2)kgvs(10.9±3.8)kg,t=5.321,P=0.000],以七氟烷吸入诱导例数(58例)明显多于常规组(16例)(χ2=36.260,P=0.000),术中芬太尼剂量(10.9±7.3)μg/kg明显低于常规组(18.0±5.7)μg/kg(t=-7.697,P=0.000),术后使用一种以上镇静药物者(7例)明显少于常规组(19例)(χ2=6.296,P=0.012)。快通道组有95例直接回病房,无早拔管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但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简单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室内拔管的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其麻醉方法主要特点是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多数快通道麻醉患儿无需恢复室停留,住院费用可明显降低。
- 王嵘王伟鹏李立环
- 关键词:小儿心脏快通道麻醉
- 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简称联管)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术中需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年龄1~4岁;体质量8~15kg。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方法,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经右侧颈内静脉分别置入联管和单腔导管至左心房。联管是由5.5-F的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和内置于中心腔的微导管组成,微导管长于改良三腔导管。单腔管是20G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常规使用的左心房留置导管。手术期间,在完成心内修补后将微导管和单腔管尖端经房间隔放入左心房。记录手术结束时和回到恢复室后的二管压力测定值,并评估操作难易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管左心房压力测定值与单腔管左心房压力测定值明显相关,手术结束时压力值的相关系数r=0.974(P=0),回恢复室左心房压力测定值的相关系数r=0.949(P=0)。留置导管期间和围术期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儿无死亡。结论联管测定左心房压力值与单腔管相近,数据准确,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可替代单腔导管监测左心房压力。
- 晏馥霞于钦军李守军王嵘林霖王宇红常勇男李立环
- 关键词:左心房压力心脏手术
- 心房动脉双调转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围术期管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心房动脉双调转(DS)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实施DS手术26例,全部为ccTGA患儿。患儿平均年龄为3.0岁(0.5~10.0岁),平均体质量13.0kg(5.0~24.5kg)。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比较围术期管理的特点。16例直接Ⅰ期行DS手术,即主动脉与肺动脉调转术和左心房与右心房转流术(Ⅰ组)。10例为分期手术,先行左心室功能锻炼手术(即肺动脉环缩术),择期再行DS手术(Ⅱ组)。结果Ⅰ组患儿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O)时间分别为(343.3±51.5)min和(232.3±56.6)min,Ⅱ组分别为(321.5±88.8)min和(192.1±11.7)min。Ⅰ组患儿无死亡,但发生右心功能衰竭(4例,25%)和心律失常(12例,75%)的概率较高。1例使用CPB膜肺氧合器(ECMO)进行右心功能辅助,7d后成功脱机。Ⅱ组患儿死亡4例(40%),均为左心衰竭死亡,其中3例使用ECMO进行左心功能辅助,1例未能脱机。结论采用DS术Ⅰ期治疗小儿ccTGA,术中右心功能异常多见,应主要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降低右心后负荷。分期DS术治疗小儿ccTGA应注意降低左心后负荷,避免左心室做功突然增加。ECMO辅助循环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 王宇红晏馥霞李军王嵘王伟鹏刘晋萍李立环李守军胡盛寿
- 关键词:围术期管理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