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艳玲
-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中药乳膏剂对乳房炎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富艳玲王德志王晓旭贺显晶杨颗粒武瑞
- 关键词:奶牛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乳膏剂
- 中药乳膏剂对乳房炎奶牛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刘文富艳玲高峰和翀翼王德志武瑞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免疫功能乳膏剂物理变化化学制剂
-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乳膏剂的研制与质量鉴定被引量:9
- 2008年
- 研究氮酮在中药乳膏剂中的最适添加量,测定中药乳膏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药物奠定试验基础。应用色谱法对不同氮酮添加量乳膏剂中咖啡酸体外透皮量进行测定,通过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对乳膏剂质量进行测定。中药乳膏剂中咖啡酸的透皮量未随着氮酮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其最适添加量为4.33%;通过稳定性试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与加速试验)未见中药乳膏出现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通过安全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未见豚鼠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现象。中药乳膏剂中透皮剂氮酮的添加量为4.33%;此中药乳膏剂具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理想的防治乳房炎外用制剂。
- 武瑞和翀翼富艳玲王爽刘文杨颗粒郭世宁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
-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武瑞富艳玲
-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泌乳奶牛后备奶牛妊娠时间产后发情
- 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凝胶剂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性研究
- 2011年
- 检测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凝胶剂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载药量;采用转篮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药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累积渗透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凝胶剂载药量为21.52%,RSD为0.9%,中药复方凝胶剂累积释放曲线方程为y=2.923 9 Ln(x)+3.258,r2=0.99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凝胶剂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性,专属性强、结果准确,该方法可行。
- 杨颗粒富艳玲和翀翼王爽刘文王晓旭贺显晶武瑞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中药凝胶剂载药量体外释药性
- 荷斯坦奶牛酮病对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为了探讨酮病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以荷斯坦奶牛为实验动物 ,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结果 ,一组为 1 0头阳性牛 ,另一组为 1 0头对照牛。应用DTNB显色法测定血清中GSH Px活力 ,应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中T SOD活力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结果表明 ,酮病奶牛血清中GSH Px活力极显著降低 (P <0 .0 1 )、T SOD活力显著降低 (P<0 .0 5) ,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因此酮病影响奶牛抗氧化系统 。
- 武瑞张洪友夏成肖立群富艳玲
- 关键词:酮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 中药乳膏剂对乳房炎奶牛乳腺局部免疫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武瑞富艳玲高峰王爽贺显晶王晓旭
- 关键词:乳膏剂局部免疫乳房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畜牧兽医工作者奶牛
- 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5年
- 富艳玲武瑞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中药防治微生物感染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机体抵抗力
- 硒中毒雏鸭自由基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为深入研究硒的毒理机制,选择健康雏鸭做试验动物,通过人工方法复制硒中毒病模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氧自由基的含量,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研究肝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加,肝细胞凋亡增强,并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说明,硒中毒通过自由基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毒性作用。
- 武瑞连学昭富艳玲夏成康世良
- 关键词:雏鸭硒中毒自由基细胞凋亡
- 中药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的常发病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大肠杆菌也较常见,这3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总发病率的90%以上。由于中药属于纯天然物质,毒性低,不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克服了使用抗生素的某些不足。试验根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中药药性,选取了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18味中药,针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在重基础上组方再进行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确定复方的抑菌效果,为该病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 连学昭宋银章富艳玲和种翼刘立成武瑞
- 关键词:体外抑菌试验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机体免疫力致病因素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