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淋巴
  • 4篇预后
  • 3篇大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肾癌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肥大
  • 3篇肥大细胞
  • 3篇AGNOR
  • 2篇胆道
  • 2篇胆囊
  • 2篇肾肿瘤
  • 2篇细胞反应
  • 2篇细胞核
  • 2篇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反应
  • 2篇含量测定研究
  • 2篇恶性

机构

  • 13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张冠军
  • 12篇张学斌
  • 4篇杨兆瑞
  • 4篇南勋义
  • 2篇王鸿雁
  • 2篇陈兴发
  • 1篇刘敏
  • 1篇陈小燕
  • 1篇贺大林
  • 1篇王敏
  • 1篇巩风岐
  • 1篇侯惠莲
  • 1篇曹美菊
  • 1篇孙忠民
  • 1篇薛颖
  • 1篇党建功
  • 1篇吴向陇
  • 1篇陈兴发

传媒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存活与转移肾癌间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对41例长期存活与短期转移肾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进行定量观察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存活肾癌交界区及中心区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短期转移者(P<0.01),且交界区肥大细胞计数高于中心区。长期存活肾癌间质淋巴细胞反应程度也比短期转移者强(P<0.01)。其反应程序与肥大细胞计数有明显相关性。二者反应强者,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提示观察肾癌问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可为临床判断其恶性度及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量化指标。
张冠军张学斌南勋义陈兴发
关键词:肾癌肥大细胞淋巴细胞预后
脾脏炎性假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1996年
脾脏炎性假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张冠军,张学斌,张兵林炎性假瘤是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常发生于肺、眼眶等处,发生于脾脏罕见。截止1993年英文文献仅有21例报告,国内也只有1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对其病困、临床病理特征...
张冠军张学斌张兵林
关键词:脾脏肿瘤炎性假瘤病例报告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CNA与AgNOR定量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1999年
目的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杂色LSAB法及AgNOR染色法对46例资料完整有随访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PCNA及AgNOR,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结果肿瘤细胞核PCNA过表达及AgNOR计数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PCNA=-0.6248、rAgNOR=-0.5941,P<0.01);PCNA及AgNOR定量高值组较之定量低值组患者生存期短(P<0.01);肿瘤有转移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无转移组(P<0.01);肿瘤位置深在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1)。结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映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对于判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意义值得重视。
杨兆瑞张学斌王鸿雁张冠军候惠莲王敏
关键词:PCNAAGNOR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恶性度
长期存活与转移肾癌间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
1997年
对41例长期存活与短期际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进行定量观察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存活肾癌交界区及中心区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短期转移者(P<0.01),且交界区肥大细胞计数高于中心区。长期存活肾癌间质淋巴细胞反应程度也比短期转移者强(P<0.01).其反应程度与肥大细胞计数有明显相关性。二者反应强者,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提示观察肾癌间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可为临床判断其恶性度及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量化指标。
张冠军张学斌南勋义陈兴发
关键词:肾肿瘤肥大细胞淋巴细胞
肾癌组织中GST-π和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π)和 p5 3蛋白在肾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 43例肾癌GST -π和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肾癌中GST -π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47%和 32 .5 6 %。GST -π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高中分化肾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 <0 .0 5 )。GST -π与p5 3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375 ,P <0 .0 5 ) ,p5 3蛋白阳性者中GST -π阳性率高于p5 3蛋白阴性者。结论 :GST -π异常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化疗耐药性有关。检测GST -π表达对预测肾癌多药耐药、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张冠军张学斌南勋义王鸿雁杨兆瑞
关键词:肾癌P53蛋白GST-Π
P53蛋白和雄激素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雄激素受体(AR)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A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胃癌中P53蛋白、A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46.34%。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AR表达呈负相关,在AR阴性者中P53蛋白阳性率高于AR阳性者。A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AR可以作为胃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P53蛋白、AR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增殖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张冠军张学斌
关键词:胃癌P53蛋白雄激素受体
胆囊粘膜增生、异型增生和癌细胞核的DNA、AgNOR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胆囊粘膜增生、异型增生和癌细胞核的DNA、AgNOR含量测定研究张学斌,张冠军,杨兆瑞,张兵林本文采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45例胆囊粘膜增生、异型增生以及癌细胞核D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作定量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对其分类和诊断标准的...
张学斌张冠军杨兆瑞张兵林
关键词:胆道肿瘤细胞核DNA嗜银蛋白
肝原发性类癌1例报告
1998年
患者,女,75岁。以发作性右上腹疼痛10年,加重半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胆囊区明显压痛,腹部B超提示:结石性胆囊炎;肝左叶回声不均。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有多个结节突出于表面,直径1~1.5cm,外观樱桃色,中心发白,略凹陷(切除送病检)。胆囊内充有多面体结石7枚,直径0.8cm左右,胆囊粘膜面光滑,质软。探查胆管、胃肠道均未见异常,腹腔内亦未见肿大淋巴结。整个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周后痊愈出院。
张宪张冠军王继红张兵林
关键词:肝肿瘤类癌病例报告
全文增补中
肾癌预后与浸润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P53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对43例肾癌中长期存活(>5年)组21例和短期转移组22例分别进行了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淋巴细胞反应程度以及P5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证明长存组肾癌交界区及中心区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转移组(P<001),且交界区计数高于中心区。长存组癌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强于转移组(P<001),其反应程度与肥大细胞计数有明显正相关性。P53蛋白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者反应强时,患者生存期延长、预后亦好。提示癌间质肥大细胞数量。
南勋义张冠军张学斌党建功贺大林陈兴发
关键词:肾肿瘤肥大细胞淋巴细胞P53基因预后
胆囊粘膜增生、异型增生和癌细胞核的DNA、AgNOR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45例胆囊切除标本的粘膜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各类型进行DNA含量和AgNOR计数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A含量和AgNOR数量随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程度变化而增多。二者呈明显相关,随其增生程度增加,二倍体细胞减少直至消失。非整倍体细胞增多是判断增生程度和癌前病变及癌的一种标志。腺瘤样增生与不典型增生Ⅰ级、不典型增生Ⅱ与Ⅲ级DNA含量和倍体变化以及AgNOR计数无明显差异反映了它们之间可能重叠或相近关系。
张学斌张冠军杨兆瑞张兵林
关键词:胆囊肿瘤DNAAGNO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