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曦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制翼状胬肉术后血管增生免疫纳米微球VEGF McAb-PLA(Tet)-NP的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制备抑制翼状胬肉术后血管增生免疫纳米微球,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聚乳酸(汉防已甲素)。纳米微粒[VEGFMcAb—PLA(Tet)-NP]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复乳法,以天然中药Tet作为试验药物,以PLA为包封材料,制备汉防已甲素聚乳酸纳米微粒·PLA(Tet)-NP]。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粒径及电动电位(Zeta电位)。采用碳二亚胺法将Tet聚乳酸纳米微球PLA(Tet)-NP与抗人VEGFMcAb连接,制备免疫纳米微球。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粒径及Zeta电位。结果成功制备出了PLA(Tet)-NP及VEGFMcAb—PLA(Tet)-NP。微粒的表征:类圆形囊泡,均质,粒径大小约为200-242nm,Zeta电位为-7.7my。结论通过聚乳酸为包封材料,可成功制备出载药PLA(Tet)-NP,采用碳二亚胺法与抗人VEGFMcAb成功连接。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抑制翼状胬肉术后血管增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夏朝霞杨筱曦冯志贞陈向华屈蕾马演玲
- 关键词:NP
-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干眼症相关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干眼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80例(80只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患者除视物模糊外,无其他主观不适。按是否患合并DM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8例(38只眼)和对照组42例(42只眼)。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It和BUT变化值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前3 d、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SIt平均值分别为(10.58±0.89)mm、(6.08±0.63)mm及(9.63±1.03)mm,术后1周及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3,4.31;P1<0.05)。实验组术前3 d、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BUT平均值分别为(9.40±1.21)s、(4.88±1.90)s及(7.79±1.22)s,术后1周及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7,5.78;P1<0.05)。对照组术前3 d、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SIt平均值分别为(11.02±0.87)mm、(8.52±1.11)mm及(10.14±0.95)mm,术后1周及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9,4.42;P2<0.05)。对照组术前3 d、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BUT平均值分别为(9.60±0.73)s、(5.17±0.44)s及(7.83±0.73)s,术后1周及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8,11.11;P2<0.05)。术后1周实验组SIt下降(4.50±1.03)mm,对照组下降(2.50±0.9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5)。术后1周实验组BUT下降(4.60±1.68)s,对照组下降(4.43±0.8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SIt下降(0.95±0.61)mm,对照组SIt下降(0.88±0.59)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BUT下降(1.69±0.75)s,对照组下降(1.76±0.58)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术后1
- 苗晓晴黄祖烽杨筱曦
- 关键词:糖尿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泪膜破裂时间
- Purtscher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例(14只眼)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12例(22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病因、眼底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致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常见外伤有严重的头部外伤、胸部挤压伤及粉碎性骨折;由全身疾病引起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急性胰腺炎、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羊水栓塞;眼底共性表现为:棉絮斑、Purtscher斑、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变白水肿、视乳头水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受损,预后差别大;总体疗效评价一般。结论 Purtscher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病因虽然不同,但造成视力损害主要原因均为小血管闭塞、视网膜出血、变白水肿,视盘及黄斑区水肿。治疗后可挽救部分视力,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 夏朝霞冯志贞杨筱曦陈向华马演玲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血管闭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小干扰RNA-Pax6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沉默人类同源配对盒基因6(Pax6)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SRA01/04人LECs分为小干扰RNA-Pax6(siRNA-Pax6)组和siRNA阴性对照(siRNA-NC)组,siRNA-Pax6组细胞转染siRNA-Pax6,siRNA-NC组细胞转染无序siRNA。转染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比例;转染后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ax6、α-晶状体蛋白A(CRYAA)、α-晶状体蛋白B(CRYAB)、转录因子Sox2及EMT相关分子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2个组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4.776,P<0.05;F_(时间)=13.535,P<0.05),其中转染后48 h和72 h,siRNA-Pax6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Pax6组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71、-5.063,均P<0.05)。siRNA-Pax6组细胞迁移率为(19.73±6.07)%,低于siRNA-NC组的(70.56±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P<0.05)。siRNA-Pax6组细胞中Sox2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siRNA-NC组,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4、-5.294、6.062,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CRYAA和CRYA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1、8.270,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7±0.01,低于siRNA-NC组的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6,P<0.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4±0.05,低于siRNA-NC组的1.1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结论沉默Pax6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及EMT过程,�
- 郑宇星杨筱曦易果果吴淑端冯志贞夏朝霞
- 关键词:小干扰RNA后发性白内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干眼症的循证研究
- 2016年
- 目的:应用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 CA)注射液行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干眼症,探讨干眼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对单纯性干眼症患者50例和难治性干眼症患者82例,行颞浅动脉旁注射2~5个疗程,观察注射前后干眼的各项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 II test, Sit II)、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FL)及干涩、刺痛、流泪、畏光、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结果:治疗2~5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上述指标,干涩、异物感减轻,刺痛、流泪、畏光、视物模糊消失,与治疗前比较BUT明显延长(t = 25.366, 22.125, 17.148),SIt分泌增加(t = ?14.726, ?17.213, ?7.256),FL染色率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无论是单纯性干眼症和难治性干眼症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行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性改善。
- 夏朝霞杨筱曦冯志贞陈向华马演玲屈蕾陈斐妮
-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干眼
- 伴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诊疗探索
- 2021年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有高度恶变倾向,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是该病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肠外表现。结合已有文献报道和作者团队临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以CHRPE作为早期确诊FAP体征的诊断标准尚未建立,但采用结肠镜检查、基因检测和眼科筛查相结合的方法诊断FAP可为患者提供获益。本文通过分析本中心伴CHRPE表现的FAP病例诊治经验,对FAP家系进行眼科筛查,分析患者的眼部特征并展开思考,探讨将CHRPE作为早期特征性肠外表现诊断FAP的可行性。
- 黄小波张迪彭慧杨筱曦屈蕾郑宇星夏朝霞任东林
-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