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玮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调查丧亲者的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招募而来的301名丧亲者进行测查。结果:①丧亲者当中女性占多数(70.8%),已故者死因中身体疾病占多数(75.7%);②丧亲者在PG-13上的总分是19.04±9.00;③PTSD、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8.6%、36.6%、21%;符合PGD诊断的有13人(5.01%),其中,84.6%的人同时检出PTSD、抑郁和焦虑症状;④哀伤反应的得分在婚姻状况及丧亲对象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已故者的享年、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哀伤反应的得分(F(2,290)=62.947,R2=0.303,P<0.001)。结论:丧亲者普遍存在一些失功能的哀伤反应,其严重程度受婚姻状况、丧亲对象、已故者的年龄以及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丧亲者中有一定的比例可能发展成延长哀伤障碍。
- 何丽王建平尉玮谢秋媛唐苏勤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负性认知对丧亲者情绪问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在丧亲者中考察认知因素对丧亲后延长哀伤、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研究,采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哀伤认知问卷(GC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88名丧亲者进行测查。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控制了影响负性情绪的人口学背景及丧亲相关变量之后,对自我的负面信念、自责、对生活及未来的负面信念能够预测延长哀伤反应;对未来的负面信念、对哀伤的威胁性解释、对世界的负面信念能够预测抑郁情绪,而对哀伤的威胁性解释、对未来的负面信念能够预测焦虑情绪。结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延长哀伤障碍的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并为延长哀伤障碍的认知行为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
- 何丽尉玮胡泊徐慰闫煜蕾王建平
- 瘦身广告对身体意象失调女性注意偏向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研究身体意象失调女性的注意偏向,并探讨瘦身广告对个体在不同类身体信息注意偏向上的影响。方法:使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分量表(NPSS-F)筛选出身体意象失调个体28人和控制组被试30人,以积极、消极、形似、隐喻四类身体信息为实验材料,在观看瘦身广告的前后分别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对身体信息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t(27)=2.274,P<0.05),控制组不存在注意偏向(t(29)=-0.181,P=0.858),且两组注意偏向值有显著差异(F(1,56)=4.155,P<0.05);观看瘦身广告后,两组被试对积极词的注意偏向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F(1,56)=3.256,P=0.077)。结论:身体意象失调个体对身体信息存在注意偏向,瘦身广告对个体在积极词上的注意偏向有促进作用。
- 尉玮王建平梁媛刘丹阳
- 创伤经历者的认知改变对社会支持与创伤负性后果关系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构建创伤经历者的社会支持影响创伤负性后果的理论模型,考察认知改变在该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方法:网络招募具有创伤经历的个体173名。采用受害者/幸存者社会认可度问卷(SAQ)测评社会支持,采用创伤后认知改变问卷(PCC)测量个体认知改变,采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PDS)、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SCLD)和社会功能损害问卷(SFI)测评创伤负性后果。结果:SAQ、PCC、PDS、SCL-D、SFI各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假设模型拟合度良好(χ2/df=2.052,GFI=0.982,TLI=0.974,CFI=0.989,NFI=0.980,RMSEA=0.078)。认知改变在模型中起到的间接作用比率为60.4%。进一步通过中介分析发现,认知改变对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解释率55.8%),对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也起部分中介作用(解释率45.7%),对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解释率79.0%)。结论:认知改变是社会支持影响创伤恢复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应采用大样本的纵向设计构建更为完善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理论模型。
- 徐慰尉玮何丽谢秋媛王建平
- 关键词:社会支持
- 延长哀伤障碍是独立的诊断吗?——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究延长哀伤障碍(PGD)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和焦虑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测查482名丧亲者的PGD、PTSD、抑郁和焦虑症状,测查工具包括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从四个量表中分别选出题总相关最高的6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结果:PG-13的总分和PCL-C、SDS、SAS得分呈中至高度相关,分别为r=0.72(P<0.01),r=0.46(P<0.01)和r=0.55(P<0.01)。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四个因素,分别为:PTSD、焦虑、抑郁和PGD。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2.37,RMSEA=0.076,CFI=0.96,NFI=0.93,NNFI=0.95)。结论:PGD和PTSD、抑郁、焦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四种症候群相互独立表明PGD是独立于PTSD、焦虑、抑郁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鉴别PGD和PTSD、抑郁、焦虑,并探索专门针对PGD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
- 谢秋媛王建平何丽尉玮唐苏勤徐慰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
-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及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453名12-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主观感知社会支持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焦虑相关障碍筛查表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①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促进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②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结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 邢怡伦王建平尉玮闫煜蕾
- 关键词:情绪调节策略
- 复杂哀伤问卷修订版的信效度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引进复杂哀伤问卷修订版(ICG-R),评估其信效度及对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经双盲翻译的ICG-R中文版对253名丧亲者进行测试,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因素结构;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检验量表的聚合效度;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检验区分效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CG-R对PGD的筛查价值并确定临床分界点。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ICG-R中文版支持一因子结构;ICG-R总分与PG-13、PCL-C、SDS和SAS总分均呈正相关(r=0.88、0.74、0.54、0.59,均P<0.05);ICG-R全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8,重测信度(间隔4周)是0.83。ICG-R全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9.6%(P<0.01);最佳临床分界点为102分,此时敏感度是1,特异性是0.98,约登指数为0.98;ICG-R与PG-13的诊断一致性高(kappa值为0.85)。结论:中文版的ICG-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丧亲人群失功能哀伤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筛查价值。
- 何丽王建平唐苏勤尉玮谢秋媛
- 关键词:信度
- 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将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ROII)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的信效度与因素结构,并考察其诊断敏感性,建立量表的临床分界点。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545名大学生和169焦虑症的门诊患者进行测查;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问卷进行翻译;选用强迫量表修订版、帕多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作为效度量表;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敏感性。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样本和临床样本都支持原有的两因素模型(自发性强迫与反应性强迫)。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0.99,重测信度为0.70,聚合效度(0.36-0.67)、效标效度较好(P<0.05),区分效度可接受(0.10-0.40)。总量表在非临床样本(AUC=0.75,95%CI=0.70-0.80)和临床样本(AUC=0.59,95%CI=0.50-0.69)中均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分界点分别为17.5和20.5。结论: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都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和稳定的因素结构,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可以在中国文化下使用,并尝试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工具。
- 尉玮王建平何丽闫煜蕾
- 关键词:信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哀伤认知问卷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修订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将哀伤认知问卷(GCQ)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信效度。方法: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GCQ进行翻译;招募450名自愿参与的丧亲者接受测查;选用延长哀伤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作为效度量表。结果:丧亲者样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GCQ的九因素模型(因素间相关)。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重测信度为0.76,聚合效度较好(0.45-0.73),区分效度可接受(0.28-0.53)。在控制基本信息后,哀伤组的GCQ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435)=129.40,P=0.000]。结论:中文版GCQ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信效度和稳定的因素结构,可以在中国文化下使用。
- 尉玮王建平何丽谢秋媛唐苏勤
- 关键词:信度
- 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失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5年
- 社会定义女性以瘦为美,身材苗条是快乐、成功、有活力的象征,而肥胖则是懒惰、缺乏意志力[1].当苗条逐渐演变为社会价值的参照标准,“瘦理想”模型造成的瘦身压力也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普遍深入[2],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指向了自己的体形,以避免在社会上遭到排挤.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身体意象失调(body image disturbance),即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失调,这种现象通常会引起消极情感体验并导致适应不良的行为[3].研究发现,身体意象失调在女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包括对身材、肤色、身高等多方面的不满[4].
- 尉玮梁媛徐慰何丽王建平
- 关键词:女大学生意象身材苗条女性群体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