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鹏
- 作品数:51 被引量:14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测因素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的治疗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6年5月西苑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患者151例,以补肾中药治疗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观察临床疗效、预计生存率等指标。所有可以评价的1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生存期自用药第1天开始计算,观察结束时间为2016年4月,观察1~276个月,中位观察时间54个月。结果:基本治愈30例(42.3%),缓解11例(15.5%),明显进步18例(25.4%),无效12例(16.9%),总有效率为83.1%。观察结束时整体生存率为83.6%。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分别为82.8%、80.3%。与疗效相关的15个因素,另外加上系数(常数),构成了预测疗效的4个方程,交叉验证试验显示该方程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3.8%。结论: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为主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疗效预测方程操作简单,在治疗早期可以进行疗效预测且疗效判别准确率高。
- 唐旭东刘锋李柳刘驰肖海燕张姗姗杨秀鹏王洪志郭晓青全日城胡晓梅麻柔
- 关键词:补肾中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 一种用于治疗MRD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MRD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药物组成:党参6‑15g、桂枝6‑15g、芍药6‑15g、当归6‑15g、细辛1‑3g、通草2‑8g、炙甘草6‑12g、生姜6‑12g和大枣20‑40g。本...
- 麻柔杨秀鹏许勇钢付中学王德秀
- 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ATG/ALG治疗重型再障的预测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讨论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的治疗重型再障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上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障,观察血小板计数。结果 (1)在所有可以评价的全部140例重型再障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治疗结果显示:基本治愈的患者30例(42.3%),缓解的患者11例(15.5%),明显进步的患者18例(25.4%),无效的患者12例(16.9%),总有效率为83.1%。(2)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疗效最好(P=0.024);治疗后2个月,男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的疗效最高(P=0.07),而女性患者群无此趋势(P=0.130);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疗效最高(P=0.008)。而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无此趋势(P=0.609,P=0.597)。(3)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1年、3年、5年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30,P=0.049,P=0.049,P=0.047);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41,P=0.044);治疗后2个月,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最高(P=0.025,P=0.042,P=0.025);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3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39);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10且<20×109/L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最低(P=0.035)。但是在血小板计数<10×109/L、10且<20×109/L组和20×109/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预期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277,P=0.107,P=0.025,P=0.979,P=0.054)。结论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强烈免疫抑制剂—ATG/ALG治疗重型再障的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早期预测临床疗效、预估患者累积生存率的有效指标。
- 唐旭东刘锋李柳刘驰肖海燕张姗姗杨秀鹏王洪志郭晓青全日城胡晓梅麻柔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补肾中药血小板计数
- 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 2019年
- 目的:分析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对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被诊断为RCC,且首次接受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3个月及以上的27例患儿资料。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AN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的变化,分析患儿治疗反应及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善情况,并记录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案。结果: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RCC患儿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0.4%和81.5%(P>0.05)。治疗6个月时,总体外周血三系细胞的获效率HGB>PLT>ANC(P<0.05);治疗12个月时,三者获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内,HGB计数持续且显著升高(P<0.01),PLT、ANC计数仅在治疗前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12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结论: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可作为RCC患儿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方案治疗RCC患儿可使外周血HGB获效率更早,计数提升也更显著。
- 王德秀付中学麻柔李柳许勇钢杨秀鹏杜宇王洪志
- 关键词:青黄散补肾健脾方雄激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砷浓度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 朱千赜邓中阳王明镜赵攀方苏宋敏敏王洪志杨秀鹏许勇钢伊博文尚晓泓麻柔胡晓梅
- 关键词:雄黄砷剂病人安全
- 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非老年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非老年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为中医益气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非老年成人AA提供预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家医院并采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非老年成人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6个月的疗效评价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非重型再障(NSAA)/重型再障(SAA)]、病程、家族史、合并症、药物过敏史、基线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PLT)及网织红细胞(Ret)]、T淋巴细胞亚群、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T-bet及GATA-3基因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非老年成人AA患者,有效组81例,无效组20例。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占比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分型、病程、家族史、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治疗前ANC、PLT水平更高(P<0.05),有效组ANC≥1.6×10^(9)个/L、PLT≥25×10^(9)个/L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P<0.01);两组患者在WBC、HGB、Ret基线水平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效组患者治疗前CD3^(+)HLA-DR^(+)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19^(-)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CD3^(+)CD25^(+)T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患者治疗前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无效组,增生减低、极度减低患者的占比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bet、GATA-3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ANC水平及药物过敏史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其他指标均不是疗效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ANC水平对益气养血方
- 张朝畅李芮刘健丁宇斌王金环刘奇峰徐瑞荣王海霞邸海侠孙岸弢许勇钢杨秀鹏刘风麻柔唐旭东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 精准时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 目的 探讨精准时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辨证分为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个证型,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2个疗程,分析两个证型患者在遗传学、危度分层、基因突变等精准指标下的客观化差...
- 赵攀邓中阳王明镜王洪志郭小青杨秀鹏许勇钢刘锋麻柔胡晓梅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雄黄砷辨证分型
- 慢病毒介导的TET2基因稳定敲低SKM-1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
- 2023年
- 目的:构建稳定敲低TET2基因的SKM-1细胞株,将包装好的H_TET2-shRNA慢病毒感染SKM-1细胞株,得到H_TET2-shRNA SKM-1稳定株。方法:将稳定敲低的SKM-1细胞株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前后SKM-1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qPCR验证H_TET2-shRNA的SKM-1细胞中TET2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Western blot表明H_TET2-shRNA的SKM-1细胞中TET2蛋白表达量也明显降低;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证实了TET2基因稳定敲低后并不影响细胞的活力;细胞周期检测发现敲低TET2后S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的48.1%,高于SKM-1组(42.3%)和对照空质粒组;细胞凋亡检测发现TET2敲低组SKM-1细胞凋亡率为0.6%,低于空质粒组的4.4%。结论:通过慢病毒介导构建TET2基因稳定低表达的SKM-1细胞株,利用PCR、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成功构建细胞株,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证实TET2基因稳定敲低后并不影响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发现TET2基因敲低会影响细胞DNA复制功能,导致细胞间期分裂异常,影响细胞生长和自我修复;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检测发现TET2基因敲低会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与TET2是抑癌基因相关。
- 谷晓丽杨秀鹏喻丽凌志明许勇钢
- 关键词: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 3种提取工艺制备的益气通阳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小鼠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3种提取工艺制备的益气通阳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用全方水提、全方水提醇沉、水提和醇提同时应用等3种工艺制备益气通阳汤,得益气通阳1号、2号、3号;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小鼠,复制ITP小鼠模型,灌胃给予等剂量的益气通阳1号、2号、3号,连续11 d,比较其对ITP小鼠血小板(Platelet,PLT)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骨髓巨核细胞数和脾脏系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提取工艺的益气通阳汤均可提高ITP小鼠的PLT,其中益气通阳1号组和2号组PLT升高较接近正常;益气通阳3号组Hb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通阳1号组和2号组脾脏系数下降(P<0.05),益气通阳3号组脾脏系数上升(P<0.05)。各益气通阳汤组小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均增加(P<0.05),其中益气通阳2号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阳汤3种提取工艺治疗都能够升高ITP小鼠PLT,其中益气通阳2号治疗效果最佳。
- 杨秀鹏麻柔苏根元赵祥李柳郭小青许心叶许勇钢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小鼠
- 名中医麻柔论成才被引量:1
- 2014年
- 麻柔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麻主任认为,中医优秀人才的辈出是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麻柔主任注重中医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总结出中医人才需要具备4项基本条件:中医学博大精深,要成就一代名医不能只靠一朝一夕之功便可以达成,所以立志勤奋是良训;古往今来,名炳医林、光照后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德高尚之人,所以高尚品德须兼备;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内涵,它们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古文扎实是基础;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实践医学,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和认识都来源于临床实践,所以扎根临床是成才。
- 唐旭东杨晓红许勇钢张姗姗李柳杨秀鹏麻柔
- 关键词:名中医成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