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根
- 作品数:36 被引量:32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入罪拟或信用治理:高利贷衍生犯罪的“中西”疗法被引量:9
- 2019年
- 高利贷衍生犯罪可以类型化为寄生型犯罪和倒逼型犯罪。从表面上看,高利贷衍生犯罪是借贷方实现高利贷非法利益的必然手段。从本质而言,高利贷衍生犯罪与高利贷作为一种反信任机制的特质相关联。而银行信贷的身份型信用体制及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危机则是导致高利贷衍生犯罪不断恶化的条件。对于高利贷衍生犯罪的治理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西医疗法",即通过高利贷入罪,以刑罚直接打击、阻却高利贷的方式,实现其衍生犯罪的治理。另一种是"中医疗法",即通过对社会信任的恢复及对信用有效规制,以实现高利贷衍生犯罪的治理。"西医疗法"固然对抑制高利贷衍生的犯罪会有一定疗效,但可治标,难治本。要源头治理,则必须重视并依赖中医疗法。
- 张善根
- 关键词:信用治理
- 司法公信力的救赎与重塑被引量:13
- 2014年
- 近几年来,我国的司法公信力成为一个国家重视、学界关注、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与当前中国面临的司法公信力危机紧密相关。在此,我想以2013年发生在上海的“法官集体嫖娼案”为例,来讨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司法信任危机问题及其原因,也对重塑司法公信力谈谈自己的思考。
- 张善根
-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救赎公信力危机信任危机
- 中国法律制度的实践逻辑——以江西某村信访为例
- 2009年
- 一、导言对信访的关注源于我们的社会调研项目,但与上访人员的接触还是处于偶然。时值2006年的春节期间,在我们调研所在地的一位老乡的介绍下,有三位A村村民(即为故事中的肖某、李某和宋某)向我们请教法律问题,当时我们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但交谈后才发现是一个因征地引起的信访事件。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与上访人员面对面,而且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曾经在书本中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激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对上访人进行深入访谈,试图再现上访过程,再现村民实践法律的过程或者说法律制度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展开。
- 李瑜青张善根
- 关键词:信访部门上访者实践逻辑越级上访上访问题
- 人权视野下的民生法治被引量:4
- 2012年
- 传统中国,没有人权观而有民生观,人权主要通过民生话语获得表达。近代以来,民生逐渐转向通过人权加以表达。在民生观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民生成为一种话语机制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交替转换,并在话语转换中实现民生的建构、批判、革命功能的转换。随着人权观的引入和确立,民生通过人权话语转化为民生法治时,意味着当前中国法治的建构将实现三个转变:即民生话语向权利话语转变、法治时代主题向民生转变、法治从建构国家合法性向建构社会合法性转变。
- 张善根
- 关键词:人权权利民生法治
- 现代性语境下的法律移植被引量:1
- 2003年
- 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追赶现代化的过程,而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有力的驱动器。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使得如何获得现代性是我们永恒探索的目标。在这种现代性语境之下,我们如何对待法律移植,法律移植对现代性的获得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在解析现代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对现代性获得的不同意义,并在三个方面就移植的法律如何本土化问题作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现代性的研究有所裨益。
- 张善根
- 关键词:现代性语境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法律继承本土化
- 转型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以人与作品为对象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历程一方面体现研究者对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又为转型社会的具体语境所建构。而研究法律社会学知识系统与社会的相互建构过程不仅在于对法律社会学发展历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解读,以此获得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提升与超越。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一特定知识视角来解释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
- 张善根
- 关键词:法律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实证研究
- 西方法学流派的逻辑起点及其局限被引量:9
- 2011年
- 比较西方三大经典法学流派,我们发现不同的法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自然法学以价值为逻辑起点,规范法学以规范为逻辑起点,社科法学以社会事实为逻辑起点。这看似常识化的命题,既展示了不同法学流派的魅力所在,也隐含了这些流派的内在局限。在我国法学流派渐趋成型的当前,深入理解三大法学流派逻辑起点的两面性有助于在西方法学思潮研究中确立科学的研究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的法学流派。
- 张善根
- 关键词:自然法学规范法学逻辑起点
- 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被引量:4
- 2015年
- 法学对信任的关注,来源于社会信任危机的来临以及法律对信任危机干预的可能性。社会信任危机的社会本质是时空错乱,既表现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危机,也是制度转型的危机所在。在传统社会中,法律不能直接建立有效的社会预期,而是经由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同构而形成。因此,传统社会中的信任与法律表现为弱相关关系。与此相对,现代社会中,法律无需通过社会规范这一桥梁就可以建立强有力的有效社会预期,使得法律与信任表现为强相关关系。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在于信任结构的法律改造,即在宏观上,通过改善社会结构,建构社会结构与法律制度一体化的社会系统,消除社会主体的时空错乱感;中观治理上,通过稳定的法律系统建构稳定的法律预期;微观上,则通过法律对不信任的干预,建立系统的社会信任保护机制和对不信任的惩罚机制。当然,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还需要治理法律自身,防止法律成为社会信任危机的源头。
- 张善根
- 关键词:时空错乱社会信任法律治理
- 当代中国法治路径的考察——从一个乡村基层法官的判理说起被引量:2
- 2007年
- 现代中国实现法治的路径研究很大程度是研究乡村社会的法治实现路径。论文从乡村社会的一个案例说起,通过这一案例展现了乡村法官在具体的裁判执行过程中,如何协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引介了国家正义与乡土正义的概念,详述了法官解决乡村纠纷的过程和实现法治的可能路径。
- 李瑜青张善根
- 关键词:法治国家正义法治路径
- 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以中国法律社会学为例
- 本文以法律社会学知识为研究对象,以知识社会学为分析方法,以范式为基本框架,阐释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变迁及其在变迁过程中知识陈述所表达的社会意涵。
法律社会学研究者是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者,但其包括法律...
- 张善根
- 关键词:知识变迁法律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