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军梅
- 作品数:46 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被引量:3
- 2002年
- 姜军梅朱菊人秦成勇张安忠许洪伟
- 关键词:氟尿嘧啶细胞凋亡肝细胞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脱噬作用
- 滑动后叠式小肠镜套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滑动后叠式小肠镜套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小肠镜套管包括带有注水管及充气管的套管管体,在套管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套管气囊,前套管气囊与充气管相连通,此结构为前叠式小肠镜套管。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后叠式...
- 刘吉勇姜军梅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括约肌内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41例接受内镜下单纯球囊扩张治疗,45例接受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进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检测和临床症状积分评测,观察其治疗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括约肌松弛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88.99%(40/45)、80.00%(36/45),单纯治疗患者则分别为60.98%(25/41)、39.02%(16/41)、19.52%(8/41);两组同时间点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7.04±6.49)、(25.17±2.76)、(27.86±2.43)、(31.97±3.21)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8.79±3.26)%、(58.84±5.42)%、(55.35±5.64)%、(51.05±5.93)%;单纯治疗患者同时间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6.56±6.63)、(31.15±1.31)、(38.83±2.36)、(43.40±1.27)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7.36±4.03)%、(47.48±6.11)%、(44.15±5.89)%、(39.45±4.96)%;两种治疗方法以上两指标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学状态。
- 王洪波付振美马铭泽孙成刚张安忠杨崇美姜军梅刘华琳刘吉勇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食管测压
- 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疾病30例误诊分析
- 2002年
- 杨崇美姜军梅叶远红
- 关键词:老年人腹痛首发表现误诊缺血性肠病铅中毒
- 暴发型克罗恩病死亡2例报告
- 2007年
- 例1:男,46岁。因腹泻、发热7个月,便血3d,于2006年10月19日入山东省立医院。患者腹泻为稀水样便,2~3次/d,伴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39.2℃,不伴腹痛,在当地医院诊为克罗恩病,并予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激素治疗,效果差。3d前突发便血,鲜红色血便伴多量血块,给予生长抑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保留灌肠.大便转为成形黑绿色便。
- 王亚茹刘吉勇姜军梅
-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去甲肾上腺素激素治疗生长抑素保留灌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5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动物模型 ,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持续 12周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 ,造模结束时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血清转氨酶、游离脂肪酸 (FFA) ;测定肝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FFA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肝组织细胞色素P45 0ⅡE1(CYPⅡE1)及溶菌酶 (LYZ)免疫阳性细胞———Kupffer细胞。 结果 造模大鼠存在血清和肝匀浆FFA升高 ,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增加 ,而抗氧化物质SOD减少 ,肝组织免疫组化示CYPⅡE1呈高表达 ,Kupffer细胞明显增多。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FFA的增加 ,CYPⅡE1表达增高 ,脂质过氧化损伤亦增强 ,并且肝脏炎症、坏死加剧。结论 FFA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FFA的增加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CYPⅡE1高表达、Kupffer细胞激活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
- 钟岚范建高李为真王国良吴伟清姜军梅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游离脂肪酸发病机制脂肪肝
- 颈肩部疼痛 胸闷 憋气 转氨酶极度升高被引量:3
- 2008年
- 李宾秦成勇姜军梅
- 关键词:转氨酶类胸痞横纹肌溶解
-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EL7402细胞株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L精氨酸,观察各组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病理学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和范围,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的一氧化氮的浓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onewayANOVA,Bonferroni,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明显增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病理显示肿瘤的坏死范围增大,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够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有关。
- 尹晓燕姜军梅刘吉勇朱菊人
- 关键词:5-氟尿嘧啶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氧化氮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02年
- 朱菊人姜军梅
-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
-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作用的研究
- 姜军梅朱菊人刘吉勇李明崔屹
- 该课题对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PCH7)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和分布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将临床资料与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HBsAg均阳性的49...
- 关键词:
- 关键词:内源性一氧化氮原发性肝细胞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