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星团

作品数:146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核科学技术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3篇气冷堆
  • 43篇高温气冷堆
  • 35篇自然循环
  • 24篇球床
  • 16篇反应堆
  • 14篇热堆
  • 14篇供热堆
  • 13篇核供热
  • 13篇核供热堆
  • 10篇两相流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8篇堆芯
  • 8篇水堆
  • 8篇高温
  • 7篇单元法
  • 7篇压水堆
  • 7篇蒸汽
  • 7篇流量漂移
  • 7篇传热

机构

  • 146篇清华大学
  • 8篇中国核动力研...
  • 3篇墨尔本皇家理...
  • 3篇浙江省应急管...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电力规划设计...
  • 1篇澳大利亚皇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原子能工...
  • 1篇生态环境部核...

作者

  • 146篇杨星团
  • 87篇姜胜耀
  • 46篇刘志勇
  • 28篇任成
  • 21篇孙艳飞
  • 21篇桂南
  • 17篇张佑杰
  • 16篇屠基元
  • 14篇张亚军
  • 12篇宫厚军
  • 11篇李军
  • 10篇朱宏晔
  • 10篇李聪新
  • 9篇郝文涛
  • 8篇李胜强
  • 7篇李松阳
  • 7篇贾海军
  • 7篇郭文利
  • 7篇王鼎渠
  • 7篇汤振伟

传媒

  • 30篇原子能科学技...
  • 24篇核动力工程
  • 11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实验技术与管...
  • 4篇第十届全国反...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热科学与技术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北京核学会第...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应用光学
  • 1篇飞行力学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测试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7篇2015
  • 11篇2014
  • 19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均匀加热与节流对平行通道不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反应堆内轴向热流不均匀分布、径向不均匀加热和入口节流对密度波不稳定的影响,利用RELAP5/MOD4.0程序对强迫循环平行通道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由程序中的非平衡非均相模型和半隐式数值格式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对比轴向热流线性分布及余弦分布工况下的流动不稳定边界,并做出积分热流沿通道长度的变化曲线以分析其机理,还获取了径向不均匀加热与入口节流工况下系统和通道的临界相变数.结果表明:轴向热流不均匀分布时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沸腾边界的位置以及积分热流沿通道的分布.与轴向热流均匀分布相比,轴向热流线性增大或减小分别使系统稳定性增强或减弱;入口过冷度较低时,轴向热流余弦分布提高系统稳定性;入口过冷度较高时,系统稳定性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与轴向热流余弦分布相比,峰值偏向入口或出口分别会降低或提高系统稳定性.径向不均匀加热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增大径向入口节流不均匀性时系统稳定性有减小的趋势,增大任一通道入口节流系数均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白宇飞杨星团张震
关键词:RELAP5
高温气冷堆环境模拟装置热电偶信号波动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制了模拟高温气冷堆堆内温度、环境氛围的材料测试装置,可进行1 600℃及以下高温碳还原环境下的各类实验。实验装置的中心大电流加热产生的强电磁场对测试区内的热电偶温度信号施加了很大的干扰,使温度信号附加了幅度达几十度的高频无规则波动。基于NI高速同步采集技术,进行了信号干扰的分析实验,明确了干扰源及干扰途径。本文针对干扰信号的自身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软件抗干扰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高温堆环境模拟装置中的热电偶信号波动问题,保证了测试区内温度的精确稳定控制及测量。
任成李聪新杨星团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可控硅整流钨铼热电偶
一种仿生减阻降噪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减阻降噪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工程技术领域。首先在覆膜机的主动轮的表面加工出三角形沟槽,然后在覆膜机的被动轮上铺设聚氯乙烯薄膜基材;使覆膜机的主动轮升温至,再使主动轮与被动轮相互对压,最后对主动轮卸载...
封贝贝杨星团姜胜耀陈大融汪家道
文献传递
高温条件下导热系数的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提供了高温条件下导热系数的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高温条件下导热系数的动态测量装置包括:炉体;保温层,保温层位于炉体内;试样套筒组件,用于安装试样盘,并形成均温表面,试样套筒组件包括护热板,护热板用于安装到试样盘的轴向一...
孙艳飞吴勇勇杨星团任成
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及过热蒸汽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能应用技术领域,提供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及过热蒸汽生产方法,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包括:蒸汽过热器;压水反应堆,所述压水反应堆产生的热水至少部分流经所述蒸汽过热器,将所述蒸汽过热器中的饱和蒸汽加热形成过热蒸汽。本发明不...
郝文涛杨星团郭文利刘振磊张亚军
文献传递
自然循环系统流动-阻力特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自然循环系统中自然循环流量与加热功率以及自然循环流量和系统总阻力之间分别存在关系:G^Q~m和Δp_t^G~q,分别定义m和q为流量-功率特征数和流动-阻力特征数。考虑自然循环系统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作用,采用拟合逼近的方法求解得到自然循环系统热工参数之间的近似解析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流量-功率特征数m与整个系统流动状态和阻力特性密切相关,是系统雷诺数Re和系统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比值R_n的函数,且m随着R_n的增大逐渐减小。自然循环系统流动-阻力特征数与流量-功率特征数存在关系q=(1-m)/m,并得到实验验证。
吴磊贾海军刘洋张涛马计中杨星团
关键词:自然循环
核供热堆条件下自然循环两相漂移流模型参数的确定
以5MW核供热低温堆全模拟试验回路(HRTL-5)为物理原型,在一个考虑了加热段欠热沸腾、上升段入口冷凝、上升段闪蒸以及气空间压力平衡等物理过程的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本文通过计算,与已有实验结果...
杨星团姜胜耀张佑杰
关键词:两相流自然循环核供热堆
文献传递
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共挤出成型的工艺形成燃料棒,使得包壳管的表面与端塞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包壳管的表面与燃料芯坯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再通过旋轧装置对燃料棒进行旋轧,从而形成多...
郭文利郝文涛石磊杨星团张亚军解衡刘志宏熊威王鼎渠李松阳金丽娜王小红
文献传递
起伏因素影响自然循环流动的机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反应堆模拟实验回路为物理原型,建立了起伏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编制程序进行离散求解,分析了起伏对自然循环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起伏对自然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起伏幅度越大,或起伏周期越长,流量波动越大;2)起伏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是交变力场和密度分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3)起伏对自然循环的影响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可能比摇摆更显著,从而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需要引起关注。
姜胜耀杨星团宫厚军刘志勇郝文涛李军葛裴
关键词:自然循环
基于DEM原理的球床堆积结构研究
本文利用离散单元法(DEM)进行了球床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球床的堆积结构特点。随机堆积的球床中颗粒一般不能达到最密的堆积状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配位数为8的颗粒球;不同球床的径向分布函数(RDF)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靠近...
李睿任成杨星团吴浩姜胜耀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配位数孔隙率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