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卡托普利和血府逐瘀抑制血管外膜活化和迁移干预血管重塑的研究
- 血管重塑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引起靶器官损害及其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之一。目前新的证据表明,血管外膜参与了血管重塑的形成,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化并向血管内膜迁移是导致新生内膜增厚...
- 赵明镜王婕孙庆琴王硕仁娄丽霞吕唏滢张冬梅
- 关键词:卡托普利血府逐瘀血管重塑
-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不同处理组幼鱼的游泳速度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F4>F3>F5(P<0.05),F4组幼鱼的角速度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F4组幼鱼的加速度和活跃度显著低于F3和F5组(P<0.05),F3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显著高于F4和F5组(P<0.05);(3)GLMMs的结果表明,F4组幼鱼的游速受到实验时间与投喂频率交互效应的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时间和投喂频率的交互效应对F5组幼鱼的加速度有正向效果,但其显著降低了F5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实验推测4次/d的投喂频率可能改变了幼鱼的能量分配,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生长和游泳,使得幼鱼的生长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增强了鱼群的整体凝聚力和稳定性。因此,建议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投喂频率为4次/d,并且可以将游速和对象间距等指标作为监测红鳍东方鲀摄食行为的主要参数。
- 张佳葛晓雨陈松猛张旭李海霞王婕马真
- 关键词:投喂频率红鳍东方鲀
- 下肢外骨骼系统摆动相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设计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下肢外骨骼在运行过程中,穿戴者提供的主动力矩不确定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干扰观测技术的摆动相控制方法研究。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对简化后的实物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下肢外骨骼摆动相模型。考虑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特征设计滑模控制器,基于干扰观测器对穿戴者的主动力矩进行估计,实现对滑模控制器的补偿,并对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的闭环系统稳定性进行证明。搭建下肢外骨骼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角度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闭环系统对期望角度具有良好的跟随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干扰的影响。
- 陈玲玲陈玲玲王婕张腾宇
- 关键词:下肢外骨骼动力学建模干扰观测器滑模控制仿真验证
-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机械臂终端滑模控制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实现对五自由度机械臂的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通过选择适当的非线性增益函数,干扰观测器能够精确地估计未知干扰,实现对控制器的补偿,降低滑模控制抖振.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的设计提高了收敛速度,保证轨迹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基于Lyapunov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杨鹏王晓周王婕王婕
- 关键词:机械臂终端滑模干扰观测器
-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对血管重构的影响
- 长期以来,血管平滑肌(SMC)的活化、增殖、迁移和分泌一直被认为是血管重构的中心环节,而血管外膜一直被认为是专门的支持组织。新近的研究表明,血管损伤触发外膜成纤
- 赵明镜王婕吕唏滢吴爱明崔巍
- 文献传递
- 可穿戴五自由度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固定时间控制被引量:9
- 2020年
- 针对可穿戴上肢外骨骼系统在外部干扰及参数不确定条件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固定时间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五自由度上肢外骨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面向控制处理.其次,考虑模型中存在参数不确定及外部干扰,基于改进超螺旋算法设计了固定时间干扰观测器,实现对系统干扰的实时估计,完成对控制器的在线补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非奇异终端滑模固定时间控制律,保证外骨骼关节角度跟踪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至原点.再次,基于Lyapunov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比和数值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张高巍杨鹏王婕王婕
-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干扰观测器滑模控制
- 一种中性普鲁兰酶的高效表达及重组酶在粉丝制作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为获得适合粉丝制作工艺的普鲁兰酶,研究了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普鲁兰酶基因GsP在不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宿主菌中的表达及重组酶的应用效果。分别以淀粉酶基因缺失的枯草芽孢杆菌1A717和蛋白酶基因缺失的菌株WB600为宿主菌,构建了表达GsP的重组菌,酶活检测和SDS-PAGE分析表明,两种重组菌产生的普鲁兰酶均为胞外酶,分别命名为GsP1a和GsPwb。两种重组酶分别用于粉丝制作,以GsP1a处理的芡糊制作的粉丝成品断条率接近于0,由GsPwb处理的芡糊制作的粉丝断条率高于前者,这可能与宿主菌WB600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α-淀粉酶有关。该研究表明,中性普鲁兰酶是粉丝制作中明矾的理想替代物,酶液中α-淀粉酶活性的去除有利于其应用性能的提升。
- 王婕朱新文德青美朵姚雁沈微陈献忠陈献忠
- 关键词:普鲁兰酶马铃薯粉丝
- 面向人机交互的下肢外骨骼自适应轨迹跟踪
- 2021年
- 在可穿戴下肢外骨骼助力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研究中,针对系统存在人机交互力耦合,建立了人机耦合高阶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单自由度下肢外骨骼系统的人机协同控制策略。考虑系统存在的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采用了干扰观测器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动态观测和实时补偿;针对模型参数因人而异且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根据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渐进稳定。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期望轨迹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验证了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的有效性。
- 杨鹏杨鹏王婕张高巍
- 关键词:外骨骼人机协同滑模控制干扰观测器反步法
- 上肢康复机器人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
- 2020年
- 针对上肢外骨骼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型趋近律设计的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5自由度上肢康复系统离散模型,便于计算机直接对外骨骼进行控制。然后,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差分函数设计了增强型趋近律,保证跟踪误差的快速收敛。基于离散模型和增强型趋近律,设计了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可实现对控制增益的在线调节,减小准滑动模态的边界层厚度,抑制外部干扰影响和滑模抖振。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分析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 王婕王婕张高巍郭士杰
- 关键词:外骨骼趋近律离散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
- 温度和光照周期对硬头鳟幼鱼生长、生理及行为的影响
- 2023年
- 为确定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在养殖环境下的最佳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基于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13℃&16L∶8D(T1)、16℃&16L∶8D(T2)、13℃&12L∶12D(T3)和16℃&12L∶12D(T4),幼鱼初始体质量为(8.0±0.5)g,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条件下养殖40 d,测定不同条件下硬头鳟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行为表现。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T1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T4组幼鱼肝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长光照组(T1、T2)幼鱼渗透压调节能力(NKA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光照组(T3、T4)(P<0.05);T1组幼鱼游泳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光照周期相同时,16℃处理组幼鱼集群指标(鱼到中心点的距离、鱼间的平均距离)显著低于13℃处理组(P<0.05);温度和光照周期对硬头鳟幼鱼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与温度条件相比,延长光照时间更有助于提高硬头鳟幼鱼整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在淡水养殖阶段,13℃&16L∶8D的条件有助于提高硬头鳟幼鱼的生长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减少幼鱼的自发性活动并增强其集群性。
- 张旭张佳王婕王婕胡雨马真
- 关键词:硬头鳟温度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