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维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对比研究
- "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诱发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通过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截至2011年5月,地震极重灾、重灾39县地质灾害点已达13732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5·12...
- 张瑛成余粮李长顺廖维罗明
-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文献传递
-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历次暴雨均引发大量泥石流,其中高位泥石流危害大、防治难,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它具有物源量丰富、分布相对位置高,沟道纵比降大,泥石流暴发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已发的高位泥石流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将其划分为"滑坡-碎屑流-泥石流型"、"支沟群发汇集型"、"堵溃型"、"阶梯沟道型"和复合型五种成灾模式,总结出了各模式的主要特点,并举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对高位泥石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魏昌利何元宵张瑛廖维陈亮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灾区
-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研究
- 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历次暴雨均引发大量泥石流,其中高位泥石流危害大、防治难,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它具有物源量丰富、分布相对位置高,沟道纵比降大,泥石流暴发隐蔽性强、破坏...
- 魏昌利何元宵张瑛廖维陈亮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灾区
- 西昌鹅掌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在野外调查之上,结合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地质环境背景和泥石流活动历史,阐述鹅掌河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泥石流形成过程表现为则木河断裂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崩滑、面蚀-强降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坝堰塞体-洪积扇-浊流水下堤;灾害特征表现为1850年西昌7.5级地震后鹅掌河形成高频泥石流,且泥石流的活动受地震和强降雨耦合效应控制;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为流域内大量滑坡提供丰富物源,上缓下陡的凸形坡提供良好地势差,区域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提供充足水动力。因此建议加强雨季流域新增滑坡和水位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泥石流造成灾害性损失。
- 李长顺谢吉尊廖维
-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
- 汶川县烧房沟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收集资料、遥感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评价了烧房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了泥石流形成过程,评述了防治工程效果。认为烧房沟高位泥石流属典型"阶梯沟道型"成灾模式,其运动具有间歇性、破坏力强、沟口速度快等特点,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易暴发大规模泥石流。
- 何元宵魏昌利莫家伟廖维
-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高位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 泥石流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出现的一类特殊泥石流,与一般意义上的泥石流相比具有物源及其丰富、物源分布位置高、沟道纵坡降大、隐蔽性强、破坏性极大等特征.为深入认识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潜在风险,论文针对汶川地...
- 张瑛廖维魏昌利罗明李长顺
- 关键词:地质特征
- 低丘缓坡地区小型崩塌的DDA方法模拟被引量:2
- 2016年
- 小型崩塌是低丘缓坡地区,特别是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中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本论文采用DDA方法对小型崩塌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中通过增加重力的方法使得坡体逐渐破坏失稳;针对不同的岩土体类型进行不同的单元(块体)划分,并根据需要考虑岩土体的开裂形式破坏。研究对某真实坡体的小型崩塌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DDA方法是模拟小型崩塌破坏的有效方法,可以在该类问题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 罗明廖维郭双甯尤军
- 关键词:崩塌低丘缓坡数值模拟DDA方法
- 金沙江断裂带雄巴巨型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被引量:10
- 2021年
- 雄巴古滑坡位于西藏贡觉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活动构造带内,该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岩体结构破碎,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古滑坡和斜坡变形体。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认为雄巴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2.6×10^(~8)~6.0×10^(~8) m^(~3),为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雄巴古滑坡在平面上有滑坡滑源区和滑坡堆积区2个大的区域,其中滑坡堆积区又分为相对稳定区和前缘强变形区。滑坡体上2个深孔钻探资料揭露雄巴古滑坡主要发育2级深层蠕变滑带,其中第一级滑带埋深51 m(ZK1孔)至55 m(ZK2孔),第二级滑带埋深101 m(ZK1孔)至115 m(ZK2孔),坡体内发育的深层承压水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雄巴古滑坡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影响强烈,目前仍处于深层蠕滑中;其深层"锁固段"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但在降雨-地下水渗流、河流侵蚀和地震等因素作用下,该古滑坡潜在失稳可能性较大,并有形成堰塞金沙江、溃坝、洪水等灾害链的风险。
- 李雪郭长宝杨志华杨志华吴瑞安廖维吴瑞安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岷江上游地质灾害发育强度与规律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汶川地震又引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前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等成果,采用GIS分析和编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宜的控制点间距、搜索半径编制了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图,提出利用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来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从弱到强划分为8个等级。分析认为,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高,汶川地震前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达最高8级极端活动,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最高为7级极强活动,且2~6级区面积较大。岷江上游地区历史强震、暴雨等极端事件多发是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高的主要原因,而汶川地震单次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总体较高,并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南部河谷区分布。
- 魏昌利张瑛冯文凯廖维
- 关键词:岷江上游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