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伯 作品数:10 被引量:7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被引量:2 2008年 对双孢蘑菇双核菌丝进行诱变处理及碱性驯化获得高产优良菌株。采用不同覆土的方法,对高产菌株1次覆土和2次覆土(CK)培养菌丝及栽培双孢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覆土处理双孢菇菌丝生长优于对照,但存在差异,1次覆土0.5min诱变菌株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丝健壮、出菇早、子实体性状优良、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 康连山 安信伯 温秀荣 李德新 柴建明 张淑霞关键词:双孢蘑菇 栽培 几种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4 2010年 选用几种中低毒杀虫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为76.7%,辛硫磷的防效为65.0%,噻唑磷的防效明显高于辛硫磷。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相比较,依维菌素效果最好,防效为71.7%,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防效分别为65.2%和63.9%。依维菌素的防效明显高于阿维菌素与甲维盐,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单用的防效分别为36.5%和41.8%,低于化学药剂的水平;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混用的防效为60.0%,效果显著提高;但是,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和噻唑磷3种菌药混用,增加噻唑磷却未能显示出防效的进一步提高。 刘晓芸 王彩芬 臧少先 安信伯 李德新关键词:杀线虫剂 番茄根结线虫 田间药效试验 北沙参锈病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明确了北沙参锈病病原是一种缺锈孢型的、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夏孢子不断侵染导致锈病流行;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明确了多菌灵和代森锌是防治北沙参锈病的有效药剂,粉锈宁对北沙参锈病无效;防治北沙参锈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臧少先 安信伯 姚克荣 赵来顺关键词:北沙参 锈病 发病规律 病原 冬孢子 夏孢子 白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被引量:3 2005年 白术黑斑病在白术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生严重地块,重病株率可达50%~70%.通过对黑斑病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er,病害发生与植株长势、土壤肥力、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凡植株长势弱、土壤肥力不足、连续降雨或有较大降雨,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臧少先 卢伟红 王桂英 安信伯 狄继革 赵来顺关键词:白术 黑斑病 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46 2005年 在一年生和二年生白术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病株根茎进行解剖观察,明确了根腐病有干腐型、湿腐型、基腐型3种主要症状类型。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研究,明确了根腐病是由尖孢、茄病、燕麦、半裸、木贼等多种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复合侵染引起。 臧少先 安信伯 石丽军 卢伟红 狄继革 赵来顺关键词:白术 根腐病 症状 病原菌 玉米收获机使用技巧 2008年 安信伯 冯继安 崔东东 黄勇关键词:玉米收获机 田间调查 作业前 高秆作物 土壤墒情 田间作业 薯蓣短体线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05年 引起薯蓣根腐病(又名薯蓣红斑病)病原为一种线虫Pratylenchusdioscoreaeyang&zhao。研究(1)查明了该线虫的寄主范围、年生活史、侵染部位、侵染时期以及在土壤中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存活年限。(2)此病害由种苗、土壤、粪肥传播,提出了选用无病繁殖材料、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以及药剂浸种和土壤处理等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臧少先 安信伯 齐巧丽 赵来顺关键词:薯蓣 短体线虫 寄主范围 年生活史 侵染部位 侵染时期 药剂处理种栽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药剂处理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效果。[方法]用多菌灵浸、拌种栽,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和根茎产量。多菌灵、百坦、粉锈宁拌种,设不拌药对照,播后不同时期调查死苗率。用6个菌株悬浮液浸种,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实测根茎产量。[结果]多菌灵处理有明显防病效果,浸种优于拌种,防效分别为54.1%和37.7%。百坦拌种的效果最佳,依次为粉锈宁、多菌灵,三者播后7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83.6%、53.9%;但播后130 d 3种药剂均已基本无效。芽孢杆菌B-5和B-6的防治效果极显著,分别为77.6%和79.2%,根茎增产分别为59.8%和76.8%。[结论]播种前药剂处理种栽,能有效地防治白术根腐病,但药剂的持效期有限;百坦、粉锈宁拌种的效果优于多菌灵。两个菌株悬浮液防效显著。 李德新 齐巧丽 安信伯 李贺年 张利英 赵来顺 邓素君关键词:根腐病 拌种 浸种 生物防治 干辣椒麦茬地高效栽培技术 2010年 夏彦辉 王彩芬 安信伯关键词:干辣椒 病虫害 栽培技术 白术根腐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根腐病是白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危害大,防治难,必须运用综合防治方能奏效。作者通过田间调查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设计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不传播根腐病;带菌术栽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从根腐病越重的田块所收获的术栽,其带菌传病的强度越高;用贮藏期间受潮伤热的术栽播种,根腐病显著加重;白术连作的,根腐病死苗率普遍较高,前茬为禾本科作物及薯蓣、黄芪、南星、补骨脂的发生较轻,前茬为棉花、甘薯、的发病较重;田间积水处的根腐病死苗率均比不积水的严重;根腐病发生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建立无病留种田,术栽贮存中避免伤热受潮,与非寄主作物实行多年轮作,科学水肥管理等,是综合防治根腐病的重要农业措施。 安信伯 李德新 姚克荣 齐巧丽 赵来顺 邓素君关键词:白术 根腐病 发病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