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蕾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臣民
  • 2篇公民
  • 2篇公民观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社会
  • 1篇石夫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温数据
  • 1篇桥梁
  • 1篇琴曲
  • 1篇清末
  • 1篇主义
  • 1篇组曲
  • 1篇文明
  • 1篇文明社会
  • 1篇民性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国家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朱蕾
  • 2篇郑大华

传媒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学术界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被引量:11
2011年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具有浓厚的道德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国民观念对清末时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人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国民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他们认识到清末梁启超等人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只涉及到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层面,而未能对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即"三纲五常"和家族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国民观念对民初乱局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对国民观的反思和对臣民观的更深入批判中,新文化知识分子萌生了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公民观的向往。国民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地位也同此而奠定:国民观是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桥梁。
郑大华朱蕾
关键词:公民观国家主义个人主义国民性
国民观:近代知识分子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过渡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民族国家成员的人格形态通常是以公民的身份出现的。公民观念是近代西方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意识观念。中国传统的法律规定和社会观念中并没有“公民”一词,深植于人们意识形态里的是臣民观念。经过...
朱蕾
关键词:近代知识分子公民观念公民观文明社会
文献传递
石夫三部《新疆组曲》创作技法分析
石夫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众多,涵盖了歌曲、歌剧、舞剧、交响乐、钢琴作品等体裁。新疆音乐作品是他全部音乐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新疆音乐作品中,三部新疆组曲是其代表作。其中,《第二新疆组曲》...
朱蕾
关键词:石夫创作技法钢琴曲
基于Gibbs算法的空间分位数回归方法及应用
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气候变量的分布在各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均值、自变量的个数以及极端值的出现。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时空分位数回归模型,以期通过一个灵活的、可理解的方法来模拟探究气候变量的分布在各方面的特征变化。基于Gibb...
朱蕾
关键词:气候变化
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被引量:1
2011年
在近代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存在两千年之久的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臣民观念开始瓦解。在传统天下观念逐渐式微的同时,主权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们的思想中日渐明晰起来,并引发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知识分子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知识分子都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认为救国需要新国民,并对国民的"奴隶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新国民"应该具有权利、义务、独立、自由、尚武、公德、自治等特质,但当他们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时,又往往"变通"的提倡从日本学来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国民思想,要求人们为了国家的权利、自由而限制甚至牺牲自己的权利、自由,徘徊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之间,并最终滑向了后者。
郑大华朱蕾
关键词:民族国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