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内镜
  • 1篇电子内镜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类癌
  • 1篇失弛缓症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术
  • 1篇贲门失弛缓
  • 1篇贲门失弛缓症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 1篇黏膜下剥离术
  • 1篇胃镜
  • 1篇胃镜检查
  • 1篇无痛胃镜
  • 1篇无痛胃镜检查
  • 1篇息肉

机构

  • 5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徐丽
  • 4篇谢志华
  • 1篇陈苏阳
  • 1篇黄震
  • 1篇马志兰
  • 1篇焦胜
  • 1篇唐娟
  • 1篇成宏伟

传媒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21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21例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21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AC)并接受POEM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行POEM治疗。其中3例术中少许渗血,经内镜下电凝止血,出血停止;2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2~3d后气肿消退。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唐娟马志兰徐丽谢志华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护理
内镜下32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1
2014年
结肠息肉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为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生[1]。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内镜中心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电子内镜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徐丽谢志华
关键词:电子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护理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护理被引量:7
2014年
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将病灶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或完整剥离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早期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内镜中心所行ESD部分病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本科行ESD治疗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患者32例,其中男2 1例,女1 1例,年龄3 2~6 9岁,平均年龄41.6岁。
谢志华徐丽
关键词:护理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
2009年
徐丽
关键词:无痛胃镜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肠镜发现直肠黏膜下肿块后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对诊断为类癌的患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 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5~55 min;术中创面出现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不需再次肠镜下止血。术后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 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一种新方法,以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焦胜成宏伟陈苏阳黄震徐丽谢志华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