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锋

作品数:22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恶性疟
  • 16篇原虫
  • 16篇疟原虫
  • 16篇恶性疟原虫
  • 7篇基因
  • 6篇蛋白
  • 4篇免疫
  • 4篇抗原
  • 3篇动蛋白
  • 3篇转录
  • 3篇基因转录
  • 3篇肌动蛋白
  • 2篇真核
  • 2篇真核生物
  • 2篇融合抗原
  • 2篇疟疾
  • 2篇染色
  • 2篇染色质
  • 2篇酵母
  • 2篇结合蛋白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张青锋
  • 15篇潘卫庆
  • 2篇薛向阳
  • 2篇钱锋
  • 2篇韩世通
  • 2篇王飞
  • 1篇尹岚
  • 1篇郭美锦
  • 1篇朱淮民
  • 1篇黄大庆
  • 1篇徐晓娟
  • 1篇郑志强
  • 1篇储炬
  • 1篇安毛毛
  • 1篇胡晶莹
  • 1篇邢金花
  • 1篇庄英萍
  • 1篇陈小平
  • 1篇姜文霞
  • 1篇张瑞娟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疟疾多期多价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疟疾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在四种人体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是引起严重疟疾病症乃至死亡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疟原虫抗药性以及蚊媒抗杀虫剂的抗性产生,使疟疾防治面临严重困难.因此,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已成为疟疾防治的...
张青锋
关键词:疟疾疫苗融合抗原联合疫苗
文献传递
利用sgRNA串联表达框架编辑恶性疟原虫K13和NUP116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单链引导RNA(sg RNA)串联表达框架编辑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K13和NUP116基因。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K13和NUP11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K13和NUP116基因的同源臂,并引入突变位点。PCR串联基因K13和NUP116的sg RNA,将同源臂和串联的sg RNA与载体p L6cs连接,构建用于电击转染实验的载体p L6-K13-NUP116,将其与表达Cas9蛋白的质粒一同通过电击转染法,转入恶性疟原虫体内,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对基因进行编辑修饰,通过筛选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WR)和杀稻瘟菌素(BSD)筛选转基因疟原虫,提取转基因疟原虫的基因组,对其进行PCR检测,最终通过测序鉴定K13和NUP116基因是否成功被突变修饰。结果 PCR扩增出K13和NUP116串联的同源臂(K13全长557 bp,NUP116全长569 bp)以及串联的sg RNA,与载体p L6cs连接后成功获得用于电击转染实验的表达载体p L6-K13-NUP116。电击转染后通过药物筛选转基因疟原虫,培养至第28天涂片镜检发现疟原虫。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疟原虫K13和NUP116基因突变修饰成功。测序表明,K13和NUP116基因的目标位点被成功突变。结论基于CRISPR/Cas9编辑技术的串联sg RNA表达载体可同时对恶性疟原虫K13和NUP116基因进行编辑。
孟令文赵月蒙夏惠方强张青锋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醛缩酶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株糖酵解醛缩酶 (ALD)编码区基因。 方法 利用已知AL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从基因组DNA中用PCR扩增ALD基因 ,将其克隆入pQE 3 0载体 ,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后测序 ,在此基础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M15进行表达。 结果 PCR扩增后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 ,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恶性疟原虫 3D7株ALD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镍 次氮基三乙酸 (Ni NTA)亲和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 结论 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 3D7株ALD编码区基因序列相同 。
张瑞娟朱淮民曹毅周爱国郑志强张青锋郑徽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FCCLHN醛缩酶PCR引物
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本发明人首次从恶性疟原虫中鉴定和分离介导var基因家族转录沉默的非编码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肌动蛋白。该DNA序列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使var基因定位于细胞核...
潘卫庆张青锋
文献传递
一种改良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分离方法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分离方法,并对分离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分别用含不同盐浓度的裂解缓冲液和不同研磨次数提取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并利用针对不同组分特异性蛋白的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分离效果。结果含50mmol/LNaCl的裂解缓冲液和研磨100~150次为分离核蛋白和胞浆蛋白最佳条件,恶性疟原虫醛缩酶胞浆蛋白和组蛋白3核蛋白的抗体Westernblot、抗GFP抗体Westernblot及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均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的分离方法(裂解液盐浓度为50mmol/L,研磨100150次),为研究恶性疟原虫蛋白的胞内分布以及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韩世通张青锋潘卫庆
关键词:核蛋白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的变异调控机制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对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家族(Var基因)变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Var基因家族的近60个基因中只有一个能够得到表达,其余皆被沉默。这种相互排斥性表达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控制的,主要包括三方面调控途径:非编码DNA元件、染色质结构以及核外周基因位点的迁移。
张青锋潘卫庆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变异基因调控
编码重组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表面蛋白的DNA分子
本发明涉及编码重组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表面蛋白的DNA分子。所述的DNA分子采用了酵母偏好的密码子,并采用计算机DNA软件对本发明的重组蛋白基因进行检测,排除在基因中不利于基因转录及翻译的序列。
潘卫庆张青锋
文献传递
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本发明人首次从恶性疟原虫中鉴定和分离介导var基因家族转录沉默的非编码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肌动蛋白。该DNA序列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使var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周...
潘卫庆张青锋
文献传递
Nest-PCR和PCR-RFLP在恶性疟原虫地理株基因分型及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套式PCR(nest-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在恶性疟原虫地理株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基因多态性研究中的分型效率及特异性。方法分别在海南省三亚市和云南省腾冲县等地通过静脉采血法采集疟疾患者血样98份,其中恶性疟88份,间日疟10份。另从上海地区的健康人群中抽取10份血样作为阴性对照。用nest-PCR和PCR-RFLP方法分别对疟原虫地理株进行MSP2等位基因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nest-PCR方法对于恶性疟原虫地理株MSP2等位基因的总检出效率为79.8%(166/208),其中,对于FC27家族等位基因的检出效率为92.7%(101/109),但对3D7家族等位基因的检出率仅为65.7%(65/99),且无法鉴定具体的等位基因。PCR-RFLP分型法检出效率比nest-PCR法提高了20.2%,且特异性好。结论PCR-RFLP相对于常规的nest-PCR分型法具有检出效率、分辨率和特异性皆高的优点,可以鉴定地理株中具体的等位基因类型。
张青锋胡晶莹杨月欣潘卫庆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RFLP等位基因分型
重症疟疾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导致全球每年100余万病例死亡,其中以脑型疟为代表的重症疟疾是引起疟疾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对重症疟疾的诊断、病理学分析以及治疗策略方面已比较成熟,但是对重症疟疾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该文对重症疟疾相关的关键分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飞张青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