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曙光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红素氧合酶
  • 3篇氧合
  • 3篇氧合酶
  • 3篇切除
  • 3篇黏膜
  • 3篇内镜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多环
  • 2篇血红素氧合酶...
  • 2篇一氧化碳
  • 2篇直肠
  • 2篇切除术
  • 2篇胱硫醚
  • 2篇黏膜下

机构

  • 14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4篇朱曙光
  • 12篇李曙晖
  • 5篇陈鹏
  • 4篇高莉
  • 3篇刘春安
  • 2篇柴同海
  • 2篇杨秀成
  • 2篇管仁珍
  • 2篇陈鹏
  • 1篇杨艳
  • 1篇朱宗涛
  • 1篇马运祥
  • 1篇侯贺斌
  • 1篇邓延梅
  • 1篇靳西凤
  • 1篇盖伟
  • 1篇孟赛
  • 1篇任珍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或腹腔镜下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下切除术患者60例(以下称内镜下切除组)与腹腔镜下切除术患者30例(以下称腹腔镜下切除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内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8%(60/62),腹腔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759);腹腔镜下切除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29.7±5.3)mm]大于内镜下切除组[(14.9±4.3)mm](P=0.013);内镜下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32.1±6.1)min]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75.3±9.8)min](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中出血量[(13.2±5.5)ml]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28.3±7.6)ml](P=0.009);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1.4)d]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6.9±2.2)d](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腹腔镜下切除组(13.3%)(χ^2=4.89, P=0.021),内镜下切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18 745±6 281)元]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42 961±10 423)]元(P=0.006);术后随访6~12个月,内镜下切除组及腹腔镜下切除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切除术均是目前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内镜下切除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李曙晖朱曙光
直肠黏膜组织内源性胱硫醚β合酶和硫化氢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
2016年
目的研究内源性胱硫醚β合酶(CBS)和硫化氢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SABC法观察CBS在30例活动期UC(活动期UC组)、30例缓解期UC(缓解期UC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直肠黏膜组织中的定位;直肠黏膜组织中CBS吸光度值则通过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直肠黏膜组织中CB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表达作为内参照,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以目的条带与GAPDH吸光度的比值表示。检测血清中硫化氢水平。 结果活动期UC组血清硫化氢水平、直肠黏膜组织中CBS吸光度值、直肠黏膜组织中CBS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期UC组和对照组[(90.13 ± 3.12)μmol/L比(50.34 ± 2.34)和(48.13 ± 2.75)μmol/L、0.433 ± 0.037比0.295 ± 0.064和0.214 ± 0.026、1.532 ± 0.134比1.031 ± 0.107和0.986 ± 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缓解期U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BS及硫化氢在活动期UC患者中的异常表达表明其在U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朱曙光李曙晖陈鹏管任珍高莉
关键词:胱硫醚Β合酶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及消退素E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硫化氢(H2S)体系及消退素E1(RvEI)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60例UC患者(其中30例UC活动期、30例UC缓解期)及30例志愿者对照组采用SABC法观察CSE在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及定位;直肠黏膜中表达的CSE的平均光密度值则通过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得出。(2)采用RT—PCR法检测直肠黏膜中CSEmRNA的表达。(3)检测血清中H2S及RyE1的浓度。结果(1)三组直肠黏膜均可见CSE表达,但活动期UC患者直肠黏膜中的CSE平均光密度值及CSE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UC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H2S及RyE1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E/H2S及RyE1在活动期UC患者中的异常表达表明其在U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朱曙光李曙晖陈鹏管任珍高莉
关键词:脂肪酸类结肠炎代谢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32例(EMBM组),行ESD术者28例(ESD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EMBM组完全切除率96.9%(31/32),ESD组完全切除率96.4%(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812);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2.3±2.6) mm明显大于EMBM组(9.1±2.2) mm(t=3.36,P=0.038);EMBM平均手术时间(20.5±5.1) min明显少于ESD组(36.8±4.5) min(t=6.718,P=0.008);EMBM组穿孔率为0,明显低于ESD组10.7%(3/28)(χ^2=6.37, P=0.013);EMBM组术中严重出血率为3.1%(1/32),明显低于ESD组14.3%(4/28)(χ^2=4.89, P=0.021);术后随访6~12个月,EMBM及ESD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MBM和ESD均是内镜下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EMBM组。
朱曙光李曙晖陈鹏刘春安
关键词: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退素 D1、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消退素 D1(RvD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和急诊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对照组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 RvD1、IL-6含量。3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 PCI,检测患者 PCI 术后2、4、12、24 h 血清中 RvD1、IL-6含量。对血浆 RvD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及急诊 PCI 术后 RvD1、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 PCI 术前比较,PCI 术后2 h 血浆 RvD1、IL-6含量明显升高,PCI 术后4 h 血浆RvD1、IL-6含量达到最高值(P 〈0.01),至 PCI 术后24 h 血浆 RvD1、IL-6含量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 RvD1水平与 IL-6水平呈正相关(P 〈0.01)。结论 RvD1作为一种新型抗炎介质在急性心肌梗死及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莉朱宗涛朱曙光马运祥
关键词:D1白细胞介素-6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与血小板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与血小板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肝癌筛查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血清测甲胎蛋白水平;使用瞬时弹性记录仪(FS)检测肝脏硬度。结果 观察组肝脏硬度、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硬度与甲胎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肝脏硬度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呈负相关(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甲胎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AUC为0.883,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甲胎蛋白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管仁珍朱曙光杨秀成李曙晖孟赛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甲胎蛋白血小板参数
麦冬皂苷D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麦冬皂苷D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麦冬皂苷D低剂量组、麦冬皂苷D高剂量组和麦冬皂苷D高剂量+H-89(cAMP抑制剂)组。检测大鼠质量和大鼠结肠长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6、IL-10、TNF-α、cAM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损伤;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Bax、Bcl-2以及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显著损伤,体质量、结肠长度、血清IL-10、cAMP水平、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Bcl-2、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IL-17、IL-6、TNF-α水平、外周血中Th17比例和Th17/Treg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麦冬皂苷D低、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显著减轻,体质量、结肠长度、血清IL-10、cAMP水平、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Bcl-2、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IL-17、IL-6、TNF-α水平、外周血中Th17比例和Th17/Treg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H-89可部分逆转麦冬皂苷D对炎症性肠病大鼠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麦冬皂苷D可降低IBD大鼠炎症反应和结肠组织损伤,可能是通过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实现的。
朱曙光李曙晖陈鹏徐大恒
关键词:麦冬皂苷D炎症性肠病炎性损伤
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序贯疗法治疗,联合益生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数,计算总有效率;电话随访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联合益生菌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益生菌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能够有效提高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陈鹏朱曙光李曙晖邓延梅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序贯疗法益生菌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疗效比较
2018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治疗早期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手术治疗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加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MBM组22例(采用EMBM治疗)与ESMR组18例(采用ESMR治疗),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病灶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MBM组完全切除率95.45%,ESMR组完整切除率9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73,P〉0.05);EMBM组手术时间(31.3±4.0)min,明显短于ESMR组的(47.2±4.5)rain(t=-15.194,P〈0.05);EMBM组出血发生率为9.0%,明显低于ESMR组的33.3%(x。=3.952,P〈0.05);两组术后直肠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病灶局部复发。结论与ESMR比较,EMBM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李曙晖陈鹏朱曙光刘春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IB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CO的浓度。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观察HO-1、HO-2在IBS患者及对照组的乙状结肠黏膜中的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监测其蛋白表达的强弱,平均光密度越高说明表达越强。结果①腹泻型IBS患者血浆中CO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便秘组(P〈0.05);②HO-2和HO-1都主要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其中HO-2在IBS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1在腹泻组IBS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便秘组(P〈0.05)。结论HO—1在IBS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异常以及CO的浓度在IBS患者血浆中的异常改变,表明HO—CO系统在IBS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朱曙光李曙晖侯贺斌靳西凤柴同海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血红素氧合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