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艳慧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6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翻译
  • 4篇文化
  • 3篇人性
  • 3篇身份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白鹿原》
  • 2篇叙事
  • 2篇英语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中国知识分子
  • 2篇儒家
  • 2篇儒家文化
  • 2篇人格
  • 2篇文化身份
  • 2篇文学翻译
  • 2篇化身
  • 2篇白嘉轩
  • 2篇拜伦
  • 2篇《哀希腊》

机构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9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潘艳慧
  • 2篇崔秀红
  • 1篇陈清
  • 1篇彭燕
  • 1篇张丽娟
  • 1篇蔡咏春
  • 1篇陈晓霞
  • 1篇王薇
  • 1篇杨宁宁

传媒

  • 6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黄石高等专科...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第18届世界...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贾平凹创作的自卑心理层面探源被引量:2
2002年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 ,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 ,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潘艳慧
关键词:自卑感人格《废都》
理性的诉求与人性的呼唤——梁实秋人性论思想再解读被引量:1
2004年
梁实秋“人性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存在。它的内核是以理性节制情欲、以抽象人性超越自然人性。通过对梁实秋人性论思想中的两个中心概念“人性”与“理性”的辨析 ,指出梁实秋的“人性论”正是欲借理性的力量来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一条既继承传统又吸纳西方文学观念的相对宽泛的发展之路。
潘艳慧陈清
关键词:人性
“哀希腊”与救中国——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知识分子对拜伦的想像
从晚清到五四,对英国诗人拜伦及其诗作《哀希腊》的不断译介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们的政治选择和个人想像。梁启超和马君武等人从民族国家、自由独立的角度来阐释拜伦,他们笔下的拜伦是一个热情、豪迈的人道主义英雄;而苏曼殊则主要从个人...
潘艳慧
关键词:《哀希腊》中国知识分子文学翻译英国诗人拜伦
文献传递
断垣残壁间的寻求与建构——对白嘉轩儒家文化身份的解读
2004年
文化身份包蕴着固有"特征"和理论上"建构"的双重含义。个体取得他所处的族群或社区承认的标志是获取文化身份的"同一性",即"身份认同"。从身份意识的路径进行解读,《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
潘艳慧
关键词:白嘉轩儒家文化文化身份身份意识《白鹿原》精神文化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五四”文学既被称为“人”的文学,这意味着它的发生、发展和“人”的自我发现与“人”的现代自我身份的确立密切相关。既然如此,在这一“人的发现”与确立过程中,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身份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因为现代中国...
潘艳慧
关键词:文学翻译身份认同五四文学
独具匠心的文学史书写——评王泽龙、刘克宽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
2003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学史写作实践,编著者从文学的本体出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该著对入史作品审美特征的独到发掘以及"文体史"的编写体例等无一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该书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开拓与创新。
潘艳慧
关键词: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本体
虚构的诗学:先锋小说的元叙述
2013年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他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人和事来暴露和质疑文学的规范,从而有意夸耀小说的虚构性。先锋作家的元小说以一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关注,在历史的语境中,以冷漠的叙述及戏拟风格,进行叙述的想象构建。它专注于围绕文本虚构,对历史记忆、作品人物、冷漠的现实进行戏拟,把虚构作为过程而非结果进行双重文本创作,使文学回到了写作叙述本身,回到了纯粹的语言层面,从而进行着一次没有目的的短暂的语言和叙述的狂欢。
蔡咏春潘艳慧
关键词:叙述人自我指涉元小说语言狂欢
儒家文化认同与自然人性的冲突——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格悖缪被引量:2
2004年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同时,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人物的自然人性又无时不在发生着冲突。而人物因为在历史动荡的夹缝中无法保持完美而不得不破坏其自身的完善性,从而形成一种悖缪。
潘艳慧
关键词:白嘉轩《白鹿原》自然人性儒家文化人格
英雄“传奇”与人性故事的完美融合——对《百合花》的叙事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百合花》是在一种温馨而又让人感伤的情感氛围里着力于对美好人性与人情的诗意赞美。本文通过细读,发现《百合花》的叙事策略在文本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把美好人性人情的故事与战争英雄的“传奇”成功地拼接在一起。因而对英雄精神有节制的颂扬与对普通民众情感的真实书写的完美糅合赋予了文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潘艳慧
关键词:《百合花》第一人称叙事人性
基于“依托式”的本科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课程改革探析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复合型专业的兴起和脱离,英语专业再次面临"纯语言专业"的压力。文章以依托式语言教学模式(CBI)为导向,立足于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探讨学科内涵视角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课程改革,即通过调整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大纲,在保持语言技能训练强度的基础上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从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崔秀红潘艳慧
关键词:学科内涵英语专业阅读课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