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雅
-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被引量:8
- 2010年
-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一方面由青年学生传播、创造,一方面也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流行文化的主流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
- 彭思雅李江静
- 关键词:青年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内隐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当前学界对内隐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隐学习研究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内隐学习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内隐学习极大地影响人际交往与道德塑造等方面的开发与教育;内隐学习的高效信息处理特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由此,内隐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也有许多应用:积极创设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与制度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非正式群体文化建设的引导;发展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方法。
- 彭思雅
- 关键词:内隐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 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律——矛盾协调律
- 2012年
- 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律是矛盾协调律,矛盾可大致分为个体内部各要素矛盾及个体与外部社会的矛盾两个方面,两大矛盾的斗争协调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情感失衡、信念迷茫、意志不定和知行不一几种内部要素矛盾,外部矛盾则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方面。矛盾协调的总体方向是由冲突向和谐发展,由模仿向独立发展,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由个人向社会发展。
- 彭思雅
- 关键词:思想品德
- 不再遥远的童话王国——杨红樱现象透视
- 2009年
- “一年级、二年级的小男生、小女生可以不画三八线.三年级、四年级也可以不画.到了五年级便非画不可了。不信,你到我们五年级四个班去看一看。”
- 李江静彭思雅殷乐
- 关键词:童话
- 志愿者参与动机发展阶段新探及引导策略——从态度改变三阶段论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志愿者参与动机不仅具有复杂性、内隐性等特点,还具有阶段性与发展性。本文主要探讨志愿者参与动机变化的发展阶段——依从、认同与内化的特点,同时就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同一名志愿者在持续的志愿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动机阶段,这要求我们在引导和开展志愿活动时,注意因势利导,适当运用强化与情境压力吸引更多人从事志愿活动,建立志愿行为范式;树立合适的榜样,重视志愿者的个人发展需求;发挥内化阶段志愿者的带动作用,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信念与精神。
- 彭思雅
- 关键词:志愿者动机
- 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被引量:13
- 2012年
-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心理系统、思想系统和行为系统等要素的制约,大体分为品德规范的内化、矛盾斗争的冲突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三个阶段,表现出稳定而多变量、循序而分阶段、统一而有差异等特点,并遵循着矛盾协调律、渐进反复律和社会适应律等基本规律。
- 王易彭思雅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
- 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初探
- 彭思雅
-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 主旋律的回归与认同——青年主旋律影视热初探被引量:4
- 2009年
- 近两年来,一批主旋律电视剧、电影在大小荧屏热映,观众中不乏大批的年轻"粉丝",主旋律影视热成为青年流行文化中又一新兴风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主旋律影视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另一方面在于青年对影视的审美偏向有了新发展。我们要把主旋律影视的传播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渗透,完善青年审美人格;预防过度商业化包装弱化主旋律影片的思想功能。
- 彭思雅李江静
-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青年
- 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排行榜被引量:12
- 2009年
- 多元化的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调查发现,QQ、校内网、网游热、美剧、恶搞、动漫、"韩流"、博客潮、拇指文化、"御宅"文化是目前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生存状态的直接体现,应关注这些流行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 李江静彭思雅
- 关键词:大学校园大学生流行文化排行榜
- 社会排斥:“宅青”现象的社会学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伴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功能,依赖网络生存并且终日足不出户的"宅青"也"应运而生",并以其不断扩大的人群引发了大众的关注。由于受到社会制度排斥、文化排斥以及人际排斥等因素影响,"宅青"无法与社会融合,并且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轨道。
- 李江静彭思雅
- 关键词:网络社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