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纳米金的生物传感器检测生物分子
-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分子结合事件转换为物理可检测的光、电信号的测量装置。一般由分子识别元件和换能器组成。近年的发展趋势为采用新材料和新换能器以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以金纳米颗粒为基础,构建了三个生物传感器。具体工作...
- 李广
- 关键词:金纳米颗粒缺血修饰白蛋白分子检测
-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被引量:6
- 2014年
-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可对轻微肾脏损害进行早期诊断,也可对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实验将抗体通过巯基自组装固定于Au膜表面,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M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直接检测法可以检测到0.3μg/L的MAU,而纳米Au放大法检测限可以低至0.03μg/L。
- 陈萌梦熊兴良李广张婷婷陈镇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尿微量白蛋白
-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过敏致死动物血清类胰蛋白酶被引量:1
- 2013年
- 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血清类胰蛋白酶,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诊断依据。首先,将16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死亡即时组和冷冻3 d组。以人混合血清诱发动物过敏性休克致死。采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将抗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nti-TPSAB1)固定在SPR生物传感器芯片表面,检测豚鼠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类胰蛋白酶SPR响应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在冷冻3 d的条件下对豚鼠血清类胰蛋白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基于SPR生物传感器在动物血清类胰蛋白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诊断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一项依据。
- 李倩楠熊兴良邢扬李广单改仙邓世雄
-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过敏性休克法医病理学
- 基于基因芯片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标志物的预测与验证
-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的头颈部肿瘤,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许多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尽管公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分子水平的疾病,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口腔鳞...
- 李广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
- 文献传递
- 眼底图像增强及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增强方法。首先进行形态学高帽变换以弱化背景、校正非均匀光照,然后运用有限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LAHE)拉伸对比度,增强灰度动态范围,最后使用二维匹配滤波增强图像中有重要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节并抑制噪声。在DIARETDB0数据库中进行实验,并利用一种新的无参考图像评价方法对多种增强效果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正常和病变图像都能有效地弱化背景,增强对比度,对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细节增强效果也同样显著,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
- 陈萌梦熊兴良李广张婷婷
- 关键词:高帽变换对比度图像质量评价
- 检测神经毒气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被引量:1
- 2014年
- 向列型液晶分子具有取向序而无位置序,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非常容易引起分子取向变化,进而导致偏光图像的变化。本文利用玻璃基底表面沉积的Cu2+使4-腈基-4'-戊基联苯液晶(5CB)分子获得沿面垂直取向。当有机磷存在时,有机磷与5CB竞争Cu2+结合位点,从而使5CB分子被有机磷置换而呈水平或倾斜取向。这一取向的变化在偏光条件下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利用该原理制作的液晶化学传感器能检测10 ppb的二异丙基磷酸甲基酯(DIMP),响应时间仅25 s。传感器对水蒸汽、乙醇以及丙酮均不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制作简单以及不需要复杂装置等优点。
- 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
- 关键词:液晶传感器
- 基于金纳米颗粒生长的液晶生物传感器检测酪氨酸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酶介导金纳米颗粒(AuNPs)生长构建了液晶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酪氨酸(Tyr).将酪氨酸酶(TR)固定于经戊二醛活化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氯化铵/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MOAP/APTES)混合自组装修饰的玻片表面,当向玻片表面滴加含Tyr的生长溶液时,TR催化Tyr羟基化为左旋多巴(L-Dopa),L-Dopa还原生长溶液中的AuCl-4生成AuNPs并沉积于玻片表面,导致玻片表面地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能诱导液晶取向发生变化进而调控透光量,从而实现对Tyr的检测,且检测浓度可低至6×10-7mol/L.
- 李广陈龙聪陈萌梦高斌熊兴良
- 关键词:液晶自组装酪氨酸酪氨酸酶金纳米颗粒
- 1种视网膜眼底图像增强的新方法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提高视网膜眼底图像中血管和病灶部位的可视性,便于临床诊断。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视网膜眼底图像进行数学形态学处理,以弱化背景,使图像得到初步增强;然后,运用有限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光照不均的现象;最后,利用二维匹配滤波算法进一步强化血管和病灶部位信息,提高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度。结果:该方法能很好地弱化背景,增强对比度,凸显感兴趣区域,也对视盘区域血管的分割和病灶部位的识别有极大地帮助。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增强正常和病变的眼底图像,辅助医师诊断。
- 陈萌梦熊兴良张琰王诗鸣李广
- 关键词:视网膜图像
- 数字曲率算法中参数选择对瞳孔孔径测量的影响
- 2012年
- 瞳孔孔径动态变化情况的测量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由于视频图像采集过程中,瞳孔不可避免的会被眼睑、睫毛等遮蔽,此时的瞳孔孔径只能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估计。本文考察了数字曲率算法中几个主要参数的选择对瞳孔孔径估计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瞳孔可见部分大于20%时,选择合适的窗口长度和曲率阈值,获得的瞳孔孔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当瞳孔可见部分小于20%时,无论参数如何选择,获得的瞳孔孔径都存在较大的误差。
- 张琰熊兴良陈萌梦王诗鸣李广
- 关键词:曲率图像处理
- 一种新型有机磷液晶传感器被引量:1
- 2014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磷液晶传感器,其基底表面仅由Cu2+功能化。将液晶5CB滴凃其上,利用正交偏光显微镜对传感器的光学表征进行观察。传感器的光学表征随时间逐渐从亮转为暗,且其转为全暗态所需的时间与Cu2+的浓度呈反比;当通入甲基磷酸二甲脂(DMMP)气体时,传感器呈现出逐渐从暗到亮的光学表征变化,循环通入空气和DMMP气体时交替出现的暗与亮的光学表征转变显示了其对DMMP的光学响应具有可重复性;另外,水、乙醇、甲苯和丙酮等其他干扰气体的通入则不会引起光学表征的任何变化。同时,在实验范围内(0.1~10mmol/L),Cu2+的浓度越低,传感器对DMMP的光学响应灵敏度越高。结果表明了这种新型有机磷液晶传感器造价低廉,制作过程简易,可选择性、可重复性地应用于如DMMP等有机磷的检测中。
- 王诗鸣熊兴良李广曾勇明
- 关键词:液晶传感器CU2+有机磷光学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