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伟
- 作品数:3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图腾柱PFC电感电流合成电路及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腾柱PFC电感电流合成电路及设备,包括:功率电路模块及控制电路模块;功率电路包括:交流电源、电感、输入电压信号单元以及图腾柱PFC电路单元;图腾柱PFC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第二功率开关、第三功率...
- 吴双焦伟高煜寒陈忠华严伟江友华杨喜军
- 家族性三叉神经痛
- 2014年
-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闪电样的疼痛发作,疼痛剧烈,常无法忍受,呈电灼、针刺、撕裂样,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常有扳机点表现,其多表现为散发,而家族性三叉神经痛报道罕见,至今世界范围内报道仅50余个家系,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与散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明显差别,尽管散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因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家族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否为血管压迫存在争议,其遗传模式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综合,结合我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遗传模式等作了系统综述。
- 窦宁宁王永楠周秋梦焦伟夏磊管宏新朱晋仲骏
- 关键词:病因发病机制
- 降低铝质基体表面形成的镍基熔覆层中的裂纹缺陷的方法
- 本申请提供一种降低铝质基体表面形成的镍基熔覆层中的裂纹缺陷的方法,属于激光熔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铝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过渡层,然后在过渡层的表面形成镍基熔覆层。其中,铝质基体的表面粗糙度Ra为1‑...
- 孙军浩焦伟李铸国冯珂吴东升凌玮刘长清王瑞博连宏宇罗蕾黄玉玺程静
- 一种分布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共缆输电电路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共缆输电电路,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耦合电路、输电线路与解耦电路。进一步地,直流电路提供多路分布式直流电源,交流电路将低频交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源,耦合电路将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 贺凯焦伟张唯丁江剑锋高煜寒严伟沈一鹤吴双杨喜军
-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 管宏新仲骏汪辉朱晋杨敏杨晓笙周秋梦焦伟
-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
- 一种降低铜材表面形成的镍基熔覆层中的气孔缺陷的方法
- 本申请提供一种降低铜材表面形成的镍基熔覆层中的气孔缺陷的方法,属于激光熔覆技术领域。降低铜材表面形成的镍基熔覆层中的气孔缺陷的方法包括: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铜材的表面形成第一熔覆层,然后在第一熔覆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熔覆层...
- 孙军浩焦伟李铸国芦凤桂冯珂刘长清王瑞博凌玮连宏宇罗蕾黄玉玺程静
- 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241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数据库中关于AMR监测与面肌痉挛MVD手术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章,采用RevMan5.1荟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AMR变化程度与术后疗效关系采用优势比(Oddsratio,0R)进行评价。结果A组(AMR完全消失或波幅下降超过80%),B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2%,8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荟萃分析显示AMR消失组的术后治愈率是AMR未消失组的3.53倍[OR=3.53,95%置信区间95%Cf(2.28,5.4s)3。结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行AMR监测可有效指导手术,提高手术治愈率,应将AMR作为MVD术中常规监测项目。
- 尚明唐寅达李心远王旭辉杨晓笙焦伟李世亭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ETA分析
- 微血管减压术对特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对不同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不同区域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48例患者根据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区域的不同分成5组。A组(n=31):血管压迫桥沿沟段;B组(n=59):血管压迫脑干移行段;C组(n=47):血管压迫出脑干段;D组(n=28):血管压迫脑池段;E组(n=383):多区域联合压迫。观察手术疗效,完全缓解和绝大部分缓解视为治疗有效。结果术后随访0.5~2年。治疗有效率A组为96.8%,B组为96.6%,C组为97.8%,D组为96.4%,E组为94.5%。各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完全性面瘫、颅内血肿形成、术后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全程有序探查责任血管及充分减压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 尚明唐寅达郑学胜杨晓笙焦伟李世亭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面神经
- 异常肌反应形成机制的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形成的机制。方法收集15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的同侧眼轮匝肌肌电反应(即AMR);电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分别在面神经下颌缘支以及同侧眼轮匝肌上记录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电位和肌电。分析各波形的潜伏期以及血管减压术后各波形的变化情况。结果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时,在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AMR平均潜伏期为(10.49±0.35)ms;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时,下颌缘支诱发电位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3.99±0.18)ms,眼轮匝肌肌电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4.62±0.32)ms。AMR平均潜伏期大于刺激神经压迫点后在下颌缘支与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波形平均潜伏期之和(P<0.05)。充分减压后,有14例(93.3%)AMR波完全消失。结论压迫血管可能参与了面肌痉挛异常电传导通路,是导致面肌痉挛发作的一个必要因素。
- 尚明郑学胜唐寅达李心远王旭辉焦伟杨晓笙李世亭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异常肌反应
- 以脊髓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VHL病一例报道
- 2014年
- 家族遗传性血管母细胞瘤(Von Hippel-Lindan,VHL),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主要由于染色体3P25-26区基因突变引起[2],好发于小脑,易产生转移病灶,且常合并内脏病变[3].该病变位于脊髓的甚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VHL病,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等.
- 夏磊赵漂萍窦宁宁王永南周秋梦焦伟朱晋仲骏
- 关键词:脊髓功能障碍VHL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管母细胞瘤内脏病变家族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