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r:YSGG激光蚀刻对金属托槽-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Er,Cr:YSGG激光蚀刻对金属托槽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80颗,根据不同的牙釉质表面预处理方式将试件分为磷酸酸蚀组和Er,Cr:YSGG激光蚀刻组。根据不同的检测时间点又分为4个亚组(n=10),粘接后30 min组(a组),粘接后24 h组(b组),冷热循环5 000次组(c组),冷热循环10 000次组(d组)。检测各组试件的抗剪切强度并在4倍体式显微镜下统计评估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在磷酸组和Er,Cr:YSGG激光组,粘接后24 h组抗剪切强度均最高(P<0.05),而粘接后30 min组的抗剪切强度值均最低(P<0.05)。粘接后24 h组、冷热循环5 000次组和冷热循环10 000次组,Er,Cr:YSGG激光处理组的抗剪切强度值均高于磷酸组(P<0.05)。在同一检验时间点时,Er,Cr:YSGG激光组的ARI积分与磷酸处理组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中,粘接后30 min组ARI积分均最高,随着试验老化时间的增加,其相应的ARI积分也逐渐降低。结论:经Er,Cr:YSGG蚀刻的牙釉质与金属托槽短期粘接效果优于酸蚀处理技术。
- 张静孙留振魏琳李九军
- 关键词:ER酸蚀抗剪切强度
-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感染患者IL-1β和UCP3基因多态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三所医院T2DM伴牙周炎患者80例(研究组)、单纯T2DM患者75例(糖尿病组)、单纯牙周炎患者60例(牙周炎组),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水平,检测IL-1β-511、IL-1β+3953及UCP3-G304A、UCP3-55C/T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IL-1β及UCP3基因多态性与T2DM合并牙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牙周炎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表达水平也较糖尿病组高(P<0.05);研究组IL-1β-511位点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研究组IL-1β+3953位点基因型ⅡⅡ及等位基因Ⅱ频率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P<0.05),三组UCP3-G304A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UCP3-55C/T位点基因型CC及等位基因C频率均较糖尿病组、牙周炎组低(P<0.05);IL-1β-511位点等位基因A、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Ⅱ为T2DM患者发生牙周感染的危险因素,UCP3-55C/T位点等位基因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IL-1β及UCP3基因多态性与T2DM并发牙周感染有密切联系,其中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A、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Ⅱ是危险因素,而UCP3-55C/T位点等位基因C为保护因素。
- 付娟任向军杨琨袁清敏孙留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解偶联蛋白3基因多态性牙周感染
- 骨性Ⅲ类错牙弓、基骨弓宽度及协调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刘颖肖丹娜孙留振范向飞高辉
- 关键词:牙弓宽度锥形束CT
- 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改变及其稳定性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其稳定性,为临床双颌前突的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进行拔牙矫治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年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上气道相关项目:后鼻棘-咽顶点距(PNS-R)、后鼻棘-Ad2点距(PNS-Ad2)、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舌根后-舌根后咽壁距(TBTP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SPP-SPPW、U-MPW、TB-TPPW、V-LPW均明显减小(P均<0.05或<0.01);与治疗后即刻比较,治疗后1年TB-TPPW明显增大(P<0.05)。结论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腭咽、舌咽和喉咽段上气道矢状径减小并在1年内相对保持稳定。
- 孙留振张静李鹏举魏琳李九军韩韶丰张凌云
- 关键词:拔牙矫治上气道成人
- 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GCF)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炎患者81例,根据患者最终选择的方案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给予传统托槽矫正,观察两组矫治疗效,检测两组GCF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LI)。结果观察组矫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97.67%;观察组和对照组矫治后GCF含量、IL-1β、TNF-α和PGE2均较矫治前升高,且随矫正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矫治后1周、2周和4周GCF含量、IL-1β、TNF-α和PGE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PD、SBI和PLI分别为(2.18±0.82)mm、(0.95±0.22)和(0.55±0.1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一般情况,矫正效果好,对患者龈沟液含量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较小。
- 张静魏琳李九军孙留振
- 关键词:自锁托槽矫治器牙周炎牙周组织龈沟液炎性因子
-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协调性及牙齿代偿机制的研究
-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形态相关指标及牙齿倾斜度的测量,并与个别正常(牙合)进行比较,了解其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特征及牙齿倾斜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牙弓、基骨弓的协调性和牙齿代偿机制,为骨性Ⅲ类错...
- 孙留振
- 关键词:牙弓锥形束CT
- 文献传递
- 方丝旋转法矫治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临床病例研究
- 2023年
- 目的:介绍方丝旋转法在矫治下颌第二磨牙舌倾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矫治效果。方法: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正畸科选取21例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患者,使用方丝旋转法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下颌第二磨牙舌倾均得到矫治,与对颌牙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矫治后牙根无明显吸收。矫治后下颌平面角略有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丝旋转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方法。
- 孙留振张凌云
- 关键词:转矩
- 青少年上颌前磨牙邻面形态研究
- 2019年
- 目的建立青少年上颌前磨牙邻面形态数据库,为临床操作和成形片等相关器械的制作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从安阳市口腔医院CT库中随机选择2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调整其图像至要测量的截面并截屏,将截图导入精雕软件(ArtForm 2.0)进行定点并测量邻面上两横三纵5条弧线的曲率半径。结果除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面颈部横向弧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凹面)外,其他部位均为正值(凸面)。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面3条纵向弧的曲率半径均大于女性。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面颈部有凹陷。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面纵向较女性平坦。
- 孙留振李鹏举
- 关键词:上颌前磨牙青少年
- 长牵引钩对上颌中切牙控根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分析长牵引钩对上颌中切牙控根效果并探讨其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正畸治疗患者,采用长牵引钩对上切牙进行控根治疗,并对控根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1-SN(°)和1-NA(°)在控根后均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NA(mm)也有一定程度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长牵引钩控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切牙控根方法。
- 孙留振
- 关键词:控根上切牙
-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靶向微小RNA-545-3p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 (AFAP1?AS1)通过靶向微小RNA?545?3p(miR?545?3p)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患者组织30例,同时收集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FAP1?AS1和miR?545?3p表达;以口腔鳞癌SCC15细胞为研究对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45?3p对AFAP1?AS1活性的影响;构建AFAP1?AS1抑制表达和miR?545?3p过表达的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 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口腔鳞癌组织中AFAP1?AS1表达升高(5.5±1.79比1.00±0.16,P<0.01),miR?545?3p表达降低(0.35±0.07比1.00±0.11,P<0. 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FAP1?AS1可靶向负调控miR?545?3p表达;敲减AFAP1?AS1能明显抑制SCC1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miR?545?3p的表达;过表达miR?545?3p后,明显抑制SCC1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敲减AFAP1?AS1和抑制miR?545?3p表达,SCC1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lncRNA AFAP1?AS1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通过靶向抑制miR?545?3p可调控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张静李鹏举孙留振杨宇虹张凌云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