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慢性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癌
  • 2篇病毒相关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PCT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药物引发
  • 1篇乙肝

机构

  • 7篇烟台市莱阳中...

作者

  • 7篇李春姬
  • 2篇王元敏
  • 2篇韩秀华
  • 1篇孙勇
  • 1篇王少丽
  • 1篇孙建华
  • 1篇孙莉莉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肝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肝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6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ETV组);60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ADV组);6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LDT组);6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LAM组);同期选择60例拒绝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肾功能指标,分析导致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ADV组的Cr高于对照组[(85.16±33.25)μmol/ml比(72.03±20.31)μmol/ml],ADV组的eGFR低于对照组[(93.37±27.93)ml/(min?1.73m2)比(105.03±33.12)ml/(min?1.73m2)],LDT组的eGFR高于对照组[(125.94±28.06)ml/(min?1.73m2)比(105.03±33.12)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抗病毒药物是导致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OR=7.915、5.270、7.506,均P=0.000)。结论阿德福韦酯可导致肾功能损伤,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年龄、糖尿病、抗病毒药物是导致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李春姬
关键词:慢性乙肝肾功能
他汀类药物引发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引发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95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是否存在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SILI),分为SILI组26例,非SILI组69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BMI、习惯性饮酒、糖尿病、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引发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SILI组在年龄及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方面与非SILI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5、6.507,P=0.001、0.011);两组在性别、BMI、习惯性饮酒、糖尿病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引发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4.807、3.324,P=0.002、0.013)。结论老年及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引发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合理用药。
李春姬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他汀类药物药物性肝损伤
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3^(+)(64.17±6.53)%、CD4^(+)(44.59±6.29)%、CD4^(+)/CD8^(+)(1.45±0.31)均高于对照组的(61.32±5.15)%、(40.25±5.38)%、(1.2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CT(0.10±0.02)μg/L、CRP(9.48±1.4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0.16±0.05)μg/L、(17.12±1.8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PCT、CRP水平。
王元敏韩秀华李春姬
关键词:奥司他韦流行性感冒免疫功能降钙素原
血清miRNA-490-3p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NA-490-3p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1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男64例,女46例,年龄(55.90±5.73)岁,年龄范围为40~72岁,根据其疾病状态分为乙肝组(n=60)与肝癌组(n=50),乙肝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组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另选取同期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55名纳入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纳入者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三组纳入者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的血清miRNA-490-3p表达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miRNA-490-3p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490-3p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健康组、乙肝组及肝癌组纳入者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HBV-DNA水平[(6.32±0.88)log10 IU/ml]低于肝癌组[(9.65±1.36)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乙肝组及肝癌组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7.82±0.88、5.63±0.73、4.31±0.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ALT、AST、甲胎蛋白水平、HBV-DNA载量呈负相关。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3.01±0.94)低于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5.69±0.64),无转移患者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5.84±0.77)高于转移患者(2.88±1.10);无肝硬化患者血清miRNA-490-3p相对表达量(6.42±0.73)高于肝硬化患者(2.1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NA-490-3p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31~0.798,P<0.001),截断值为4.62,灵敏度为88.42%,特异度为75.63%;甲胎�
王元敏韩秀华李春姬公会会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肝癌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是否有脂肪肝、是否有糖尿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是否不良饮食、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情况。针对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性别为男性73.68%、年龄≥60岁78.95%、有肝癌家族史28.95%、有长期饮酒史78.95%、无抗病毒治疗48.37%、HBV-DNA定量>5×10^(6)cps/mL 68.4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8、6.189、4.941、9.551、8.753、7.3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干预,及时发现并抑制疾病进展。。
孙莉莉李春姬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口服,1次/d;双环醇片25 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48周后比较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转阴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LT复常率研究组96.00%,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阴率研究组44.00%,对照组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研究组92.00%,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保肝、降酶效果好,HBeAg转阴率较高,抑制病毒能力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吕俊娜李春姬
关键词:恩替卡韦分散片双环醇片慢性乙型肝炎HBEAG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作为HBV-ACLF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48.36±5.56)岁,年龄范围为25~74岁,另选取同期来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是否发生病死事件将HBV-ACLF组患者分为生存组(n=52)与病死组(n=28)。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HI3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血清CHI3L1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BV-ACLF组血清CHI3L1水平[(69.45±6.85)μg/L]高于健康组[(47.43±4.46)μg/L],病死组血清CHI3L1水平[(96.14±9.65)μg/L]高于生存组[(55.08±5.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HI3L1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806~0.902,P<0.001),截断值为75.60μg/L,灵敏度为84.18%,特异度为86.74%。国际标准化比值≥2.27、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23.68分、血清CHI3L1≥75.60μg/L是HBV-ACLF患者病死的影响因素。结论CHI3L1水平升高与HBV-ACLF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孙建华王少丽公会会李春姬孙勇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