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绍秀

作品数:91 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水务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建筑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纳米
  • 14篇污染
  • 12篇水处理
  • 11篇微污染
  • 9篇二氧化氯
  • 9篇腐殖酸
  • 8篇磁分离
  • 7篇石英砂
  • 7篇微污染水
  • 7篇污染水
  • 7篇复合材料
  • 7篇改性
  • 7篇复合材
  • 6篇氧化铁
  • 6篇水源
  • 6篇微污染水源
  • 6篇污染水源
  • 6篇废水
  • 6篇磁性
  • 5篇杀灭

机构

  • 82篇广东工业大学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7篇广州市市政工...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粤水电勘...

作者

  • 91篇李绍秀
  • 58篇李冬梅
  • 30篇王志红
  • 21篇蒋树贤
  • 21篇梅胜
  • 9篇李斌
  • 7篇彭勃
  • 6篇夏文琴
  • 6篇张志强
  • 5篇杨玉和
  • 4篇杜青平
  • 4篇张秀娟
  • 4篇叶挺进
  • 4篇高秀文
  • 3篇宋玉华
  • 3篇李志生
  • 3篇黄辉
  • 3篇任毅
  • 3篇王向德
  • 3篇付桂华

传媒

  • 7篇能源与环境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安全与环境学...
  • 5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净水技术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黑龙江护理杂...
  • 3篇工程建设与设...
  • 3篇工企医刊
  • 3篇水处理技术
  • 3篇膜科学与技术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给水排水
  • 2篇化学世界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大学教育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性焙烧态锌铝类水滑石吸附腐殖酸与再生
2019年
采用化学共沉淀一步法制备了磁性锌铝类水滑石(M·Zn/Al LDHs),并经煅烧得到磁性焙烧态锌铝类水滑石(M·Zn/Al LDO),用以吸附去除水中腐殖酸。文章探讨了M·Zn/Al LDO去除腐殖酸的影响因素,研究了M·Zn/Al LDO吸附腐殖酸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考察了吸附腐殖酸后M·Zn/Al LDO焙烧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当M·Zn/Al LDO投加量<0.2 g/L时腐殖酸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腐殖酸的初始浓度增大时吸附量增大但去除率减小。在pH 4~8腐殖酸去除率较高,保持在97%以上。NO3-和F-对去除腐殖酸的影响甚微,而H2PO4-则影响较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吸附腐殖酸后的M·Zn/Al LDO通过煅烧恢复焙烧态锌铝类水滑石结构,腐殖酸分解,再生效果良好,且磁性未被破坏。可见,磁性焙烧态锌铝类水滑石是一种高效且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去除腐殖酸的水处理材料。
李绍秀杨玉和彭士城王志红李冬梅
关键词:腐殖酸
一种掺杂分子筛的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掺杂分子筛的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是在碳纳米管上负载磁性铁氧化物和CaCO<Sub>3</Sub>,得到磁性碳纳米管,然后再掺杂分子筛到磁性碳纳米管上...
李绍秀潘郑宇赖婵黄素王志红李冬梅蒋树贤冯力
文献传递
一种分离回收磁性纳米颗粒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回收磁性纳米颗粒的装置,包括内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环形流道的圆筒状容器和控制环形流道转动的驱动装置,圆筒状容器沿其圆周方向分为一组或多组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包括磁分离区、过渡区和脱落区,位于磁分离区处的...
李绍秀张志强杨玉和王志红李冬梅梅胜杨阳黎智君
文献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水质工程学课程教改与教学大纲设计被引量:9
2020年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文章阐述了水质工程学课程基于OBE理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于OBE理念对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设计,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提供指导方向。
李绍秀李冬梅杜星秦雯蒋树贤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
亚铁盐对二氧化氯杀藻副产物亚氯酸盐去除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实验研究亚铁盐对来自于供水水库的含藻原水二氧化氯杀藻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去除的效果及亚铁盐的投加量,同时考察亚铁盐在去除亚氯酸盐的过程中的除浊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SO4能完全去除二氧化氯杀藻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也与二氧化氯反应而使二氧化氯的浓度降低。FeSO4的用量是亚氯酸盐和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理论用量的总和。在二氧化氯预氧化杀藻与投加FeSO4的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FeSO4的投加量按照初始投加量70%的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确定,此时亚氯酸盐能完全被去除。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具有除浊作用,在饮用水的净化中可以减少常规混凝剂的用量,当浊度为23.3 NTU或24.3 NTU时,不需再投加常规混凝剂。FeSO4的絮凝作用对除藻有协同作用。
李绍秀夏文琴赵德骏袁秀丽王志红李冬梅谢葆红
关键词:亚氯酸盐硫酸亚铁二氧化氯
纳米SiO_2对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微污染原水的助凝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以含微污染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与纳米SiO2,借助在线显微摄像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作为水处理剂的絮凝作用、助凝效果以及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①PAC与纳米Si02单独使用时,PAC对无机高岭土颗粒去除效果好;而纳米SiO2对去除SDBS有利.②仅投加PAC,当pH为10时,SDBS去除率低于4%;当pH为5-6时,SDBS去除率可达50%.③不同pH下将纳米SiO:与PAC联用,SDBS去除率显著提高;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偏酸性环境有利于SDBS的去除,当pH为5时,SDBS去除率可达75%.④中性条件下,在PAC与纳米SiO2投加量比值为3时,纳米SiO2的助凝效果最优;纳米SiO2宜在投加PAC后40s时加入,絮体粒径大、结构强大、沉降性能好、分形维数值大、剩余浊度低,SDBS去除率高.
李冬梅任毅刘春柳李绍秀黄辉
关键词:强化絮凝微污染助凝
乳状液膜法分离钨钼的研究弱碱性体系被引量:18
1996年
进行了以氯化甲基三烷基铵(N263)为载体的乳状液膜在弱碱性条件下分离钨、钼的研究.利用钨、钼形成同多酸能力的差异,通过载体选择性迁移钨来分离钨、钼.考察了影响钨、钼分离的各种因素,得到了分离钨、钼的最佳操作条件.按某厂生产仲钨酸铵的料液中含钼8.9×10-4mol/dm3计算,经一级间歇式分离即可降至1.6×10-4mol/dm3达到要求(含钼低于2.1×10-4mol/dm3)
李绍秀王向德张秀娟
关键词:乳状液膜膜分离
3池交替运行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脱氮的探讨被引量:7
2004年
介绍了 3池交替运行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除磷脱氮的运行模式 ,从理论上探讨了溶解氧、污泥龄等运行参数的确定与控制及碳源、硝酸盐对工艺生物除磷脱氮的影响。
李绍秀彭勃
关键词:污水处理技术有机污染物除磷工艺脱氮技术
二氧化氯降解水中柱孢藻毒素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实验考察了在不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柱孢藻毒素(CYN)初始浓度、pH值及温度下柱孢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对二氧化氯降解柱孢藻毒素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lO_2能有效地降解柱孢藻毒素。CYN降解率随ClO_2投加量的增大而提高。当CYN初始浓度在15.11μg/L以下,CYN初始浓度对ClO_2降解CYN的影响不明显;当高于15.11μg/L增大,CYN初始浓度CYN降解率提高。温度为25℃的CYN降解率接近于30℃的,两者的CYN降解率均高于15℃的。酸性条件下CYN降解率高于碱性和中性条件的。在25℃/pH值7.05,柱孢藻毒素初始浓度为28.04μg/L,ClO_2投加量为0.5 mg/L 30 min CYN降解率达83.69%,120 min达92.62%。ClO_2降解CYN的反应为三级反应,在温度30、25和15℃时相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9.30×10^(-4)、9.90×10^(-4)和9.83×10^(-5)L^2/(μg^2·s);反应活化能为12.29 kJ/mol,ClO_2降解CYN在常温下反应迅速。
李绍秀黎智君朱璐瑶赵德骏王志红李冬梅谢葆红
关键词:二氧化氯降解
心力衰竭患者直肠补钾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为解决心力衰竭缺钾患者低钾严重、补钾困难的问题,对心力衰竭缺钾患者氯化钾直肠注入与静脉滴注,对其钾离子上升幅度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直肠注入氯化钾前后对比血清钾离子上升曲线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经临床对128例血清钾<3.5mmol/L患者用10%氯化钾20ml直肠注入与64例低钾患者以相同剂量静滴对比结果:直肠用药后1小时血清钾上升数值(3.65±0.14~4.22±0.30mmol/L),与静脉用药后血清钾上升数值(3.50±0.20~3.70±0.32mmol/L)对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用药后6小时,24小时,两组血清钾上升数值差别无显著意义。因此,认为注肛补钾是心力衰竭缺钾患者补钾安全、可靠、有效的新途径。
李绍秀高秀文顾学兰付桂华王美君崔丽斌
关键词:心力衰竭直肠给药药物疗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