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作品数:27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72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PEG-IFNα-2a组(n=40)和IFNα-2b组(n=32),干扰素抗病毒疗程至少1年。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时,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的有效病例数分别为26例和32例。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5、0.47)。治疗前,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235.5、238.0,P值均<0.05)。干扰素治疗12个月时,PEG-IFNα-2a组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比治疗前基线均显著降低(U值分别为121.0、204.5,P值均<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频率,PEG-IFNα-2a对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下调作用比IFNα-2b更强,但对于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两类干扰素的下调作用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王海燕 朱莉 王银玲 朱月萍 朱晓燕 柴晓哲 钱峰 李明 朱传武关键词:干扰素Α 可溶性PD-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1(sPD-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PHC患者(PHC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sPD-1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结果 PHC组外周血sPD-1表达水平为(0.55±0.15)ng/ml,低于肝硬化组的(1.91±1.16)ng/ml、慢乙肝组的(2.55±1.40)ng/ml和对照组的(4.03±0.86)ng/ml(P<0.05);而PHC组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水平为(28.8±2.3)%,高于肝硬化组的(21.4±1.9)%,慢乙肝组的(16.3±2.1)%和对照组的(11.0±1.7)%(P<0.05)。PHC患者外周血sPD-1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和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PHC发生可能与sPD-1表达水平下降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朱莉 李明 陈慧 胥萍 朱传武 陈永井 陶敏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炎肝硬化 EZH2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在一些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研究表明,EZH2在肝脏疾病领域除了与肝癌的发生、进展相关,在免疫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参与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炎性反应、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成为今后肝病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就最近十年来对EZH2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朱莉 李明 朱传武关键词:EZH2 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变化的影响 王海燕 朱莉 王银玲 朱月萍 朱晓燕 柴晓哲 钱峰 李明 朱传武个体化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十年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MTCT)的阻断效果。方法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和产科根据HBsAg阳性孕妇的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对国内肝病指南推荐的免疫阻断方案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形成了个体化免疫阻断方案。本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分娩的所有HBsAg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其8~12月龄婴儿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观察组),均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MTCT阻断。同时,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昆山市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相应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国内肝病指南推荐的免疫阻断方案。结果观察组共有2702例孕妇入组,分娩健康新生儿2717例(含15例双胎)。其中2345例新生儿(含12例双胎)接受了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方案1和方案2)进行阻断;369例孕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案3),分娩新生儿372例(含3例双胎)。对照组共2616例HBsAg阳性孕妇入组,分娩健康新生儿2620例(含4例双胎),均接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进行阻断。观察组共19例婴儿HBsAg阳性,均为HBeAg阳性孕妇所产婴儿。其母亲HBV DNA载量均>5log10IU/ml,其中>7log10IU/ml的孕妇占84.21%(16/19)。观察组总体母婴阻断失败率为0.70%(19/2717),总体免疫阻断失败率为0.81%(19/2345)。HBeAg阳性孕妇中总体阻断失败率为1.21%(19/1574),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51%(19/1256),HBV DNA载量>7 log10IU/ml的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69%(16/949)。HBeAg阴性、HBV DNA载量<5 log10IU/ml和应用NAs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率均为100%。应用免疫阻断和NAs治疗组间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对照组共53例婴儿HBsAg阳性,总体母婴阻断失败率为2.02%(53/2620),显著高于观察组(χ^(2)=12.733、P<0.001)。其中,HBeAg阳性孕妇阻断失败率为2.87%(15/523),HBeAg阴性孕妇为1.81%(38/2097),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张荣 唐雍艳 喻茜 丁志云 朱莉 姚杰 赵继 张玉 马德明 张丽娜 姚小英 丁善文 石尚虎 贾玉芳 沈静 王海燕 龚婵聪 沈秀娟 李明 钱峰 朱传武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母婴传播 个体化方案 阻断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和术后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且计算血流量。结果: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均显著上升(P<0.01),血红蛋白(Hb)在术后12周也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术后12周也出现好转。同时,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3周、12周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术后3周、12周均有明显下降,同时血流量也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外周血象,对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有效治疗方法。 朱莉 李明 金满春 吴芸关键词:部分性脾栓塞术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一种检验科防交叉污染枪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科防交叉污染枪头,具体涉及检验器械领域,包括枪头主体,所述枪头主体外端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外端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圆筒,所述圆筒底端设有活动圆环,所述活动圆环内端设有多个连板,所述连... 徐俊驰 胥萍 朱传武 朱莉 刘晓 宋翌琰 宋华峰 吴敏娟 陈慧 李明 张建平 王海燕 吴妹英 潘韵芝 李晋文献传递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37例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干扰素治疗组),36例CHB对照患者(患者对照组)和10例健... 朱传武 罗湘蓉 吴建鸿 王海燕 朱莉 李明 杨齐英 朱伟 张雪华 叶建中 常建国 胥萍关键词:干扰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文献传递 肝复乐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用对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生存期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复乐胶囊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用对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生存期预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诊治的接受TACE治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Ⅱ期57例,将其分成联用组(n=27)和非联用组(n=30),随访日期2014年8月31日截止;联用组患者TACE术前1周给予口服肝复乐胶囊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用治疗;非联用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联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1.44±1.69)月(95%CI:18.14,24.75)和中位生存期时间(24.00±4.71)月(95%CI:14.78,33.22)高于非联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5.98±1.82)月(95%CI:12.41,19.54)、中位生存期时间(12.00±1.43)月(95%CI:9.20,14.80),经Log rank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显示联用组患者生存期和累计生存率均大于非联用组(P〈0.05)。结论:肝复乐胶囊与TACE联用对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生存期长于非联用组,肝复乐胶囊对肝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满春 李明 朱莉 许炜璐 李洪波 李国勇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生存期 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UCs)停药后病情复发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服用NUCs停药后复发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例,分为规范停药后复发组(A组)16例和不规范停药后复发组(B组)23例。另外选择同期服用NUCs停药后1年内未复发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作为未复发组。分析停药后1年内肝炎复发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未复发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基线血清HBV DNA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基线血清HBs Ag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停药时血清HBs Ag水平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时血清HBs Ag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NUCs规范停药或不规范停药后1年内均有复发,不规范停药后6个月以内复发率较高,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基线血清HBs Ag或停药时血清HBs Ag水平与复发可能有关。 浦永兰 李明 王杰 龚银花 朱莉 李国勇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