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亲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共和盆地地表沉积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过程的联系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昆仑山和秦岭之间,为山间断陷盆地;因其位于我国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敏感。共和盆地地表沉积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共和盆地的现代沉积环境、揭示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地表沉积之间的物质联系... 王亲关键词:共和盆地 环境因素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评估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21 2012年 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当前热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高低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并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资金、资本、技术、劳动投入、经济、社会和环境产出七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03-2009年间中国270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结果显示:1)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长期普遍较低,其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综合效率;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显著,长期保持"大分散—小集中"的总体特征;3)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是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且资本投入已呈负相关;4)以0.9为城市环境治理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界线,可将270个样本城市分为高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HT-HS型、高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HT-LS型、低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LT-HS型、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的LT-LS型4类,且各类城市数量HT-LS型>LT-LS型>LT-HS型>HT-HS型;5)以冗余度大于20%为界,将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优化模式分为保持现状型、资金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节约型5个发展模式,且近半城市宜采取维持现状型和四管齐下型发展模式。 王亲 郭峰 许新宇 李伟伟中国西部干旱区沙漠形成演化综述Ⅰ 被引量:1 2013年 晚新生代亚州内陆干旱化作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古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对中国西部风尘沉积序列与沙漠内部及周边地层、地貌等地质证据的分析,总结了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和毛乌素等沙漠/沙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自3.4 M a出现之后,在2.8 M a进一步扩张,其他沙漠直到晚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才开始出现,最终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由西向东阶段式扩展模式。 郭峰 王亲关键词:沙漠演化 基于遥感影像的佛山市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的集约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07年遥感影像对佛山市禅城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03-2007年的佛山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角度对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数在0.35~0.84之间,处在一个中度粗放向高度集约转变的过程,辖区内的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潜力可挖;在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经济效益得分最低,说明经济效益的潜力最大,应当成为今后挖潜的方向。 王亲 王雪 刘星星 许新宇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遥感影像 层次分析法 河西走廊及其毗邻地区地表物沉积元素特征 被引量:9 2013年 笔者分析了河西走廊及其毗邻地区的戈壁(石漠)、河流平原(石羊河与黑河流域)、沙漠(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以及祁连山北麓等地表沉积物的元素组成,并对研究区不同地表类型沉积物和洛川黄土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地表类型松散堆积物之间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能来自于祁连山的高山作用过程,即从祁连山至沉积尾闾的物质搬运导致研究区物源趋于一致;洛川黄土和研究区微量元素以及特征元素配分模式吻合较为良好,暗示了黄土高原的粉尘物质源区可能主要为河西走廊及其毗邻地区的戈壁、河流平原以及沙漠;细粒物质在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搬运过程中,物质经过一定程度的风力和水力分选,造成粗颗粒物质富集。因此,戈壁、河流平原和沙漠地表细粒物质风化指数较祁连山坡麓沉积物偏低。其中,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又经受风力作用,中值粒径最大、风化指数最低。 王立强 王亲关键词:河西走廊 16 ka BP共和盆地更尕海湖泊生产力演化历史 被引量:12 2012年 选择位于共和盆地中部的更尕海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12个AMS14C年龄建立了湖泊沉积的时间序列.通过对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C/N、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org)以及遗存植物大化石等的系统分析,结合定量估算,重建了16ka来湖泊生产力的变化历史.更尕海植物大化石及碳酸盐结壳以轮藻(Chara spp.)和沉水维管束植物为主,且交替出现,反映了湖泊古生产力的变化.碳酸盐的沉淀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间接指示了湖泊古生产力的变化.此外,定量估算的古生产力与碳酸盐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结果显示,16.7~15.3cal ka BP,湖泊尚未形成,为风沙环境;15.3~11.6cal ka BP,湖泊生产力显著提高;11.6~9.2cal ka BP,受亚洲夏季风增强的影响,急剧升高的湖泊水位抑制了沉水植物的生长,湖泊生产力降低;9.2~7.4cal ka BP时段,早期湖泊古生产力较高,8.6cal ka BP之后有所降低;7.4~2.1cal ka BP,生产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1cal ka BP以来,湖泊生产力呈逐渐降低趋势.更尕海湖泊古生产力变化与亚洲夏季风强度影响的湖泊水位变化有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盛衰. 宋磊 强明瑞 郎丽丽 刘星星 王亲 李明治关键词:古生产力 湖泊沉积 中国农村地区太阳灶利用及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人类为了解决全球能源紧缺和消耗生物质能源及商品性能源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研发出了新型的、利用天然的太阳能资源的产品——太阳灶.文章就太阳灶发展的历史,太阳灶发展的影响和促进其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太阳灶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得知,促进太阳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薪材燃料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太阳灶的使用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且可以节省出大量时间,部分程度上解放了妇女和小孩收集薪材的负担.此外,太阳灶的使用可以减缓和消除贫困,以及气候变化的进程.作为缓解能源紧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太阳灶很值得推广. 牛贺文 秦宏毅 赵国永 王亲关键词:能源紧缺 可再生能源 气候变化 太阳灶 青藏高原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2013年 风沙活动记录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风成砂层的稳定出露可以作为风沙活动及沙漠形成的最直接证据,因而通过对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还原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演化。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南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等地区风成沉积剖面的岩性变化,结合14C测年、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演化历史。青藏高原全新世在11.0kaBP左右开始进入全新世,环境逐渐转向暖湿;9.0kaBP左右出现了一次强烈的风沙活动事件;7.7~4.6ka BP14C大部分地区为暖湿环境,而藏南地区有较大范围风成砂沉积,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晚期区域性差异较大,但整体环境恶化,风沙活动增强。 刘星星 宋磊 金彦香 王亲关键词:青藏高原 风沙活动 环境变化 全新世 祁连山东段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43 2011年 通过分析祁连山东段天祝县地区5种植被类型(丛生禾草草地、银露梅灌丛、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和白桦林)覆盖下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对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0-20cm土层养分含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p<0.05),乔木林的表聚效应强于灌丛和草地。随上覆植被从草本植物到灌木再到乔木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速效磷等养分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硝态氮含量变化情况为白桦林>银露梅灌丛>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丛生禾草草地,土壤全磷除白桦林下较高外,其他4种植被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的能力强于其他4种植被。 姜红梅 李明治 王亲 刘星星关键词:植被 土壤养分 土壤-植物系统 中国西部干旱区沙漠形成演化概述Ⅱ 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中国西部沙漠形成演化的驱动机制,其演化模式为"隆升-河湖-沙漠",其物源包括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以及基岩的残积坡积物等。沙漠的形成与扩张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的演化、特提斯洋消亡的共同影响,其与沙漠的形成和扩张之间的动力过程目前虽然不甚明了,但在时间上却有着较好的同步性,具体体现在8~7、5.3、3.6~3.4、2.5、0.8~0.6、0.15Ma这6个阶段。对亚洲内陆干旱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演化、特提斯消亡的时空耦合关系和动力机制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模型。 郭峰 王亲关键词:沙漠演化 青藏高原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