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心怡

作品数:30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皮瓣
  • 14篇穿支
  • 9篇支皮瓣
  • 9篇瘢痕
  • 9篇穿支皮瓣
  • 8篇瘢痕疙瘩
  • 7篇缺损
  • 7篇细胞
  • 7篇面部
  • 6篇皮瓣修复
  • 6篇外科
  • 6篇纤维细胞
  • 6篇筋膜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增殖
  • 5篇软组织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组织缺损
  • 4篇细胞增殖
  • 4篇纤维细胞增殖

机构

  • 30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奥塔哥大学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30篇李心怡
  • 24篇李小静
  • 16篇宁金龙
  • 6篇朱飞
  • 4篇王瑜
  • 3篇崔怀瑞
  • 3篇张林
  • 3篇张伟
  • 2篇陈钊
  • 2篇翁晓娟
  • 2篇李涛
  • 2篇唐茂林
  • 2篇田小雨
  • 1篇王邦河
  • 1篇张铭
  • 1篇葛礼正
  • 1篇王春华
  • 1篇王文静
  • 1篇徐庆连
  • 1篇王晶

传媒

  • 12篇中华整形外科...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予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末次治疗次日,采用ELISA法检测瘢痕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含量,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瘢痕、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期间,记录患者局部红肿、疼痛、水肿、灼热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36/38)、76.32%(29/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瘢痕组织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BMP-7含量均显著升高,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VS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7.89%(3/3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A型肉毒毒素,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于晓锋李心怡
关键词:烧伤增生性瘢痕曲安奈德A型肉毒毒素
动脉穿支分层皮瓣在各种体表深度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价动脉穿支分层皮瓣对于修复各种体表深度创面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90例深度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动脉穿支分层皮瓣组和传统皮瓣组,前者给予知名动脉穿支分层皮瓣修复创面,后者给予传统皮瓣修复,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出院时患者满意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创面一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创面复发率、创面愈合总优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皮瓣组比较,动脉穿支分层皮瓣组在创面一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优良率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复发率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皮瓣组比较,动脉穿支分层皮瓣组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穿支分层皮瓣是修复体表深度创面的理想措施,按照个性化原则灵活设计分层皮瓣,充分的创面基底床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王春华李心怡方林森徐庆连
关键词:创面
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糖蛋白在皮肤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皮肤纤维化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真皮内过量沉积,进而导致皮肤的增厚或瘢痕过度增生。皮肤较为典型的纤维化病变有硬皮病、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研究发现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糖蛋白(SPARC)在多种纤维化病变组织中均存在过表达的情况。SPARC是一种典型的钙结合基质蛋白,能够调节细胞/ECM的相互作用,并影响细胞对生长因子的反应。本文对SPARC在皮肤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PARC作为减轻纤维化的潜在靶点提供依据。
李茜李小静李心怡
关键词: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硬皮病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跖底缺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跖底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缺损部位为皮瓣头端设计角形穿支筋膜皮瓣,弓形侧及凹陷侧均应切开深筋膜,并携带跖腱膜,将其旋转推进覆盖创面,皮瓣内尽可能包含2~3个穿支血管,必要时可结扎源血管(足底外侧动脉或足底内侧动脉),以利于增加皮瓣旋转推进距离.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设计应用角形穿支皮瓣修复7例足底皮肤缺损,缺损范围约1.5 cm×2.0 cm~4.0 cm×5.0cm,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3 cm~13 cm× 7 cm.结果 术后6例角形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皮瓣远端出现裂开坏死,残留小创面经换药、二期全层皮片移植愈合.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经3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 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供区缺损无需切取皮片移植,由足底同源性厚实坚韧皮肤修复,是修复足底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优越方法.
李心怡李小静宁金龙左宗宝
关键词:足底穿支皮瓣
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以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型、Ⅲ型胶原分泌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正常人成纤维细胞(NFs)增殖与凋亡以及对于其细胞外基质中Ⅰ胶原与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KF以及NFs,将2种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Sparc蛋白孵育,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进行处理。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parc蛋白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实验检测Sparc蛋白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各组细胞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Sparc蛋白可以显著促进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Sparc蛋白可以显著促进各组细胞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表达。结论Sparc蛋白是促进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蛋白,可靶向调控抑制瘢痕疙瘩的生成。
朱晓璇李心怡王佳妮丁以春李小静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 (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 女5例, 年龄54~87岁), 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 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 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 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 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 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_(1), Q_(3))表示。结果 (1)解剖学研究显示, 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 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 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 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 男8例, 女10例, 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 皮瓣面积为10.6(8.0, 18.0) cm2, 推进距离为2.8(2.0, 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 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 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 P=0.012)均存在相关性, 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 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 2.3)、2.0(1.6, 3.5)、3.5(3.0, 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 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 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
李心怡张铭张伟宁金龙朱飞王邦河席庆春李小静
关键词:面部损伤面部肿瘤推进皮瓣
皮肤扩张术在颜面部较大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术在颜面部较大病变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颜面部缺损较大的患者,根据缺损面积的大小、部位及颜面邻近有效可利用的正常皮肤,多区位埋置1~3枚不等的合适形状和容量的扩张器;术后5~7d开始注水,10.0~20.0 ml/次,间隔4~5 d注水1次;待扩张达到合适的体积后,维持扩张3~4周切除病变组织,利用旋转或推进皮瓣方法行二期修复创面。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修复效果,其中3例皮瓣远端出现表皮糜烂、色素沉着,2例皮瓣转位近期有下睑轻度外翻,经术后修整悬吊固定或将多余皮瓣蒂制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进行移植矫正。结论皮肤扩张术对颜面部较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一种能达到色质匹配、功能和形态较为满意的首选方法。
李涛李小静宁金龙朱飞张林李心怡李红东翁晓娟杨会强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皮瓣
指固有动脉角形穿支皮瓣整复指屈曲挛缩畸形的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源血管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指屈曲挛缩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瘢痕手指屈曲挛缩及先天性手指腱膜挛缩患者14例。所选病例均沿指两侧方设计指固有动脉角形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面积1.4 cm×2.0 cm~1.8 cm×2.5 cm。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皮瓣色泽、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手指活动度。结果术后14例皮瓣均成活。除2例指尾端表皮剥脱外,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指端指腹触痛觉,指体两点辨别觉4~6 mm。皮瓣感觉稍减退。结论应用指固有动脉角形穿支皮瓣整复轻中度指屈曲挛缩畸形,具有手术创面小、色质同源,外观形态佳等优点,是整复轻中度指屈曲挛缩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董炎菲李小静宁金龙李心怡王晶
关键词:指损伤穿支皮瓣
SIRT6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 SIRT6)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SIRT6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6蛋白表达水平。采取组织块贴壁法从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养成纤维细胞。构建SIRT6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Ad),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现SIRT6过表达。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d-NC组和Ad-SIRT6组。采用RT-qPCR检测SIRT6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6、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家族成员2/3(SMAD family member 2/3,Smad2/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SIRT6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和Ad-NC组比较,Ad-SIRT6组中SIRT6表达量显著升高,细胞增殖显著减少,细胞侵袭水平显著降低,ColⅠ、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过表达SIRT6通过下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
唐悦玲李心怡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TGF-Β1/SMAD信号通路
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应用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①4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明胶-氧化铅灌注及螺旋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 17.0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手指动脉穿支血管分布规律及来源等.②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应用邻近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9例,缺损面积0.6 cm ×0.8 cm ~ 1.2 cm × 1.5 cm,皮瓣设计面积0.8 cm×2.5 cm~1.6 cm×4.2 cm.以缺损部位为皮瓣头端设计角形皮瓣,皮瓣内包含1~2支穿支血管,旋转推进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各手指掌、背侧均有对称性的4条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和指背动脉各2条,其中指掌侧固有动脉管径较粗大,是手指的主要供血来源.术后9例皮瓣均成活,供、受区愈合良好,经2个月至1.5年随访,外形、色泽、质地、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 角形穿支蒂筋膜皮瓣,设计灵活、穿支血管可靠,供区缺损可直接拉拢缝合,兼顾外形和功能的修复,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王瑜李小静李心怡宁金龙马大梦崔怀瑞郑俊
关键词:外科皮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