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毅

作品数:41 被引量:250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胃癌
  • 21篇细胞
  • 12篇肿瘤
  • 11篇基因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干细胞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胃癌细胞
  • 6篇癌细胞
  • 5篇蛋白
  • 5篇血管
  • 5篇分子
  • 5篇病理
  • 4篇荧光
  • 4篇胃癌干细胞
  • 4篇分子病
  • 4篇分子病理
  • 4篇分子病理学
  • 4篇癌干细胞

机构

  • 27篇武警总医院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辽宁医学院
  • 6篇中国人民武装...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市妇婴医...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武警部队后勤...

作者

  • 41篇李锦毅
  • 12篇辛彦
  • 7篇杨琳
  • 7篇吴东瑛
  • 5篇郑华川
  • 5篇张建永
  • 5篇陈颖
  • 5篇肖玉平
  • 5篇姜伟
  • 4篇张荫昌
  • 4篇王艳萍
  • 4篇马春雷
  • 4篇司今
  • 4篇张素敏
  • 4篇戴聪
  • 3篇张倩倩
  • 3篇马晓春
  • 3篇况立革
  • 3篇吴婷
  • 3篇徐蕾

传媒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武警医学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FasL及Caspase-3在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BGC-803凋亡的作用及其与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0.001、0.01、0.1、1、10、20μmol/L的维甲酸作用BGC-803细胞72h后,MTT法检测维甲酸对B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维甲酸对胃癌BGC-8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Fas、FasL、Caspase-3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0.1、1、10、20μmol/L的维甲酸作用BGC-803细胞72h后,较对照组(未加药)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32.61%、44.42%、48.14%、51.15%vs0.657%,均P<0.01);20μmol/L维甲酸作用BGC-803细胞12、24和48h后,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出现凋亡特征性的亚G1峰;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等凋亡特征;作用48h后,Fas、FasL、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结论:Fas、FasL、Caspase-3参与了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张红英李锦毅张建永
关键词:FASFASLCASPASE-3维甲酸胃癌细胞凋亡
胃癌中PTEN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观察胃癌中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围基因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其在胃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 SSCP检测进展期胃癌中PTEN围基因微卫星位点 (D10S5 4 1、D10S5 83、D10S16 87)的LOH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比较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分析PTENmRNA表达与微卫星位点LOH及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中D10S5 4 1、D10S5 83及D10S16 87微卫星位点LOH总的发生频率为2 8.6 % ;正常胃黏膜、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PTENmRNA阳性率分别为 80 .4 %、4 5 .5 %和 32 .1% ,其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6 %、36 .4 %和 2 8.6 % ;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和蛋白阳性率低于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进展期胃癌中 ,PTENmRNA表达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2 6 6 ) ;PTEN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P <0 .0 5 ) ;PTENmRNA和蛋白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在胃癌发展不同阶段表达下调 ,并与其围基因微卫星LOH密切相关 ,微卫星LOH可能是其低表达的分子基础之一 ,PTEN基因表达异常与围基因微卫星LOH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锦毅郑华川杨琳徐蕾杨雪飞高红张荫昌辛彦
关键词:胃癌基因表达杂合性缺失胃肿瘤胃黏膜
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术后复发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5例TCCB组织(复发19例、未复发1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观察其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情况。另选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 19例复发性TCCB组织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率分别为42.11%、57.89%、84.21%和89.47%;在16例未复发性TCCB中分别为31.25%、37.50%、43.75%和50.00%。17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的畸变率TCCB复发者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均<0.05),其畸变与TCCB复发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和0.399,P均<0.05);在复发性TCCB的G1级与G2~3级组织中7号染色体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r为0.565,P<0.05);各染色体异常与TCCB病理分期、复发次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CCB术后复发与9号染色体p16基因及17号染色体畸变呈正相关,复发性TCCB中7号染色体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TCCB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并行FISH监测,对于及早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张婷婷李锦毅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畸变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SD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及细胞活力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变化,寻找最佳六味地黄丸浓度和作用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熟型DC含药血清组显著促进DC细胞增殖,且这种增殖在含药浓度15%,作用时间48 h时最为显著。其IL-12分泌量显著提高(P<0.05)。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的成熟型DC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刺激作用,且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呈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孙小艳刘祖德张欢李锦毅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
PTEN基因编码产物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84例胃癌及其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 ,比较其与胃癌的WHO组织学分型、Laure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另对其中 6 8例胃癌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并比较它与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 (47 8%vs 10 0 % ,P <0 0 1)。弥漫型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 (41 5 %vs 5 7 8% ,P <0 0 5 ) ;弥漫型胃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旁肠化组织 (5 2 5 %vs 10 0 % ,P <0 0 1) ;进展期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 (40 9%vs 6 7 6 % ,P <0 0 1) ;PTEN蛋白表达降低或失活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 (转移组4 0 3%vs非转移组 6 3 3% ,P <0 0 1) ;PTEN蛋白与VEGF表达 (31/6 8,4 5 6 %vs 5 1/6 8,75 0 % )呈一定负相关。结论 :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况立革杨琳王艳萍李锦毅吴东瑛张素敏辛彦
关键词:PTEN基因胃癌
pEGFP-restin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GC-803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肿瘤休眠蛋白基因(restin)的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为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从人胚肾组织中,以RT-PCR方法扩增restin基因片段,将restin片段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表达质粒pEGFP-C1酶切、纯化、连接、转化、筛选,构建pEGFP-restin重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RT-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在预期位置(600bp)处阳性条带表达;重组载体经酶切分析,插入片段表达restin基因;pEGFP-restin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pEGFP-restin上的restin基因在BGC-803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restin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restin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戴聪李锦毅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构建基因转染胃癌
膀胱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探针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进行FISH检测,统计染色体的畸变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对所有病例同步进行尿细胞学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畸变率分别为58.9%、39.3%、58.9%和75.0%,各染色体畸变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7号染色体畸变在不同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染色体探针组合诊断膀胱癌的总阳性率为80.4%;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出率明显高于尿细胞形态学。结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测,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马春雷司今戴聪张建永李锦毅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畸变
人胃肠道癌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分子病理学机制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纤维粘连蛋白(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另对其中26例胃癌及其肝脏、卵巢转移灶进行细胞功能分化分型及转移相关粘附分子(CD44v6)、突变型p53(m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胃肠道癌肝转移灶90.0%癌细胞无粘液分泌功能,其LN和基膜型FN阳性率均较相应原发灶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胃肠道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病例全部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其ER和PgR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胃癌肝转移癌细胞以异倍体为主(75.0%),75.0%病例呈吸收功能分化,癌细胞LN、mp53、CD44v6均高于卵巢转移病例;胃癌卵巢转移癌细胞以二倍体为主,85.7%病例呈吸收-粘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雌激素依赖性显著强于肝转移癌(P<0.05)。结论:人胃肠道癌向肝脏、卵巢及子宫颈转移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LN-LN受体”连接纽带可能是人胃肠道癌肝脏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亲和纽带伴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则可能在人胃肠道癌的卵巢及子宫颈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琳陈颖李锦毅吴东瑛王艳萍张素敏辛彦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肝脏卵巢
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的树突细胞对胃癌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干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胃癌干细胞,冻融法制备抗原,将胃癌干细胞负载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干细胞和DC、CIK细胞表型;将胃癌细胞与DC组、DC-CIK组、胃癌细胞抗原组、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联合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组别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经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的DC细胞,DC表面成熟标志CD83和CD86表达明显增加,CD83和CD86表达率为80.4%,高于DC组、DC-CIK组、胃癌细胞抗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胃癌细胞抗原组、DC-CIK组、DC组对胃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80.6±0.8)%、(72.3±0.6)%、(58.4±0.2)%和(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细胞,可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原形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唐家平李锦毅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生长特性和表型的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N1)标记树突状细胞.示踪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并研究EGFP-N1对其表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GFP-N1质粒转化入感受态菌DH5α中扩增,经BamHⅠ酶切鉴定后大量扩增,再提取并纯化质粒将其转染入树突状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示踪转染前后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及表型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得纯度高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经过培养得到了形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质粒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人树突状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转染后细胞表面标志CD80(81.90±2.44 vs 74.52±1.40),CD86(81.49±3.24 vs 78.61±1.64),CDla(37.42±3.25 vs 18.56±2.3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均P<0.05).但是转染后细胞活性低于未转染细胞活性(67.41±3.17 vs 95.10±2.20,P<0.05).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示踪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及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张倩倩李春伶王运平李锦毅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流式细胞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