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万龙
- 作品数:41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一种用于血清外泌体中HBV-DNA与HBV感染及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的实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血清外泌体中HBV‑DNA与HBV感染及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血清中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步骤2:外泌体内HBV‑DNA的提取;步骤3:qRT‑PCR定量检测外泌体中HBV‑D...
- 潘万龙
- 文献传递
- IFNγ诱导耐化疗药物吉西他滨胰腺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 目的:探究淋巴因子IFN-γ诱导吉西他滨胰腺癌耐药细胞增殖、凋亡,为胰腺癌对吉西他滨耐药后继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吉西他滨胰腺癌耐药株PANC-1/GEM,通过HE染色对比细胞形态学差异,RT-PCR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
- 孔祥鑫徐旭程登龙潘万龙
- 关键词:IFN-Γ吉西他滨胰腺癌细胞
- 人体寄生虫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引导式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人体寄生虫这门课程的兴趣,其语言表达,文献检索等能力都高于传统教学,考核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引导式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对传统教学的新探索及尝试.
- 张晓英杨国栋潘万龙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 人血清外泌体中HBV-DNA与HBV感染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检测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外泌体中HBV-D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乙型肝炎诊疗指标的相关性,寻找能够更为敏感、准确反应疾病进展状态的检测方法及手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的把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人血清样本39例,...
- 徐旭孔祥鑫刘佳敏潘万龙
- 关键词:外泌体血清乙型肝炎DNA
- 猪苓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得以移植于小鼠体内,其理论基础是放射线照射使小鼠骨髓枯竭,龛位腾出,为移植的脐血造血干细胞提供空间,而猪苓多糖是从中药猪苓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也是一种非T细胞促有丝分裂素,对放射线照射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观察猪苓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5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BALB/c小鼠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8周龄,体质量约20g,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脐血样本由兰泰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猪苓多糖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提供。②实验方法:应用20,17.5,12.5,7.5mg/L猪苓多糖体外扩增培养脐血造血干细胞,并测定细胞增殖率及CD34+细胞数。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尾静脉、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照射空白组:3.5Gy经^(60)Coγ放射线照射联合尾静脉、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照射药物组:3.5Gy经^(60)Coγ放射线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猪苓多糖;照射移植组(n=15):3.5Gy经^(60)Coγ放射线照射联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照射移植药物组:3.5Gy经^(60)Coγ放射线照射联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腹腔注射猪苓多糖。③实验评估:观察小鼠生存状况及血常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水平。结果:57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2.5mg/L猪苓多糖增殖效率最为显著(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CD34+细胞数扩增了6.33倍。移植药物组小鼠死亡率最低,死亡高峰集中在照射移植后7~14d左右。②移植药物组小鼠血象恢复正常,并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实验组(P<0.05)。③细胞及体液免疫恢复情况,移植药物组小鼠各项
- 潘万龙李淑萍唐恩洁赵粉琴罗慧英尹少甫
- 关键词:猪苓多糖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免疫重建
- 小细胞外囊泡(sEVs)介导HBV感染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代,但其并不是唯一传染途径,除受体途径外,sEVs可将游离的HBV传播给未感染的肝细胞。但sEVs介导HBV感染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主要对HBV感染后肝细胞分泌的sEVs与HBV病毒传递的关系和感染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上治疗HBV感染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刘佳敏张自力曾蓉徐旭杨艳红彭彬戢敏潘万龙
- 关键词:HBV
- lnc RNA H19通过调控mi R-146a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
- 2023年
- 该文旨在探讨lncRNA H19通过miR-146a调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分子机制,为探明HBV复制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在Hep G2及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 G2.2.15中H19的相对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BV(-)与HBV(+)患者肝组织中H19的表达量;分别过表达或敲低HepG2.2.15细胞中的H19、miR-146a、结构特异性flap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基因,RT-qPCR分别检测H19、mi R-146a及其下游靶基因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抗体(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FEN1的表达水平,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BV DNA拷贝数,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FEN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收集10例临床HBV(+)肝组织,5例HBV(-)肝组织检测上述指标,采用WB、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FE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HepG2.2.15细胞中的H1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99%,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BV(+)肝组织中H19水平较HBV(-)肝组织降低(P<0.01)。在Hep G2.2.15细胞中过表达H19后,HBV DNA拷贝数较对照组降低(1.13±0.05)×10^(5),miR-146a、FEN1表达量分别降低63%、62%;过表达mi R-146a、FEN1后,HBV DNA拷贝数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45±0.05)×10^(5)、(0.90±0.13)×10^(5),H19表达量分别降低51%、54%(P<0.05)。临床标本实验结果显示,与HBV(-)肝组织相比,RT-qPCR发现HBV(+)肝组织中H19表达量降低81%,miR-146a、FEN1表达量分别升高21.92、5.14倍,同时WB、免疫组化均显示FEN1蛋白水平升高(P<0.05)。lnc RNA H19通过下调mi R-146a的表达,作用于下游靶基因IRAK1/TRAF6,进而降低FEN1的表达量抑制HBV DNA的复制,为探明HBV复制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曾蓉张自力刘佳敏余玲叶青潘万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 HBsAg缺失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体外构建HBsAg缺失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细胞模型,并探讨HBsAg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pch9质粒上HBV 1.1倍体基因S蛋白表达区,构建HBV1.1倍体HBsAg突变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突变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设未突变pch9质粒转染细胞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72 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的表达;South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转染72 h的细胞内HBV DNA的复制水平。结果定点突变质粒经测序证实构建正确;突变质粒转染72 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 A450值为(0.06±0.003),表达呈阴性,对照细胞A450值为(1.82±0.010),表达呈阳性,转染突变质粒72 h的细胞内HBV DNA条带浓度明显高于转染未突变质粒的细胞;转染突变质粒的细胞内HBV DNA绝对拷贝数分别为9.33×106、5.26×106,约为转染未突变质粒(6.91×105)的7.6~13.5倍。结论已成功构建了HBsAg缺失型HBV复制细胞模型,为HBV DNA复制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推测HBsAg是HBV DNA形成的自限性因素,能够负调控HBVDNA复制。
- 潘万龙方岩许舸罗强黄媛陶颖黄爱龙胡接力
- 关键词:表面抗原突变
- 莨菪提取物中生物碱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莨菪是一类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的茄科、天仙子属草本植物,其主要成分含莨菪碱(0.02%~0.17%)、阿托品(0.018%)、东莨菪碱(0.01%~0.08%)、山莨菪碱(0.007%)等生物碱。目前,有关莨菪的化学组成研究较少,特别是其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结构还不清楚,但有一些试验结果表明莨菪提取物中的主要成份能够显著抑制某些癌症癌细胞生长。文章总结了有关莨菪提取物中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及结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构效机制和药物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孙金洪卢柳衣潘万龙
- 关键词:莨菪生物碱抗肿瘤
- IL-12B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B 3′UTR+16974(A/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血清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52例为试验组,术后收取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其基因组DNA,针对IL-12B基因3′UTR+16974(A/C)SNP位点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其中患者肿瘤组织DNA作为癌组织,癌旁3~5 cm组织DNA作为癌旁组织,分析IL-12B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同时收集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12 p40和IL-12血清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3.08%、15.38%、61.54%,癌旁组织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5.38%、38.46%、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77%(32/104)、69.23%(72/104),癌旁组织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62%(36/104)、65.38%(68/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L-12 p40和IL-12血清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2B 3′UTR+16974(A/C)位点CC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型,IL-12 p40和IL-12血清表达水平升高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 彭丽娟杜经纬徐俊常晋霞胡为民潘万龙
- 关键词:食管癌白细胞介素-12多态性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