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德明

作品数:59 被引量:4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历史地理
  • 13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民俗
  • 22篇民俗学
  • 9篇文学
  • 8篇民间文学
  • 7篇文化
  • 7篇非物质文化
  • 7篇非物质文化遗...
  • 7篇表演
  • 6篇中国民俗
  • 5篇中国民俗学
  • 5篇神话
  • 5篇非物质文化遗...
  • 4篇文学研究
  • 4篇民间文学研究
  • 3篇学术
  • 3篇谚语
  • 3篇中国民间文学
  • 3篇人类命运
  • 3篇社会
  • 3篇主义

机构

  • 5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柏林洪堡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学评论》...

作者

  • 59篇安德明
  • 7篇杨利慧
  • 3篇吕微
  • 3篇陈连山
  • 2篇巴莫曲布嫫
  • 2篇万建中
  • 1篇刘魁立
  • 1篇祝鹏程
  • 1篇赵世瑜
  • 1篇张勃
  • 1篇刘晓春
  • 1篇王卫华
  • 1篇陈子艾
  • 1篇陈泳超
  • 1篇靳大成
  • 1篇刘铁梁
  • 1篇可晓锋
  • 1篇江帆
  • 1篇王杰文
  • 1篇叶舒宪

传媒

  • 19篇民间文化论坛
  • 14篇民俗研究
  • 5篇民族艺术
  • 5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神州学人
  • 1篇文学遗产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群言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民间文化青年...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拓中国谚语研究的新局面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谚语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大量社会类谚语的内容中常常体现出中国人思维观念中明显的结构与反结构关系,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它总是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往往会作为一种交流模式在一段实际或假定的对话中呈现。同时,谚语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的生活文化实践,通常只有在语境也即具体应用中才能体现出其意义的完整性并发挥作用。因此,对谚语文本的辑录以及有关谚语的考察,必须结合语境的视角。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谚语卷”工作的展开,为学界进一步反思以往的研究并拓展中国谚语研究的新局面带来了新的契机。
安德明
关键词:谚语结构性特征互文性
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
中国民俗学从开始确立到发展为今天的局面,其中一直贯穿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显著特征,就是研究者以自己家乡的民俗为调查和研究对象的潮流,大体可以用“家乡民俗研究”一词来概括。但对于这一特点,学界却向来鲜有注意和讨论。本文系统梳理...
安德明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局内人
文献传递
古之传统谚语,今之重要资源被引量:1
2017年
它们从古代传承至今,尽管使用的人和应用的场合减少了,但其所传递的观念,以及其本身在人们心目中所具有的权威性,却并未衰落。作为民族精神的基因,它们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如今继续充当着社会交流与实践的重要资源,一旦遇到适合的语境,就会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安德明
关键词:谚语民族精神社会交流
民俗学的前提与“神话主义”的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在"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研讨会上,好几位同人都提到民俗学学科的大前提问题。我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毋庸置疑,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这个前提,也许是一个哲学命题,也许是一个行动或实践的目标。不论其内容如何,它所涉及的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
安德明
关键词:民俗学主义神话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命题提问题
天水求雨习俗被引量:3
1996年
每年七、八月间,在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北道区(原天水县),往往会出现较长的状早期。遇到旱情严重之时,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则常常要举行求雨活动。 它一般是以村为单位进行,而一村求雨,邻村会认为自己也将受益。求雨的村子都供奉着用来求雨的神——当地称之为“爷”。作为求雨仪式中的主角,每个村子的“爷”都各不相同,甚至有的村子会有好几位可以用来求雨的“爷”。这些“爷”一般都是地方神,它们有的具有关于姓名、来历的传说,有的却姓名来历不详,而且同司雨之事也没有多少关系。例如街子乡黄家小山的八海龙君(人称“八海爷”),东泉乡秀家山的镇江王、方神和九天圣母二后元君等,都在当地有关于其来历的传说,而街子乡吴家寺的“将军爷”及甘泉乡柳家坪的“泰山爷”,却是既无姓名来历,又似乎同雨水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安德明
认同与协商:街子乡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被引量:5
2012年
作为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春节文化符号,社火是甘肃天水地区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通常以行政乡(或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行和表演区域,均属于表现秦腔剧目或演义小说中精彩有趣、矛盾冲突集中之情节的造型戏。这种艺术活动的组织和表演,深刻地表达着人们对于传统的理解,对于集体的理解,对于村落关系的理解,对于欢乐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超自然信仰。同时,它也为处于大众传媒及通俗文化多种影响下的农村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协商文化认同与地域认同的资源和重要途径。
安德明
关键词:社火协商
对想像力和理性的考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座谈《山海经》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山海经》号称“千古第一奇书”,阅读、研究极难,近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部分作者和专家就此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山海经》研究必须是跨文化、超学科和全方位的,其中神话的研究尤其挑战着我们的学识与想像力,既不能纯凭“理性”也不能抛弃“理性”。“神话—政治地理学”的推定符合“祭政合一”时代的特征,目前不失为一种工作假设。对其“文义”、神话形象或传说人物“母型”的考据、图文关系的分析,都很有必要。《古月令图》的假说,尤其新颖可喜。大家还认为,“本土化”或“乡土文化”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不能陷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总体文化”的视野。
吕微叶舒宪萧兵刘宗迪马昌仪安德明陈连山靳大成杨利慧
关键词:神话研究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与路径被引量:2
2023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为新时代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赓续民族血脉、坚持中国道路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重视。“讲话”集中系统地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观,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
安德明
关键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2013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以神话、故事和传说研究为主被引量:1
2014年
2013年的民间文学研究,在沿着既有学术传统稳步发展的同时,又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形势保持了积极的互动,体现出这门学科强烈的现实属性。一方面,由于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在内的许多人士的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了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的共识,另一方面,这种共识反过来又对民间文学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新的促进。同时,在学科内部,以神话、故事和传说为例,研究者也在近年来发生的语境研究转向的基础上,对这种转向展开了新的反思,进而促成了更为全面、合理的研究取向。
安德明祝鹏程
关键词:民间文学研究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被引量:21
2017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已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运动。它的迅速普及,植根于急剧工业化和全球化影响下不断增强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激发和引领。自开展以来,这项文化运动的确为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相关实践,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由于一系列与非遗保护相关的行为,以及国家、社区和研究者之间更加积极的合作,许多民间文化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曾被打上"封建迷信"标签而严格禁止的民间信仰习俗,因被国家重新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得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其传承人与相关社区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地位。然而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随之涌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科文组织理想化的理论与特定语境下的保护实践之间的矛盾。它不仅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之间造成了争夺传统文化所有权的竞争或冲突,也削弱甚至剥夺了普通人通过自己的文化来进行自我表达的权利。就此而言,非遗相关的社区、研究者和国家权力等,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德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