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 2篇疗效评价
  • 2篇免疫
  • 2篇活质量
  • 2篇肺癌
  • 2篇癌痛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压
  • 1篇血压监测
  • 1篇鸦胆子

机构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3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7篇孙媛媛
  • 4篇彭丽娟
  • 3篇谢军
  • 2篇鲍扬漪
  • 2篇李玉芝
  • 1篇刘柳
  • 1篇李红霞
  • 1篇吴泽兵
  • 1篇孙峰
  • 1篇江茜
  • 1篇葛磊
  • 1篇鲍健
  • 1篇张颖

传媒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奥施康定治疗老年晚期中重度慢性癌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 mg/12 h或5 mg/12 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评价镇痛效果、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平均镇痛起效时间61.5 min,平均镇痛持续时间12.4 h;日平均用量57.8 mg,最高日用量240 mg。(2)55例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轻度缓解6例(10.91%),明显缓解24例(43.64%),完全缓解25例(45.45%),总疼痛缓解率100%。(3)KPS评分:明显改善29.09%(16/55),改善22.64%(13/55),稳定47.27%(26/55),无评分下降。(4)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结论奥施康定应用于中重度慢性癌痛,起效时间与缓释吗啡相当,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轻,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老年晚期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的首选用药。
孙媛媛彭丽娟谢军
关键词:奥施康定老年癌痛疗效安全性
鸦胆子油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转移癌临床观察
本文对57例脑转移癌患者分为治疗组(鸦胆子油乳+甘露醇)和对照组(甘露醇)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KPS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鸦胆子油乳联合甘露醇在治疗颅内肿瘤方面疗效显著,优于甘露醇...
孙媛媛彭丽娟
关键词:脑转移癌鸦胆子油乳甘露醇疗效评价
晚期NSCLC治疗策略与思考
本文对因咳嗽伴胸闷气喘一个月的女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却为肺癌,进行化疗后咳嗽胸闷气喘无明显缓解,仍有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重。后进行靶向治疗,患者咳嗽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减轻。经继续治疗,出现肩背部疼痛活动后加重,故对下一步治疗...
孙媛媛江茜彭丽娟
关键词:肺癌靶向治疗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长期使用对已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且出院后门诊随访、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62例,按10年心血管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每日加服阿托伐他汀从10 mg开始,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平均为(13.9±6.1)mg.d-1,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SBP)、24 h平均脉压(24 h平均PP)在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DBP)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24 h平均SBP、缩小24 h平均PP的作用。
谢军张颖吴泽兵孙媛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收缩压脉压动态血压监测
某地区小细胞肺癌诊治现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临床规范诊疗现况,提高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水平。方法:对2010.1-2012.4间,全部SCLC165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及结论: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诊是在二级医院或非肿瘤科,在SCLC的...
史清明柴梅彭丽娟李红霞孙媛媛周晋华周鹏飞徐海汇王潞程先平陈默王建冰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生活质量
癌痛对抑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癌痛与抑郁和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室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晚期肿瘤患者,37例癌痛组,36例无癌痛组,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的调查分析比较。结果: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抑郁的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程度与抑郁程度有相关性(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CD3^+、CD4^+、CD8^+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的发生与癌痛相关,抑郁程度和癌痛程度也有极大关联。癌痛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
孙峰鲍扬漪葛磊刘柳鲍健李玉芝孙媛媛
关键词:癌痛抑郁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vs(72.69±1.35)%、(41.78±0.71)%vs(42.46±1.20)%、(29.67±0.97)%vs(28.56±1.75)%、(8.76±0.56)%vs(9.39±1.26)%、(1.42±0.07)vs(1.49±0.13),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其余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破坏自身免疫,与病情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孙媛媛谢军鲍扬漪李玉芝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