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29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延长组
  • 7篇盆地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延长组长
  • 4篇油田
  • 3篇地质
  • 3篇储层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屑
  • 2篇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运移
  • 2篇原油
  • 2篇运移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气井
  • 2篇气库
  • 2篇区长
  • 2篇重矿物
  • 2篇物源分析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西北大学
  • 8篇低渗透油气田...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9篇李慧
  • 5篇李文厚
  • 3篇李琼玮
  • 3篇杨立华
  • 3篇肖丽
  • 3篇韩天佑
  • 3篇苑慧莹
  • 3篇韩彬
  • 2篇奚运涛
  • 2篇朱建斌
  • 2篇张雷
  • 2篇吴春燕
  • 2篇吕剑文
  • 2篇杨亚娟
  • 2篇柳成志
  • 2篇张艳
  • 2篇曹红霞
  • 2篇张东阳
  • 2篇田永强
  • 2篇贾德生

传媒

  • 5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当代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价值工程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西北地质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化工设计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第十届全国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长7物源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类型、重矿物组合、岩屑类型、砂体展布及古流向等特征,本文重点应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长7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大青山地区太古界乌拉尔山群,东部吕梁山以及南部秦祈造山带此时并未对其提供物源。
李慧李文厚张东阳吕剑文朱建斌肖丽曹红霞贾德生
关键词:物源分析重矿物岩屑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为建立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分析了该区第三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聚集形式自源原生型、他源原生型和他源次生型三种成藏模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韩天佑漆家福杨桥席胜利李慧
关键词:惠民凹陷油气运移油气聚集成藏期成藏模式
镇原地区长8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分形儿何的出现为孔隙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吴春燕李文厚王普李慧
关键词: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分形维数非均质性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被引量:48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时保宏张艳张雷杨亚娟李慧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藏期次鄂尔多斯盆地
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提高油层的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即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测试界面张力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优选,并结合泡沫的特性,从驱油机理上进行了分析论证。
王茂盛张喜文韩彬李慧
关键词:波及体积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应用含氮化合物资料分析延长组长9石油运移方向
2013年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咔唑类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极性.由于屏蔽型异构体会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呈相对富集的趋势,屏蔽型与裸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应用这一特征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石油的运移方向,研究已证实姬塬、陇东、洛川地区长9原油来自长7烃源岩,并在平面上呈现多个方向运移;陕北地区长9原油来自长9烃源岩,自西河口向志丹、吴旗地区运移。此结论与长7、长9烃源岩和长9原油的油源对比结论相一致,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探实践。
张艳张雷杨亚娟李慧唐潮
关键词:含氮化合物分馏油气运移
稠油复合降粘工艺研究试验
2012年
针对孔店油田稠油区块特点,进行了降粘体系及自生CO2体系研究,该体系利用化学剂在地层中自生CO2气体,达到既降低原油粘度,又降低界面张力和溶解气驱替原油的作用,同时与化学降粘剂复合,提高降粘和驱替协同效应,有效改善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研制的复合体系长岩芯吞吐试验,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相对于水驱)。在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生CO2化学降粘复合吞吐现场先导性试验,见到了明显的改善稠油开发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的流动性,增加了地层的驱动能量,提高了单井产能,单井换油率最高达到3.4m3/t,为稠油冷采开辟了一条新的工艺技术途径。
吴长印孙连杰李慧涂建华陈尚朋吴玉荣
关键词:稠油冷采
梯田DEM构建方法研究
梯田是人类在坡耕地上探索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修筑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坡耕地的农业生长潜力,具有蓄水,保土作用。我国梯田广泛分布在北方黄土高原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数字地面模型DTM的一个重要分支...
李慧
关键词:梯田DEM
文献传递
注采井80S管柱不同流速下冲蚀评价及分析
相比于生产气井,国内外含H2S/CO2储气库建设相对较少,此类储气库的注采井管柱在冬季强采过程中的服役环境特殊.地层水、凝析水和气相介质组成的高压高流速两相流环境对80S油管柱的冲蚀过程影响较大.采用高压管流冲刷腐蚀试验...
李慧李明星李琼玮奚运涛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管柱电化学腐蚀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_1储层特征研究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是该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的地区,基于岩心,薄片,物性,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马岭地区长81储层特征。研究表明,马岭地区长81储层属于低渗_超低渗储层。储层分布范围较广。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类型以片状或弯曲片状喉道为主,管束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次之,孔吼组合类型主要为大-中孔微喉型。利用物性和压汞等参数。将马岭长81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Ⅰ,Ⅱ类储层是首选储层。
陈璐李慧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