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其德

作品数:44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内镜
  • 19篇黏膜
  • 15篇肿瘤
  • 14篇黏膜下
  • 14篇膜下
  • 12篇剥离术
  • 11篇内镜黏膜
  • 11篇内镜黏膜下
  • 10篇黏膜下剥离术
  • 10篇内镜黏膜下剥...
  • 10篇内镜黏膜下剥...
  • 8篇食管
  • 7篇侧向发育型肿...
  • 6篇病变
  • 6篇超声
  • 5篇诊治
  • 5篇胃癌
  • 5篇小肠
  • 4篇双气囊
  • 4篇双气囊小肠镜

机构

  • 3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畜产品...
  • 1篇海洋石油总医...

作者

  • 43篇张其德
  • 29篇韩树堂
  • 13篇肖君
  • 9篇张小琴
  • 8篇张以洋
  • 7篇肖君
  • 7篇周玉宏
  • 7篇金海林
  • 7篇史伟
  • 7篇孙仁虎
  • 6篇张婷
  • 5篇胡余美
  • 5篇周晓白
  • 5篇周玉宏
  • 3篇姜素峰
  • 3篇李文杰
  • 3篇史伟
  • 2篇王耀辉
  • 2篇张小琴
  • 1篇刘沈林

传媒

  • 11篇中华消化内镜...
  • 5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中华胃肠内镜...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第二届全国消...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1例
2021年
胃内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内镜下表现,病变特点及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常见如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囊肿、炎性纤维性息肉、平滑肌瘤等。2020年9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1例胃内隆起性病变,病理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为临床上罕见病,查阅文献,国内未见报道,现总结报道如下。
张婷金甜李秀清张其德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非出血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非出血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共66例次小肠镜检查中,9例行镜下治疗,其中非出血性病变治疗7例的资料,总结术前、中、后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时间、进镜途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6例中9例治疗(13.6%),7例为非出血性病变治疗(10.6%),其中3例为息肉切除术(EMR),4枚病灶,3例为镜下取出胶囊术,1例为三腔营养管置入术;全部经口途径进镜;年龄18~79岁(平均31.6岁),操作时间20~65 min(平均36.4 min);采用静脉麻醉(不插管)。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双气囊小肠镜下治疗小肠非出血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张其德李文杰韩树堂史伟张小琴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安全性
内镜下基于瘢痕与病变位置关系的分型建立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内镜下基于瘢痕与病变位置关系建立瘢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Scar-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scar-ESD)分型,并探讨ES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伴有瘢痕的ESD患者临床资料132例。根据scar-ESD分型,分为同部位未行外科管腔吻合术的A型(含A0、A1、A2、A3型)和行外科管腔吻合术的B型(含B0、B1、B2型)。统计各型ESD手术时长、标本大小、术中辅助方法、术中穿孔、整块切除率、标本破损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32例患者年龄(64.22±9.51)岁,男女比为3∶1。病变位于食管49例(37.12%),胃部40例(30.30%),结肠43例(32.58%)。每例患者手术时间(49.66±32.96)min,其中A0型(30.38±12.85)min,与A2型(52.10±36.5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B0型(45.03±24.35)min,与B2型(90.71±44.9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5)。术中使用辅助方式38例(28.79%),发生穿孔5例(其中A2型4例、A3型1例),其中结肠穿孔发生率最高9.3%(4/43)。整块切除率97.73%(129/132),R0切除率88.64%(117/132),治愈性切除率84.09%(111/132)。标本破损23例(17.42%),其中胃部标本破损发生率最高32.50%(13/40)。A2型与A0型比较,标本破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B2型与A0、A1、A2、A3、B0型比较,标本破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ar-ESD分型有利于内镜下描述和预测ESD操作难度。ESD作为伴有瘢痕的早期消化道病变治疗方案,疗效满意,但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毛丽娟张婷金甜卢晓云周玉宏肖君凌亭生张其德
关键词:瘢痕外科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大体形态、腺管开口(Pit)类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研究。方法记录所有大肠LST的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所有病变均行超声肠镜检查,观察病变的Pit类型。结果8例患者共检出9个病灶,病变部位:升结肠2个,横结肠1个,降结肠1个,乙状结肠2个,直肠3个。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颗粒均一型1个,结节混合型5个,扁平隆起型3个,假凹陷型0个;Pit类型:Ⅱ型2个,ⅢL型4个,Ⅳ型3个。病理形态:管状腺瘤4个,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3个,增生性息肉伴腺瘤样改变2个。8个病灶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1个病灶行外科手术。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PMR。
张其德韩树堂周晓白胡余美张以洋肖君张小琴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黏膜切除术
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内镜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回盲部LS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病灶分型,并分析病灶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患者年龄主要为50~79岁;病灶最大径<20mm的患者占比最大;病理分型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占比最大,其次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手术方式以ESD为主;病灶分型以扁平隆起型为主,其次为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瘤,结节混合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假凹陷型病灶数量较少;行EPMR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于行ESD、EMR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回盲部LST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群;病灶最大径多小于20mm;不同病灶分型的病理分型存在差异;应对锯齿状腺瘤加以重视,减少漏诊;ESD对病变的完整切除率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张婷肖君张其德韩树堂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回盲部
环周状预切开结合圈套法在切除大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环周状预切开结合圈套法(EMR-P)在大肠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术前检查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的病变。沿病变外侧用APC环周状标记,再结合反复黏膜下注射使其隆起,用Hook刀沿标记外环周状切开表层黏膜,改用圈套器完整套住病变后进行电凝电切,用金属钛夹封闭创面,切除组织送病检。结果 13例病例均完整切除,无一例出血及穿孔,但整块切除率85%。结论环周状预切开结合圈套法在小于3㎝大肠病变中应用安全、整块切除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张其德韩树堂肖君史伟张小琴周玉宏
关键词:EMR整块切除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研究
背景NOD2/CARD15基因是人类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第一个易感基因,既往研究发现P268S可能与中国人CD发病及临床特征相关。目的本研究旨在证实P268S与中国人CD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
张以洋韩树堂史伟张小琴张其德肖君周玉宏
关键词:克罗恩病NOD2/CARD15基因
文献传递
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43例行双气囊小肠镜下治疗的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因小肠血管畸形行小肠镜下止血治疗,其中4例予以硬化剂注射及APC治疗,31例予以APC和或电凝治疗;3例因小肠息肉行息肉切除术;5例因小肠异物行内镜下治疗术,其中4例为小肠滞留的胶囊内镜,予以圈套器套取出体外,1例为回肠末端粪石梗阻,予以碎石后取出至结肠,所有内镜下治疗过程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安全有效。
李文杰张其德韩树堂周玉宏薛霁辉顾雯霞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血管畸形小肠息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38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治疗的38例直肠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ESD治疗,本文对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并发症及疗效等数据进行总结。结果 38例直肠NENs患者均成功地接受ESD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6.5±7.2)min,所有标本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切缘和侧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整块切除率为97.4%。共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分级:G1、G2和G3期分别为36例、2例和0例。术后随访1~74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 ESD治疗不超过15 mm的且未侵犯固有肌层的直肠NENs安全、有效。
金海林韩树堂肖君张其德孙仁虎
关键词:类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累及副乳头的十二指肠上皮性肿瘤内镜诊治1例
2024年
十二指肠上皮性肿瘤发病率低,非乳头部大面积上皮肿瘤经内镜下切除报道较少,诊治尚未形成标准化。笔者报道了1例累及副乳头的十二指肠大面积上皮性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手术过程顺利,切除标本60 mm×50 mm,为小肠黏膜组织,部分区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垂直切缘阴性。
俞殊含吴大鹏王耀辉凌亭生张其德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上皮性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