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
- 作品数:86 被引量:99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围封和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被引量:14
- 2019年
- 针对科尔沁沙地持续放牧草地和围封草地,探讨利用方式(围封和放牧)和短期氮添加(0、5、10和20 g·m^-2)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围封草地植被高度、密度、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而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却显著下降。围封草地根系性状指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功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但20 g·m^-2氮添加处理显著降低了功能离散度。放牧草地植被状况和植物多样性受放牧影响高于氮处理,但比根长群落权重均值(CWM)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围封和低氮交互作用会促进植被恢复和提高植物多样性,但高氮会降低植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状况和物种多样性对草原短期管理措施的响应敏感度高于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植物根系性状对干扰具有较强烈的响应,因此建议草原长期管理要加强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
- 刘思洋李雪华李雪华骆永明马晓彤
- 关键词:退化草地植物多样性植被恢复科尔沁沙地
- 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不同生活型物种格局与共存机制被引量:3
- 2016年
- 植物种群格局与不同生活型之间物种共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物种的生态适应性。丘间低地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在此生境中存在多种生活型的植物。采用样线法调查了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100个1 m×1 m样方,根据调查结果选取了分属于4个科3个生活型的15种植物为对象进行格局和共存机制的研究。经格局指数以及Poisson分布的t检验和χ2检验表明:15个物种的种群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差别很大,这可能由种子扩散、物种形态、植物发育时期以及土壤养分条件差异导致;聚集指数DI、CI、m*、G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表征共同的生态学意义,相互之间可以替代;多年生草本这一生活型内的物种相互共存较多,多年生草本与其他两个生活型共存较少,这可能与相同生活型物种生态位重叠度大有关。Spearman秩相关和Pearson相关对物种对的检验结果均表明:部分豆科植物与其他科的多年生草本共存机会较大,这可能与豆科植物对改良土壤和减少病虫害有关。物种聚集分布以及不同生活型内几个物种对正相关显著是物种适应环境的结果,对结果显著的部分植物进一步研究可以为沙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 贾美玉李雪华吴忠铉朴弘哲苗纯萍韩旭
- 关键词: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物种共存
- 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种子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
- 2024年
- 作为种子生活史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土壤种子库能够有效链接过去植被的基因记忆和未来植被的发展趋势,具有追源植被演化机制、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功能。本文基于种子生态学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全球陆域范围内多种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剖析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关系,以阐明群落构建机理、把握群落演替方向及科学指导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区域或生态系统差异对土壤种子库与植被间关系特征影响不大,总体研究结果以低相似性为主,高相似性的研究案例相对较少。二者之间相似性关系可以用非生物过滤器、地点历史和种子生产的种间差异来解释。土壤种子库与植被间较低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对稳定生态系统目标物种的自然生态恢复作用可能较小。但土壤种子库作为自然恢复的种源基础,能够有效弥补人工生态恢复措施中存在的单一且不稳定的问题。如何基于土壤种子库特征并辅以相适配的人工措施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实施中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
- 李雪华季飞龙刘志民李晓兰
-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生态恢复
- 科尔沁草原西部主要草地植物传播生物学简析
- 本文简要论述了科尔沁草原西部主要草地植物的传播生物学。141种植物中,54种以种子作为传播体,87种以果实作为传播体;传播体重量小于0.1mk的12种,重量0.1~0.999 9 ing的61种。重量1~9.999 9 ...
- 刘志民蒋德明阎巧玲李雪华李荣平骆永明王红梅
-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
- 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被引量:10
- 2005年
- 用粘沙法对科尔沁沙地西部5种蒿属植物冷蒿(Artemisiafrigida)、差巴嘎蒿(A.halodendron)、大籽蒿(A.sieversiana)、黄蒿(A.scoparia)、乌丹蒿(A.wudanica)进行了瘦果粘液溶出及粘沙量的比较。主要模拟埋深5mm、降水量为1、2、4、8mm时瘦果的粘液溶出。5种供试植物均有粘液瘦果。在降水量1mm时,供试植物的粘液瘦果就能溶出粘液。当降水量达到2~4mm时,典型的沙生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的粘液瘦果粘沙量平均值分别达到7.31~13.56mg、0.63~2.55mg。除冷蒿外,其它4种植物均有随降水增多、粘液溶出量加大的趋势。粘液瘦果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冷蒿>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黄蒿。在各种处理时,粘沙瘦果百粒瘦果粘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冷蒿>黄蒿。溶出粘液粘沙后,冷蒿瘦果所形成沙团重量达到瘦果重量的5~7倍,差巴嘎蒿2~9倍,大籽蒿3~5倍,黄蒿5~8倍,乌丹蒿5~29倍。流沙先锋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百粒瘦果粘沙量较其它植物大、在较低降水量时这两种植物粘液瘦果粘沙量较大表明瘦果溶出粘液粘沙是植物针对沙地流动性的进化适应之一。
- 刘志民阎巧玲骆永明王红梅李荣平李雪华蒋德明
- 关键词:蒿属植物降水
- 围封和水氮添加对重度退化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内蒙古草地植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围封和水氮添加是促进草地植被恢复和提高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有关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围封和水氮添加的响应差异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围封和水氮添加对草地植被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间的协同关系及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围封使草地植被生长指标、群落功能性状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放牧样地(P<0.05)。氮添加和中高施水量(68 mm和100 mm)使植被多度、高度和盖度显著高于围封样地,但对生物量没有影响;氮添加显著提高比叶面积CWM却显著降低比根长CWM,而水添加使比叶面积和根系CWM下降。围封后水氮添加使物种多样性下降,特别是高氮(20 g·m−2)使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下降到0.90和0.51,明显低于放牧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1.00;Simpson指数为0.57)。水氮添加使功能丰富度FAD略有增加,但高氮(20 g·m−2)显著降低了功能离散度Rao。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间呈不显著正相关,但Shannon-Wiener、FAD和Rao与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FAD与生物量相关系数(r=0.663)明显高于Shannon-Wiener与生物量相关系数(r=0.480)。研究结论是围封能快速促进重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和提高物种及功能多样性,围封后水氮添加对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多为负面影响,尤其是高氮添加使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显著下降。重度退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敏感度高于水添加,且功能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的关系比物种多样性更密切。
- 徐锰瑶李雪华刘思洋蒋绍妍王笑影
- 关键词:围封地上生物量科尔沁沙地
- 适于野外作业的植物标本夹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野外作业的植物标本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吸水垫、捆绑带及串绳,其中吸水垫设置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所述上夹板、吸水垫及下夹板通过串绳串接成一体、并通过捆绑带绑紧。本...
- 周全来蒋德明阿拉木萨李雪华骆永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携组合式防风障
- 本发明涉及为荒漠化防治科学试验和植物摄影提供野外用防风障,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组合式防风障,包括第一、二构件,每个构件均包括上下边框、位于上下边框两侧的立柱以及安装在由上下边框与两侧立柱围成空间中的风力减速板,第一构件两侧...
- 周全来蒋德明阿拉木萨李雪华骆永明
- 文献传递
- 科尔沁沙地22种菊科草本植物叶片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6
- 2005年
-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22种菊科草本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这些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体积、叶重比和叶片组织密度等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体积和叶片厚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782。而叶片厚度与叶片组织密度、比叶面积与叶片组织密度、叶片体积与叶片组织密度之间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0.559和-0.505,其余各特性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根据赋值后数据或者二元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3个组群,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各特性在各组间的显著性,叶片厚度、叶片体积、叶重比和叶片组织密度特性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 李晓兰李雪华蒋德明刘志民王红梅姬兰柱
- 关键词:菊科生活型
- 围封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土壤胞外酶和线虫群落的影响
- 2023年
- 为了探讨围封和放牧对沙地榆树疏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胞外酶和线虫为指标,比较分析了对围封和放牧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内不同土层(0-20和20-50 cm)线虫营养类群、生活史类群、代谢足迹、胞外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样地内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cp2~4类群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放牧样地,且cp2~4类群的多度均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和放牧处理、土层及交互作用对营养类群代谢足迹和生活史代谢足迹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处理中0-20 cm土层的代谢足迹均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样地内β-葡萄糖苷酶(βG)、β-木糖苷酶(βX)、N-乙酰葡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与放牧样地差别显著(P<0.05);NAG和AP与各类代谢足迹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G与植物寄生线虫代谢足迹、捕食/杂食线虫代谢足迹、富集代谢足迹、功能代谢足迹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短期围封明显影响了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代谢足迹和部分土壤胞外酶含量,且线虫代谢足迹与胞外酶关系密切,说明围封后线虫对C、N、P的利用率有显著变化,为探讨沙地榆树疏林土壤系统内C、N、P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
- 李晓兰李瑞辉李雪华郭颖田怡丰贾姝婧
- 关键词:营养类群胞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