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小彤

作品数:64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麻醉
  • 12篇小儿
  • 9篇手术
  • 9篇气管
  • 8篇全麻
  • 7篇插管
  • 6篇异丙酚
  • 6篇用药
  • 6篇咪达唑仑
  • 6篇口腔
  • 6篇儿童
  • 6篇丙酚
  • 5篇气管插管
  • 5篇控制性降压
  • 4篇术前
  • 4篇骶管
  • 4篇盲探
  • 4篇经鼻盲探
  • 4篇患儿
  • 4篇给药

机构

  • 3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4篇施小彤
  • 17篇王维
  • 15篇沈浩林
  • 13篇谢玉波
  • 11篇胡振快
  • 11篇刘敬臣
  • 9篇覃斌
  • 9篇毛新俊
  • 7篇赵丽妮
  • 5篇陈静
  • 5篇何国栋
  • 5篇陈锡华
  • 4篇蓝雨雁
  • 4篇李富贵
  • 4篇刘涛
  • 4篇龙翔
  • 4篇张辉
  • 3篇谭冠先
  • 3篇覃怡
  • 3篇林威威

传媒

  • 2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3篇广东医学
  • 7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麻醉安全与质...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高教论坛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2014国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经鼻盲探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诱导时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和咪达唑仑0.1μg/kg,其他用药相同。比较两组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5 min(T3)、10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抑制、呛咳情况;检测T0、T2、T4时点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组内比较:与T0比较,两组T1、T3、T4时点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1),T2时D组HR下降(P<0.01);组间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在T2时均上升(P<0.01),但D组低于M组(P<0.01)。呼吸抑制和呛咳发生率D组低于M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轻,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良好的辅助药物。
袁婉秋施小彤沈浩林陈梦
关键词: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血清皮质醇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随着对血液保护的越发重视,血液稀释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作为血液保护的一种新措施具有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同样的扩容效应,它减少术中失血,并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时间及费用、减少血液污染机会等优点。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顾虑,如肺水肿的发生、机体氧代谢、凝血功能障碍、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等,本文就这些比较关注的问题予以综述。
刘涛施小彤
关键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肺水肿凝血功能控制性降压
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陈锡华何丽萍陆爱娇黄献玲韦春华罗玉兰施小彤
关键词: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呕吐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清NO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文中通过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清中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共3组,每组10只。各组建立IR模型对照组仅在胸背动脉处穿线不夹闭,缺血组夹闭胸背动脉3 h,预处理组在缺血处理前30 min夹闭右股动脉1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10 min,进行3个循环。3组大鼠分别在缺血前(T_0)、缺血3 h(T_1)、再灌注1 h(T_2)时于左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计算血清NO与ET的比值,术后5 d取背阔肌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肌肉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缺血组比较,预处理组在T_1、T_2时间点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14.163±2.153)μmol/L vs(16.779±1.979)μmol/L,(10.355±1.913)μmol/L vs(13.127±1.726)μmol/L,P<0.05],血清ET含量明显降低[(240.772±13.734)pg/m L vs(224.662±13.635)pg/m L,(323.160±18.825)pg/m L vs(281.467±16.478)pg/m L,P<0.05],血清NO/ET比值明显增加[(0.059±0.007)vs(0.075±0.006),(0.032±0.004)vs(0.047±0.005),P<0.05],术后5 d肌皮瓣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所引起的血清NO的水平升高、血清ET的水平降低及血清NO/ET比值升高可能是其对肌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林威威施小彤谢永果龙翔
关键词:肌皮瓣内皮素NO/ET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口腔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口腔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行口腔门诊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男38例,女22例,年龄3~8岁,体质量7~18kg,其中舌系带矫正术38例,舌外伤6例,唇外伤8例,唇黏液囊肿4例,补牙术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男女比例及手术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单纯氯胺酮肌注组,以4~8mg/kg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Ⅱ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给予患者开通静脉,以0.5~1mg/kg氯胺酮静脉注入诱导麻醉,以异丙酚维持麻醉。所有患者记录诱导前心率(HR0),给药5min后心率(HR1),手术结束时(HR2);记录诱导时间(T0)、清醒时间(T1)、离院时间(T2);记录氯胺酮总用量,呕吐次数。结果Ⅱ组的T0、T1、T2、HR1,氯胺酮总用量,呕吐次数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口腔小儿门诊手术起效快,恢复完全,安全实用,副作用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氯胺酮肌注组。
毛新俊胡振快王维郑玉萍蒋黎施小彤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门诊手术
咪达唑仑减轻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减轻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患儿60例,年龄1-7岁,均需在全麻下行口腔治疗,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治疗结束前2 min分别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A组)、咪达唑仑0.025 mg/kg(B组)和生理盐水2 mL(C组)。记录麻醉前(T0)、治疗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T3)各时点 HR、MAP、SpO2以及拔管时、拔管后5,10,15 min 的 Ramsay 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与 T0比较,A 组 T1、T2、T3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T1、T2时点 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 T2,C组 T1、T2、T3时点 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 组比较,A 组 T2、T3,B 组 T2时点 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各时点 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拔管后10,15 min Ramsay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拔管后5,10,15 min,B组拔管后15 min躁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治疗结束前2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能有效减轻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苏醒期躁动。
周静施小彤沈浩林王维覃斌陈锡华龙翔
关键词:咪达唑仑儿童口腔治疗苏醒期躁动
术前父母焦虑对口腔全麻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父母焦虑对口腔全麻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手术治疗的200例患儿,术前根据父母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评分将患儿分为父母焦虑组(A组)和父母不焦虑组(B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A组等待区和麻醉诱导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苏醒后30 min的Aono和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高于B组(P<0.05)。A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镇痛药追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术前父母焦虑会明显增加口腔全麻手术患儿在等待区和麻醉诱导时的焦虑程度,同时也会增加患儿术后躁动、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文江帆余秀梅徐荷棱施小彤沈浩林陈思杏
关键词:父母焦虑全麻口腔手术患儿围术期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20张脑片分为两组:脂肪乳剂组(n=10)和异丙酚组(n=10)。两组细胞稳定10~15min后,加入9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100μmol/L),记录40min sEPSC。膜钳制电压为-70mV。结果:100μmol/L异丙酚降低sEPSC的频率达68.1%,降低sEPSC的幅值达29.1%,缩短sEPSC的半衰期达49.3%;另外,异丙酚缩短sEPSC的上升时间达29.1%,减少曲线下面积达74.7%。结论:异丙酚通过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和突触后膜受体功能两个因素抑制兴奋性突触活动。
谢玉波徐林施小彤
关键词:异丙酚海马
提高教师“亲和力”——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08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亲和力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毛新俊胡振快施小彤
关键词:医学教育
外科学总论教学的改革探索与提高
2001年
施小彤杨体泉胡振快黄永威
关键词:外科学总论临床思维能力实习课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技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