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1篇单相抑郁
  • 1篇单相抑郁症
  • 1篇调查表
  • 1篇顿抑
  • 1篇心理学
  • 1篇眩晕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抑郁量表
  • 1篇抑郁障碍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生存
  • 1篇远期生存质量
  • 1篇生活质量

机构

  • 6篇宁夏精神卫生...
  • 4篇银川市第一人...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宁夏自治区人...

作者

  • 6篇李赓
  • 4篇曹艳玲
  • 4篇雍生满
  • 2篇李丽梅
  • 1篇吴晓东
  • 1篇张玉喜
  • 1篇万晓玮
  • 1篇王秀瑛
  • 1篇田文珍
  • 1篇谢鑫
  • 1篇徐卫国
  • 1篇吴亚丽

传媒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有关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对SDS评分>53分的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确定情绪障碍的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可能因素进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中20.29%的患者符合ICD-10中关于情绪障碍的疾病诊断标准,类型以抑郁焦虑混合状态为最多见,抑郁症次之;Logistic回归进入回归方程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病程、并发症数目、糖化血红蛋白,应对方式中的屈服因子和社会支持中的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别是糖尿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抑郁障碍,因影响预后,需引起重视。
李赓田文珍曹艳玲雍生满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障碍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治疗好转或痊愈后满12个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采用中文版MOS-SF-36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等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的异同,并以研究组SF-36总分作因变量,以可能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作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反映生理健康的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维度,反映心理健康的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和精神健康方面(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HC)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抑郁,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社会支持、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类型、病程、性别、抑郁、不适症状、年龄。结论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首先需要积极治疗胰腺疾病;其次要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和机体疼痛等遗留症状;同时,对疾病相关的饮食、生活习惯、药物使用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进行指导,提供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消除对疾病的误解,增强治疗信心,并尽可能发动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力量以减少长期患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困扰。
曹艳玲吴亚丽李赓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
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探讨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发作的不同特征以期能为早期识别双相抑郁提供线索;依据其不同特点进行恰当治疗单相或双相抑郁,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ICD-10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148例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57例,对两组患者的家族史、首次抑郁发作年龄、有无诱因、病程、既往抑郁发作史、首次诊断符合率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入组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双相抑郁组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组(t=6.27,P<0.01);单相抑郁中有发病诱因者明显多于双相障碍者(χ2=10.16,P<0.01);双相抑郁障碍的总病程长于单相障碍的总病程(t=-8.72,P<0.01);双相抑郁组多次抑郁发作史明显高于单相抑郁组(χ2=6.89,P<0.05);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间明显长于单相抑郁发作(t=9.85,P<0.05);双相抑郁组的首次诊断符合率低于单相抑郁组(χ2=217.32,P<0.01)。双相抑郁中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较单相抑郁突出(χ2=4.56,P<0.01;χ2=3.79,P<0.01;χ2=3.47,P<0.05);单相抑郁患者中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机率明显高于双相抑郁患者(χ2=7.83,P<0.01);双相抑郁共病躯体疾病者明显高于单相抑郁患者(χ2=2.89,P<0.05),而单相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患者高于双相障碍患者(χ2=10.27,P<0.01)。结论起病年龄小,发作常无诱因,多见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及激越以及容易共病焦虑障碍和躯体疾病等特点可为早期识别双相抑郁提供线索。
李赓曹艳玲雍生满
关键词: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多学科联合干预治疗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干预治疗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6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3例。2组患者均使用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等治疗方法、中医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心理学治疗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EORTC QLQ-C30)、疼痛强度数字等级量表(NRS)和活动能力量表(KPS)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都得到提高,临床症状均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但社会功能和经济困难情况均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均改善(P<0.05),治疗组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干预治疗模式与心理学治疗方法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提高综合疗效。
李丽梅李赓吴晓东王秀瑛杨兆风谢鑫张玉喜
关键词:肿瘤生活质量
氟西汀致弦晕复视水肿1例被引量:1
1999年
患者,女,46岁。因入睡困难、早醒、情绪低落,做事无兴趣,对生活无信心,沮丧,消沉,悲观失望2年于1998年10月16日第二次入院。入院查体:BP14/10Kpa,P9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尿常规,心、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诊断:抑郁性神经症。予氟西汀20mg早服,并晚服速可眠0.2g、鲁米那0.
李赓雍生满徐卫国
关键词:氟西汀药物不良反应眩晕
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病理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为了解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等心理学相关因素的特征;探讨这些心理学相关因素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关系及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方式。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中抑郁症、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组(共病组)。分别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机制问卷、功能失调性认知问卷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间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总分或因子,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在功能失调性认知、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等心理特征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特异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脆弱性、强制性、寻求赞许、幻想、隔离等因子对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机制有解释作用。结论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是比单纯抑郁症更严重的一种临床状态;功能失调性认知与消极的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导致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生。
李赓曹艳玲李丽梅万晓玮雍生满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障碍病理心理学共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