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康年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肌梗塞
  • 4篇梗塞
  • 3篇离散度
  • 3篇急性心肌梗塞
  • 3篇QT离散
  • 3篇QT离散度
  • 2篇老年
  • 2篇急性
  • 1篇导联
  • 1篇导联P波
  • 1篇滴注
  • 1篇滴注治疗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痛
  • 1篇衰竭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朱致惠
  • 5篇徐康年
  • 3篇张爱东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患者QT离散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98年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离散度(QTd)、QTc离散度(QTcd)与泵衰竭的关系。方法61例老年AMI患者分为两组:泵衰竭组(Kilip分级泵功能≥Ⅲ级者,n=21)和对照组(Kilip分级泵功能Ⅰ级者,n=40)。分析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QTd和QTcd。结果:QTd、QTcd在泵衰竭组分别为(646±1601)ms和(7733±2060)ms,在对照组分别为(5275±1450)ms和(6098±1593)ms,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Td和QTcd增大与AMI患者的泵衰竭有关。
张爱东朱致惠徐康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泵功能老年人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估计的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对已确诊的8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24小时、2周和4周时ECG的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总的异常检出率达76.14%,其中第2周异常最多且负值最大;心功能失代偿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代偿组,其负值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大并有早期(24小时)异常之趋势。提示Ptf-v1早期及动态检测对AMI病情估计有意义。
朱致惠徐康年
关键词:心肌梗塞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不同剂量消心痛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AMI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消心痛(Isoket)20、40、60mg/d静脉间歇(每天间歇6~8h的无药期)或持续(24h持续)滴注5~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清酶学的改变及死亡率。结果:疗效与上述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间歇或持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为了预防硝酸酯类的耐药性及病人依赖性的发生,同时节省药费开支,以20~40mg/d且间歇静滴为宜。
朱致惠王静徐康年
关键词:心肌梗塞硝酸酯消心痛静脉滴注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与泵衰竭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测定7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QTc离散度(QTcd),以探讨其与泵衰竭的关系。结果显示泵衰竭室颤组(n=10)的最大QTc间期、QTd、QTcd显著大于泵衰竭无室颤组(n=21)和对照组(n=40),泵衰竭无室颤组的QTd、QTcd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最大QTc间期延长和QTd、QTcd增大与AMI泵衰竭患者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QTd和QTcd对判断老年人AMI早期泵功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张爱东徐康年朱致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泵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大QT_c间期、Q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了4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4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3例)发病3d内的心电图,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AMI患者的QTcmax、QTd和QTc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而恶性心律失常组的上述指标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显著增大(P<005~0.001)。提示QTcmax延长和QTd、QTcd增大与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测定上述指标对AMI近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张爱东朱致惠徐康年
关键词:心肌梗塞QTC间期QT离散度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