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继淳

作品数:22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廉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骨折
  • 7篇关节
  • 3篇置换术
  • 3篇疗效
  • 3篇关节置换
  • 2篇应力遮挡
  • 2篇韧带
  • 2篇手术
  • 2篇锁定钢板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胫骨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近端
  • 2篇交叉韧带
  • 2篇骨科
  • 2篇骨折固定

机构

  • 16篇廉江市人民医...
  • 4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作者

  • 21篇宋继淳
  • 14篇岑怡彪
  • 7篇孔禄生
  • 6篇钟华
  • 3篇刘立华
  • 3篇杨柳明
  • 3篇梁群芳
  • 3篇杨国俊
  • 3篇韩城龙
  • 3篇梁健
  • 3篇赵延龙
  • 3篇廖小燕
  • 3篇陈国政
  • 2篇韩成龙
  • 2篇朱智敏
  • 2篇陈家奎
  • 2篇陈国清
  • 1篇李奕良
  • 1篇郑小飞
  • 1篇陈务华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二届中华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后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7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1组采取自体韧带重建术治疗,治疗2组采取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比较三组患者膝关节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价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0.12±2.11)分、(3.28±1.35)分、(19.23±3.24)d,治疗1组分别为(85.23±2.09)分、(1.72±0.23)分、(16.34±4.65)d,治疗2组分别为(92.31±2.21)分、(0.89±0.21)分、(13.24±3.23)d;治疗1组和治疗2组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治疗1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1组,住院时间短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便于其早期康复,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宋继淳施土河黄宏宇岑怡彪林业博揭锦秀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中药外敷
黄体酮片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黄体酮片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符合条件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00例,将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消炎和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黄体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则为7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黄体酮片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黎永仙李奕良宋继淳陈务华罗仁瀚余景聪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黄体酮疗效安全性
多模可视化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探究多模可视化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胃肠外科临床学习的80名学员,随机将其等均分为常规教学组(n=40)和多模可视化教学组(n=40),其中常规教学组予以常规教学干预,多模可视化教学组予以多模可视化教学干预,评估两组学员教学前后理论成绩、临床能力及临床操作等测试成绩和气氛活跃程度、沟通交流程度及学习兴趣程度等教学评分进行分析。结果:管理后多模可视化教学组学员理论成绩、临床能力及临床操作等测试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成员(P<0.05);管理后多模可视化教学组学员气氛活跃程度、沟通交流程度及学习兴趣程度等教学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成员(P<0.05)。结论:针对胃肠外科临床教学实施多模可视化教学模式干预能有效促进学员学习成绩提高,激发学员在学习期间的热情。
宋继淳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锁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锁定钢板,包括头部和本体,所述锁定钢板应用于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所述头部具备三个螺孔,分别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第三螺孔,所述第三螺孔位于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的中间,所述第一螺孔...
钟华岑怡彪杨柳明赵延龙常进勇宋继淳廖小燕梁群芳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012年
目的:研究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入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笔者所在医院23例(25 足)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运用足外侧小切口,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关节面填充,钢板固定.结果:随访3~7 个月,平均5.4 个月,按AO 足踝评分系统评价,优15 足,良8 足,可2 足,平均88.5 分.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较好,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宋继淳韩城龙岑怡彪孔禄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人工骨植入
一种可折叠骨科丝锥装置
本新型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骨科丝锥装置;所述骨科丝锥装置包括锥体结构和用于对锥体结构施加作用力的活动加力杆,所述锥体结构包括锥头、锥连接部和锥臂,所述锥头通过锥连接部与锥臂连接,所述锥臂上设有用于活...
钟华岑怡彪杨柳明赵延龙常进勇宋继淳廖小燕梁群芳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46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对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2~48个月,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针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快速恢复,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赖坤聪孔禄生宋继淳刘立华陈国政梁健
关键词: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一种人工椎间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刚性终板、下刚性终板和髓核,所述髓核包括核心体,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所述核心体分别与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粘结在一起,所述核心体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保护体的弹性...
钟华岑怡彪杨柳明赵延龙常进勇宋继淳廖小燕梁群芳
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进行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01—2015-06间在廉江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应用到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分析该种系统的应用在骨折分型、治疗方案选择等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满意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6.67%,再骨折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总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更加直观、逼真、立体、动态等特点,对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杨国俊岑怡彪石育芬宋继淳陈国清陈阳冼晓晖施土河陈家奎张艺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成像
术中使用牵引床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牵引床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湛江西南医院、廉江市人民医院两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836例患者,使用牵引床组437例(A组)和未使用牵引床组399例(B组),并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1组、B1组(〈2 h),A2组、B2组(2~4 h),A3组、B3组(〉4 h)。术前1 d排除存在深静脉血栓者,术后4~7 d复查患肢深静脉彩超。对术后患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统计。结果:(1)A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5.08%(197/437)高于B组29.57%(118/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的静脉发生率34.68%(51/147)与B1组24.44%(33/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2组80.58%(83/103)静脉发生率与B1组29.80%(45/151)比较,A3组静脉发生率60.57%(63/104)与B3组35.40%(40/11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长时间使用牵引床将明显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赖坤聪罗玉琛宋继淳韩成龙孔禄生陈国政
关键词:牵引床深静脉血栓髋部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