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渝

作品数:60 被引量:423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儿童
  • 13篇结核
  • 9篇小儿
  • 9篇急性
  • 8篇发热
  • 8篇病毒
  • 7篇循证
  • 7篇患儿
  • 6篇结核病
  • 5篇急性发热
  • 4篇文献复习
  • 4篇膜炎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炎
  • 4篇结核性
  • 3篇医师
  • 3篇诊治
  • 3篇治疗儿童
  • 3篇住院医师
  • 3篇量表

机构

  • 59篇四川大学
  • 5篇攀枝花市妇幼...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瑞典隆德大学

作者

  • 59篇朱渝
  • 43篇万朝敏
  • 20篇舒敏
  • 9篇邓建军
  • 9篇邓思燕
  • 8篇廖琼
  • 6篇温杨
  • 6篇谭珊
  • 5篇罗双红
  • 5篇夏嘉陵
  • 5篇郭琴
  • 5篇范娟
  • 4篇蒋虹
  • 3篇陈桂华
  • 3篇孙琳
  • 3篇朱欣欣
  • 2篇张晓菊
  • 2篇李玮
  • 2篇王学军
  • 2篇赖盛琴

传媒

  • 9篇中国循证儿科...
  • 8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4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成都医药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结核病与肺部...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菌素抗体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体液结核菌素(PPD)抗体在小儿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PPD检查的住院患儿,其中确诊结核病22例。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分别计算体液PPD抗体检测对结核病的特异性、敏感性、似然比、预测值及不同患病率下的验后概率。结果体液PPD抗体检测对小儿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45%和 91.35%,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5和0.597,阳性预测值为52.63%,阴性预测值为88.79%。患病率为15%时,验后概率为48.09%。结论体液PPD检测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医师应谨慎对待体液 PPD检测阳性结果,其诊断价值与所处医院患儿结核病患病率有关。
夏嘉陵朱渝邓建军万朝敏
关键词:小儿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诊断
14例儿童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肾结核的临床特征,为儿童肾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简称“两医院”)住院治疗且最终诊断为肾结核的14例患儿及其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基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14例肾结核患儿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9.5(9.3,12.7)岁,其中单纯肾结核3例,同时并发肺结核和其他部位的肺外结核者10例,肾结核并发肺结核者1例。自患儿出现症状至入两医院就诊的时间间隔为2.0(1.0,7.0)个月,就诊前14例患儿均于当地医院进行过诊治,5例于院外诊断为肺结核,2例诊断为肺外结核,2例诊断为肾结核,其余5例诊断为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以低热最为常见(11例);3例患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征表现,肉眼血尿3例,腰痛1例;2例患儿有肾区叩痛。尿液抗酸杆菌涂片检测阳性1例,胃液阳性2例、痰液阳性1例。尿常规检查显示,5例患儿尿液潜血阳性,5例患儿尿蛋白阳性。11例患儿行肾脏B超肾盂造影检查,提示存在肾实质、肾盂积液、输尿管扩张等改变。结论儿童肾结核起病隐匿,常常并发其他部位结核,尿道刺激征表现不常见,难以早期诊断,往往造成病情的延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早期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郭琰朱渝孙琳祁雪万雪梦刘小荣
关键词:儿童疾病特征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部分解读被引量:12
2016年
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与严重疾病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医护人员和发热儿童家长关注的问题。尽管有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高热(肛温≥41.1℃)儿童中严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0/103)较高,但限定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其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存在相关性时,仅检索到3篇相关研究。
罗双红温杨朱渝万朝敏张崇凡
关键词:急性发热乙酰氨基酚循证指南肛温儿童家长
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提高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建立提高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阳性率的方法,同时,探讨培养液的pH值对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正确判读结果的影响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对结核样本前处理液pH值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0份疑似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同时用两步培养法、传统培养法和Xpert Ultra进行检测。两步培养法为先将胃液样本直接接种到罗氏培养基上,约20~30 d后收集可疑MTB菌落再行常规的碱处理-中和离心法处理进行分离培养(传统培养法)。比较传统培养法和两步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样本的Xpert Ultra检测结果作为菌载量标准,分析两步法在不同菌载量样本中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同时,配制系列pH值梯度的溶液,确定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获得最佳显示结果的最适pH值范围;用系列体积的PBS缓冲液(pH=6.8)中和3%或4%NaOH与等体积样本的混合液,确定pH值至7~9时所需的体积稀释倍数。结果:传统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26.5%(18/68),两步法阳性检出率为23.1%(15/65),未发现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两步法在传统培养法的基础上将阳性检出率从26.5%(18/68)提高到32.4%(22/68)。两步法在菌载量低级及以上分级样本中的阳性检出比例(44.0%,11/25)明显高于菌载量极低级及以下标本的阳性检出比例(11.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05)。本研究所选用的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最适pH值范围为6~9。胃液模拟样本经3%或4%的NaOH处理后,调节pH值至7~9时需用PBS缓冲液(pH=6.8)稀释至少10或14倍,而痰液模拟样本经3%或4%的NaOH处理后,调节pH值至7~9时需用PBS缓冲液(pH=6.8)稀释至少12或16倍。结论:分离培养两步法的阳性检出率未优于传统培养法,可作为传统培养法的补充,推荐对难以确诊的高度可疑肺结核患儿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
李桂莲方敏姜靖伟王瑞欢钱程宇于晋杰曹滨许达赵秀芹李马超刘海灿孙琳朱渝万康林
关键词:儿童胃液
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循证依据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对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的疗效进行循证评价。方法使用相关检索词对MEDLINE、EMBASE、Cochrane laboratory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与静脉使用抗生素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是有效的。
邓建军喻韬朱渝万朝敏
关键词:口服抗生素肺炎儿童
42例儿童腹腔结核病例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儿童结核性腹膜炎、腹腔结核或肠结核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儿,中位年龄为9岁9月(1岁5月—14岁...
万雪梦李伟然万朝敏朱渝
文献传递
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袁传杰朱渝
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系统评价证据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对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进行循证的系统评价。方法使用相关的检索词检索CochraneLibrary(1996~2006.6)、Medline(1985~2006.6)、EMBASE(1996~2006.6),获得关于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用系统评价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ReVman4.2对纳入文献的资料作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随机对照研究,将茶碱类药物与安慰剂、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皮质激素、色甘酸钠、酮替酚进行对比。结论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小儿慢性轻至中度哮喘时,给予足够的剂量及疗程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未发现茶碱类药物具有影响小儿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
范娟万朝敏舒敏朱渝
关键词:茶碱哮喘儿童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营养因素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营养风险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12例TBM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差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营养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2例TBM患儿中男55例、女57例。营养风险组62例,非营养风险组5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4%(62/112)。营养风险组居住农村的患儿、出现脑神经受损、抽搐、消瘦、纳差的症状、确诊时间≥21 d的患儿、脑脊液蛋白量均高于非营养风险组[50例(80.6%)比32例(64.0%)、20例(32.3%)比8例(16.0%)、33例(53.2%)比15例(30.0%)、30例(48.4%)比2例(4.0%)、59例(95.2%)比1例(2.0%),41例(66.1%)比18例(36.0%)、1406(1079,2068)比929(683,1208)mg/L,χ^(2)=3.91、3.90、6.10、26.72、98.58、10.08,Z=4.35,均P<0.05],营养风险组的血清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糖含量均低于非营养风险组[(36±5)比(41±4)g/L、(110±17)比(122±14)g/L、1.4(1.0,2.0)×10^(9)比2.3(1.6,3.8)×10^(9)/L、7.8(6.3.10.0)×10^(9)比10.0(8.3,12.8)×10^(9)/L、1.0(0.8,1.6)比2.1(1.3,2.5)mmol/L,t=-6.15、-4.22,Z=-4.86、-3.92、-4.16,均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OR=0.812,95%CI:0.705~0.935,P=0.004)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OR=0.609,95%CI:0.383~0.970,P=0.037)可能降低TBM患儿营养风险;抽搐症状(OR=3.853,95%CI:1.116~13.308,P=0.033)、脑脊液蛋白量增加(OR=1.001,95%CI:1.000~1.002,P=0.015)可能增加TBM患儿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较非营养风险组的并发症、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儿均更多[47例(75.8%)比15例(30.0%)、31例(50.0%)比8例(16.0%),χ^(2)=23.50、14.10,均P<0.05],住院时间更长[(27±1
任敏陈理雪舒敏李雪李银月钟小玲朱渝郭琴廖琼温杨罗双红万朝敏
关键词:儿童营养状况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被引量:71
2016年
1目标人群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2应用人群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3相关词语推荐意见和推荐说明中会涉及如下词语,对这些词语做出如下定义。3.1发热[1]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罗双红舒敏温杨丁俊杰龚宗容张萍高珊郭琴朱渝谭珊苗瑞雪万朝敏张崇凡
关键词:急性发热病因不明循证指南儿童护理人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