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绍书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山地特色小米种质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全面回顾了贵州小米悠久历史、发展历程、资源分布以及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重视小米产业,加大科技支持、挖掘优异小米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深加工以及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建议,为贵州山地特色小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马天进曹绍书陈锋阮仁超
- 关键词:小米
- 水稻新品种(系)区域适应性评价被引量:11
- 1997年
- 用Eberbart-Rusl稳定性参数bi,S2di等,对贵州6个新品种(系)1994~1995年在贵阳、贵定、凯里、施秉-、印江、遵义、安顺、兴义8个生态条件不同试点区域试验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及评价,确定出产量水平显著超过对照种桂朝2号的新品种(系)胜优2号和籼2425,其年度间、试点间差异小,产量稳定性好,对环境适应性较广泛。
- 刘建昌曹绍书蒋志谦孙灿会
- 关键词:水稻稳定性
-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5年
- 分析了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塘四平头、黄早四、515、444、昌7-2等和杂交种掖单2号、掖单4号、烟单14、鲁玉3号、京早7号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塘四平头杂优群与Lan.杂优群Mo17亚群和改良Reid杂优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 关键词:玉米杂优模式
- 耐寒杂交稻新组合K优267被引量:7
- 2004年
- K优 2 67是用籼型不育系K17A与偏粳型恢复系黔恢 2 67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3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生育期较短 ,优势强 ,产量高 ,耐寒性强 ,在贵州海拔 90 0~ 13 0 0m的山区种植 ,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 严宗卜葛必庆曹绍书甘雨蒋志谦
- 关键词:杂交水稻耐寒选育
- 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在改良中的遗传潜势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贵州地方玉米种质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贵州省玉米育种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剖析贵州玉米地方种质在玉米改良中的遗传优势,本研究以9个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与我国六大类型玉米种质代表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组配获得54个杂交组合。以这些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株高、穗位高及产量配合力进行遗传评价,分析产量、抗性、配合力等方面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种质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性差异,一般配合力高、抗穗腐病能力强,可作为育种基础材料进行改良利用。
- 王天宇郭向阳祝云芳吴迅王安贵刘鹏飞曹绍书陈泽辉
- 关键词:玉米地方种质遗传潜势
- 半矮秆水稻广丛对赤霉素的反应及遗传初探被引量:7
- 1999年
- 广丛是一个籼型半矮秆品种,其携带的矮生基因为sd-s(g)。用赤霉素(GA3)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它对GA3反应是敏感的。对GA3反应敏感性的遗传分析表明:广丛和矮仔粘、80-7010杂交组合的F2个体呈连续单峰次数分布,而与雪禾矮早杂交组合的F2个体是连续双峰次数分布,表现为3高∶1矮。
- 朱速松蒋志谦刘建昌谌生慧曹绍书陈梦玉
- 关键词:水稻
-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被引量:14
- 2001年
- 利用自育优质香型两用核不育系 3 60S与明恢 63配组 ,育成了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 3 63。两优3 63不仅产量较高 ,而且米质优 ,理化指标和食味口感鉴评均达到优质米标准。 2 0 0 0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葛必庆黄宗洪严宗卜向关伦蒋志谦陈锋甘雨曹绍书
-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363生育期米质栽培要点
- 优质杂交稻两优363强化(SRI)栽培试验被引量:14
- 2002年
- 20 0 1年用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在贵州省贵阳郊区进行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试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 4 0 cm× 4 0 cm密度双株稀植 ,不同播种期产量分别为 5 5 5 .4 kg/ 6 6 7m2 和5 33.3kg/ 6 6 7m2 。
- 严宗卜甘雨曹绍书陈锋葛必庆
- 关键词: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栽植密度
- 不同玉米杂交种对水分和氮胁迫的响应及其抗逆性被引量:46
- 2007年
- 【目的】研究玉米对水分胁迫和低氮条件的响应及其所受的影响,明确不同杂交种的抗旱耐瘠性表现,为干旱、半干旱和土壤贫瘠地区选用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个杂交种,设置不同水分和施氮处理的田间肥水耦合试验,研究水分和低氮胁迫对不同杂交种生长发育、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产量抗逆指数对其抗旱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抗逆性密切相关的8个指标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结果】不同水分和低氮胁迫下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明显降低,粒数减少,粒重下降,果穗变短小,秃尖增多,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延迟。水分胁迫与低氮条件下受影响最大,其次是低氮胁迫。水分胁迫下增施氮肥或低氮条件下增加供水均能明显提高产量。水分与氮肥间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这种交互作用也表现一定的复杂性,与品种密切相关。供水与不供水或施氮与不施氮以及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也均呈极显著。各胁迫处理的产量、行粒数、千粒重、秃尖长、穗粗、穗长、ASI与产量抗逆指数之间有较密切关系,平均ARI与胁迫下的产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此为评价依据并结合聚类分析表明:抗旱耐瘠性表现最好的是黔2599、黔玉3号和中单2号,其次是兴黄单89-2、黔2411、遵玉3号、贵毕302和贵毕303;而安单136表现最差,其次是黔玉1号和黔兴4号。【结论】玉米对低氮胁迫的响应要高于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而不同品种因抗逆性差异,对水分和低氮胁迫响应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水分与氮肥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以产量抗逆指数对不同杂交种的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合理的。
- 张卫星赵致柏光晓付芳婧曹绍书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水分胁迫
- 水稻不同矮源苗期对赤霉素的反应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于1997年以2个粳稻和4个籼稻半矮秆品种作材料,对不同矮源苗期对GA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GA3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各矮源的苗高都显著增长,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具不同矮秆基因的品种对GA3的反应不同,同样具有sd1矮秆基因的籼型矮源矮仔粘和粳型矮源黎明对GA3的反应也不一样,在一定的浓度下,随着GA3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矮源的苗高增长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在籼稻品种中,处理4d后,半矮秆基因sd1对GA3反应的敏感性强于其它半矮秆基因;在粳稻中,处理7d前,对GA3反应敏感性强弱顺序为sd1>sds(t)。α淀粉酶诱导的研究表明:GA3对水稻胚乳α淀粉酶的诱导活性与水稻是否具有sd1基因无关。
- 朱速松蒋志谦刘建昌谌生慧曹绍书陈梦玉
-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