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 作品数:102 被引量:5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森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测定支架及其测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测定支架,包括圆环底座(3)、支撑杆(2)和环刀座(1),圆环底座(3)通过支撑杆(2)与环刀座(1)的连接,所述支撑杆(2)至少三根。其测定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把需要浸泡带有土壤的...
- 杨瑞黄宗胜王勇瞿爽刘志
- 文献传递
-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被引量:7
- 2017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选取贵州省西南部喀斯特高原花江峡谷地区6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抗侵蚀特征、渗透性能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相较于荒草地,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特性指标和抗冲性系数、抗蚀性指数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其中,不同恢复模式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较荒草地提高了2.62%,6.45%;土壤紧实度、容重均值分别较荒草地降低了19.95%,3.98%,趋于稳定的不同恢复模式抗冲性系数均值为荒草地的1.79倍,流失的干土重均值仅为荒草地的45.42%;不同恢复模式趋于稳定的抗蚀指数均值较荒草地高27.53%。(2)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初渗率(2min)、稳渗率、平均渗率、渗透总量4个指标的均值依次为荒草地的1.6倍,1.0倍,1.2倍和1.3倍;土壤渗透性能的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Z=0.9689×F1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模式渗透性平均得分(0.186 0)比荒草地(-1.115 8)高,这反映出不同恢复模式渗透性能较好。(3)土壤养分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与渗透总量、抗冲性系数和抗蚀性指数普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土壤抗侵蚀特性和渗透能力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综上所述,不同恢复模式对该地区的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抗侵蚀特性和渗透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这些生态功能的改善对土壤养分的赋存和流失具有很大关联。
- 鲍乾杨瑞李万红聂朝俊陆发俊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生态效应
- 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分析
- 为了研究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与涵养水源功能,选择了保护区6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和草坡)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
- 王勇杨瑞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涵养水源
- 文献传递
- 茂兰自然保护区掌叶木种群分布格局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掌叶木种群呈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人为干扰条件下克隆萌生分株种群呈集群分布。在缺水少土、岩石裸露率极高的喀斯特地貌生境中,在石面、石沟、石缝这些严酷生境中也有较多的掌叶木分布,表明掌叶木在石漠化喀斯特区的植被自然恢复中具有巨大潜力。
- 李源杨瑞
- 关键词:掌叶木种群
- 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早期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28
- 2004年
- 通过对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结构分析表明,退化群落属于自然恢复的早期,从草本群落阶段到灌乔林过渡阶段,种组重要地位发生变化,先锋种组重要地位由大变小,顶级种组变化与先锋种组的相反,次先锋种组和过渡种组则先增大后降低;群落层次增加,主要层由灌木层发展到乔木层,高度逐渐增高,径级增大,个体数量从灌草阶段到灌木林阶段增加,之后减少;灌乔林过渡阶段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低,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高。
- 杨瑞喻理飞
- 关键词:自然恢复黔中
- 喀斯特地区容器苗栽植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地区容器苗栽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锥体装置、圆锥体分离轴、双手柄和脚踏杆,圆锥体装置由半圆锥空心体A(3)和半圆锥空心体B(4)组成,半圆锥空心体A(3)和半圆锥空心体B(4)上端呈活动连接;...
- 杨瑞喻理飞严令斌戴全厚
- 文献传递
- 2种干扰强度下清香木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设置12个典型群落样地,统计群落的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值,研究2种干扰强度下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除乔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外,都格弱干扰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余各多样性指数均为发耳强干扰群落的1倍或以上;2个群落均以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反映研究区域较为温热多湿的气候特征;发耳清香木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规律为A>B>C=E,都格为A>B=C=D,2个群落频度组成均与Raunkiaer频度定律不吻合;人畜干扰是导致2个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发耳灌木层、草本层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 李晓芳王加国安明态袁丛军严令斌杨瑞
- 关键词:清香木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
-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数量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可将植被分为11个群丛,其中,第、、、群丛为草本阶段,第、群丛为灌丛阶段,、、群丛为乔林阶段,第、群丛为顶极阶段。茂兰喀斯特植被演替顶极群落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一种典型的地形—土壤演替顶极,是植被与当地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 刘攀峰杨瑞安明态邹军魏鲁明喻理飞
- 关键词:演替序列喀斯特植被
- 森林计测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指出了森林计测学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与其它学科之间交叉性大,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结合社会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围绕林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森林计测学教学参考书的具体内容,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根据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把生态理念教育融于课程教学之中,引入现代的各种测树仪器和测树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把各种数理统计软件与3S技术广泛渗透到课程内容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完善,期望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 杨瑞丰霞何跃军韦小丽
- 关键词:森林计测学林学教学思考
- 贵州草海流域三种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被引量:9
- 2020年
- 为了解草海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草坡和灌木林地)根际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集3种植被根际土壤,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与土壤真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物种隶属于4个门、34纲、109目、250科、537属,其中灌木林地和湿地的真菌结构组成相似性较高,优势种群均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分别占21.18%和11.13%,而草坡优势类群为属级未确定的真菌,占29.26%;土壤真菌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地>草坡>湿地;植被根际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其中灌木林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湿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低,植被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全N、全K和速效K显著相关。3种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归还土壤并改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结构和多样性。
- 吴佳伟杨瑞王勇瞿爽刘志侯春兰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