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智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30例抗HIV阳性患者用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的临床观察,评价艾可清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期30人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复方艾可清胶囊,分别记录单独使用HAART治疗时,加用艾可清胶囊治疗6个月时,加用艾可清胶囊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HIV病毒定量,CD4细胞计数,并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以评价艾可清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依从性差而脱落,另28例完成12个月的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28例患者用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6个月时和12个月时,其CD4计数、症状体征积分、及卡洛夫斯基积分较加用艾可清胶囊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用艾可清胶囊治疗后HIV病毒定量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未见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明显异常变化。结论艾可清胶囊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CD4计数,但对降低HIV病毒定量不明显。未见明显的肝肾损伤和毒副作用,但艾可清胶囊的用药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 曹廷智刘水腾王辉刘艳聂广
- 关键词:艾滋病HAART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候学调查与分期辨证模式探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该病临床辨证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并分为四组:抗病毒治疗前(A组)、核苷类似物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抗病毒治疗结束(D组);每组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1)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表达频数明显高于核苷类似物治疗组(B组)以及抗病毒治疗后组(D组),而比较相近甚至高于抗病毒治疗前组(A组),可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不同的时期其证候学表现不同;(2)活动期相对高频的证素有:湿热(68%~92%),气郁(72%~76%),气虚(53%~65%),尤其以干扰素的副反应为甚;(3)所有病例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两型,疾病活动期(A组、C组)以湿热中阻较多,病情稳定期(B组、D组)以肝郁脾虚为主。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学研究支持其"分期辨证"模式,它具有符合传统、逻辑一致、临床实用和操作简便等优势。
- 刘红夏章曹廷智袁虹吴其恺聂广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学证素辨证分型分期辨证
- 乙型肝炎肝硬化302例中医病机证候学探讨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学特点,进一步阐述其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以期总结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辨证新模式。方法:按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302例(Chlid A级和Chlid B级各100例...
- 曹廷智袁虹刘红李晓良王东吴其恺邓欣文彬聂广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证素辨证分型
- 文献传递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 李慧涓梁芳曹廷智聂广戴炜王东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
- HIV/AIDS病人ART相关性高乳酸血症的预测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LAHL)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的随访AIDS病人出现LAHL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91例门诊进行ART随访的AIDS病人中,有71例发生LAHL,其中女性34例(χ2=6.147,P<0.01),服用D4T的42例(χ2=7.784,P<0.01),服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药物超过1年以上59例(χ2=18.100,P<0.01)。发生LAHL病人相比未发生LAHL病人更容易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γ-谷酰转肽酶(GG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比值比(OR)10.923,95%可信区间(CI):1.067~111.836]、ALT升高(OR1.09,95%CI:1.017~1.168)、LDH升高(OR1.025,95%CI:1.007~1.043),均为发生LHAL的预测因素。在ART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病人中LAHL发生率低(OR0.991,95%CI:0.983~0.999)。结论 AIDS病人服用NRTIs药物,尤其是服用D4T、女性、服药时间超过1年以上,是发生LAHL的预测因素。在ART过程中出现ALT、GGT、LDH升高,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LAHL风险,避免进一步发展成致死性的乳酸酸中毒。
- 邬艳波周泱孙丽琴张路坤徐六妹曹廷智李莎茜吴芃瑶王思苑刘水腾王辉李太生
-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乳酸血症
- 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状况及药敏研究
- 目的:探索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情况、菌种分布以及耐药性,为艾滋病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咽拭子法收集500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和药敏测试,同时计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
- 张路坤曹廷智葛风华王辉
- 深圳地区500例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状况及药敏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索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情况、菌种分布以及耐药性,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咽拭子法收集500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和药敏测试,同时计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收集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情况。结果 500例HIV/AIDS患者中,存在116例阳性带菌者,阳性率为23.2%,其中白色念珠菌87例(75.0%)。CD4^+T≤350个/μl患者口腔真菌的检出率高于CD4^+T>350个/μl患者(85.34%vs90.89%,P<0.0001)。HIVRNA>500拷贝/ml患者口腔真菌的检出率高于HIVRNA<500拷贝/ml的患者(37.07%vs9.64%,P<0.0001)。接受HAART治疗>2年患者的口腔真菌阳性检出率较HAART治疗<2年患者的口腔真菌阳性检出率低(45.56%vs68.69%,P<0.0001)。从耐药情况看,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多数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抗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为5-氟胞嘧啶,其次为两性霉素B。结论白色念珠菌为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的主要菌种。口腔真菌的定植情况和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否接受HAART治疗有密切关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抗菌效果较好。
- 张路坤曹廷智孙丽琴葛风华王辉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口腔真菌药敏
-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96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旨在尽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方法:对96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5例(15.6%),腹膜刺激征阳性41例(42.7%),腹胀64例(66.7%),腹痛18例(18.8%),移动性浊音阳性47例(48.9%)。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性。预后主要与慢性重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有关。
- 袁虹姚思敏曹廷智戴炜王东聂广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原发性腹膜炎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期论治的辨证模式研究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临床辨证的"分期论治"模式.方法: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00例(暴发期、平台期、坏证期和恢复期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
- 袁虹夏章曹廷智吴其恺邓欣王东李晓良聂广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辨证分型分期论治
- 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30例临床观察
- 目的:通过对30例抗HIV阳性患者用艾可清胶囊联合HAART治疗的临床观察,评价艾可清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期30人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复方艾可清胶囊,分别记录单独使用HAART治疗时,加...
- 曹廷智刘水腾王辉刘艳聂广
- 关键词:艾滋病HAART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