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连续

作品数:50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鼠疫
  • 15篇耶尔森菌
  • 12篇鼠疫耶尔森菌
  • 10篇疫源
  • 9篇疫源地
  • 7篇自然疫源
  • 7篇聚合酶
  • 7篇合酶
  • 6篇疫菌
  • 6篇鼠疫菌
  • 6篇土拉弗朗西斯...
  • 6篇自然疫源地
  • 6篇流行病
  • 6篇酶链反应
  • 6篇聚合酶链反应
  • 6篇基因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抗体
  • 5篇类鼻疽
  • 5篇胶体金

机构

  • 3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内蒙古自治区...
  • 8篇云南省地方病...
  • 5篇青海省地方病...
  • 5篇河北省鼠疫防...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辽宁省疾病预...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4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海南省三亚市...
  • 3篇三亚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50篇夏连续
  • 24篇海荣
  • 20篇俞东征
  • 15篇蔡虹
  • 9篇张志凯
  • 8篇张恩民
  • 8篇王艳华
  • 8篇徐冬蕾
  • 8篇李伟
  • 7篇梁莹
  • 6篇魏建春
  • 6篇郑霄
  • 5篇王鹏
  • 5篇马凤琴
  • 5篇申小娜
  • 5篇史献明
  • 4篇秦迎旭
  • 4篇宋志忠
  • 4篇张建华
  • 4篇石国祥

传媒

  • 15篇中国媒介生物...
  • 9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4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2002年中...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3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土拉弗朗西斯菌holarctica亚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国内外土拉弗朗西斯菌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择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4个插入/缺失和12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分析方法单独和组合起来对39株土拉菌(10株中国土拉菌和29株已公布测序的土拉菌)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组合分析显示,3株中国土拉菌和日本的FSC022被分配到B5;剩余3株中国土拉菌和瑞典的FSC200被分配到B1;3株和美国的OSU18被分配到B2;1株和法国的FTNF002-00、德国的F92与美国的OR96246一起被分配到B4.10株中国土拉菌分为4种亚型,研究表明中国土拉菌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本研究针对土拉菌B型建立了一套简易高效的分型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得出土拉菌B型的起源可能是亚洲地区.
王艳华彭遥夏连续
关键词:土拉弗朗西斯菌系统进化单核苷酸多态性
海南省三亚地区人群鼠疫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情况。方法采集三亚长住人口的不同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法筛查,再用间接血凝法确认。结果筛查血清282份,阳性2份,阳性率0.71%,间接血凝试验滴度分别为1∶40、1∶20。结论三亚本地出生人群无鼠疫F1抗体阳性。
陈婷陈海蔡庆果俞书义陈积健杨玲郑霄夏连续朱雄
关键词:鼠疫F1抗体间接血凝法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方法利用Mummer程序对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9株鼠疫菌进行全基因组比对,选择其中的13个基因片段(19个SNP位点)在国内133株鼠疫菌中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序列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比对共筛查出3780处序列差异位点。通过对不同SNP位点组合的聚类分析发现我国鼠疫菌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和生态型聚集性特征。结论SNP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标记,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鼠疫菌的基因组特征。
王娜申小娜俞东征夏连续魏建春蔡虹徐冬蕾陈晨崔志刚梁莹徐大琴雒涛海荣
关键词:聚类分析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那曲和比如地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确定具有该分型特征的鼠疫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板块重排、差异区段分析、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云南省的98株鼠疫菌进行分析。结果那曲和比如地区的鼠疫菌菌株中第57~60板块的排列方式与测序菌株Z176003一致,在其他实验菌株中未发现该重排特征。结论分离自那曲和比如的鼠疫菌菌株具有独特的分子分型特征,该特征在本地区的菌株中普遍存在,且菌株多态性持续分化。
王宇萌梁莹张恩民马娜申小娜蔡虹张志凯夏连续梁未丽代瑞霞李伟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青藏高原
海南省类鼻疽流行区分离出泰国伯克霍尔德菌被引量:5
2015年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类鼻疽伯克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热带传染病[1].海南地区类鼻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三亚等地人群中类鼻疽血清阳性率高达13.7%[2];但当地确诊的类鼻疽病患者相对较少.本研究在海南省南部地区进行环境中类鼻疽伯克菌及与其相似的泰国伯克菌(Burkholderia thailandensis)调查.
郑霄陈海朱雄蔡虹黎礼达李欢尤鑫平静夏连续李伟
关键词:类鼻疽病
我国部分地区蜱体弗朗西斯菌属和弗类共生体的检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弗朗西斯菌属和弗朗西斯菌属(类)内共生体(弗类共生体)在我国蜱中的携带情况。方法在我国东北、西北和中南地区,分别选取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湖北省作为采样点,共采蜱715只,包括长角血蜱627只和亚洲璃眼蜱88只。对所有采集蜱,首先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和tul4基因来检测弗朗西斯菌属和弗类共生体。然后,对有目的片段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并与网上已公布的弗朗西斯菌属和弗类共生体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辽阳市采获的24组长角血蜱中有5组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阳性,土拉菌的最小携带率为2.12%(5/236)。辽阳、沈阳和武汉市的长角血蜱、以及新疆博乐市的亚洲璃眼蜱,弗类共生体的携带率分别为3.39%(8/236)、32.95%(58/176)、41.86%(90/215)和100%(88/88)。16S rRNA基因和tul4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中国弗类共生体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和世界其他已知弗类共生体有显著差异。结论首次在长角血蜱中发现弗类共生体。我国长角血蜱和亚洲璃眼蜱中的弗类共生体形成单独的谱系,提示这些弗类共生体可能是新发现的。
王艳华孙英伟毛玲玲王子江张家勇张稷博彭遥夏连续
关键词:土拉弗朗西斯菌长角血蜱系统进化
四川省安县震后卫生状况及需求调查评估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安县的卫生状况及需求,为下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9个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全部调查,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44万散居人口中抽取687户共220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饮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计划免疫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疾病监测等。运用SPSS16.0分析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集中安置点中90.9%(60/66)居住方式为帐篷,活动板房仅占7.6%(5/66),分散户中93.3%(621/666)居住在帐篷中,其中71.9%(446/621)属于自建帐篷;集中安置点和分散户的饮用水消毒的比率分别达97.1%(66/68)和94.6%(650/687);分散户中12.8%食品供应来源中曾有霉变或过期;50%(34/68)集中安置点养有动物;43.6%(17/39)医疗点未开展疫苗接种医疗服务;66.7%(10/15)的安置点缺乏充足的消毒设施;症状和(或)传染病的登记率为50.0%(33/66)、上报率为56.1%(37/66)。结论安县仍存在一定的传染病(肠道和媒介生物传播疾病为主)传播风险,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卫生状况调查和需求评估工作,为不同阶段的工作提供方向。
周先锋周航刘世安胡俊锋陈明亭胡伟江汤后林闫磊李建文李仁忠李雨波汪俊云张伟张必科张庆锋姚建义陈诚施文绮夏连续崔步云崔文明康宁蒋敏潘力军臧照芳樊永祥樊福成余宏杰
关键词:自然灾害卫生服务研究
四川省安县震后散居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评估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安县散居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身体及情绪反应、缓解和调节方法、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3个部分,采用二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从安县散居居民总人口(约44万名)中抽出2184名,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震后散居居民2184名的情绪及身体反应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e stress disorders,PTSD)3个主要症状平均得分(11.23±3.44)分,高于2003年湖南某市103名火灾灾民的(10.06±3.26)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三因子平均得分(5.76±1.74)分,高于1998年修正常模(23891名)的(4.72±1.44)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P〈0.05;t=706.04,P〈0.05)。不同特征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部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地震引起的情绪及身体反应较普遍,老年人、女性、初中及以下组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在针对重点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咨询与救助的同时,应对居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刘世安周航周先锋胡俊锋陈明亭胡伟江汤后林闫磊李建文李仁忠李雨波汪俊云张伟张必科张庆锋姚建义陈诚施文绮夏连续崔步云崔文明康宁蒋敏潘力军臧照芳樊永祥樊福成余宏杰
关键词:自然灾害心理疗法心理学试验
广东省雷州市鼠疫疫源地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健康人群鼠疫FI抗体的分布水平,及其产生和维持机制。方法采集雷州市鼠疫疫源地2个乡镇农民的血样121份作为调查组和非历史疫区的农民血样200份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结果通过对鼠疫疫源地人群的121份血清的检测.共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9.91%%。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200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鼠疫疫源地50岁以上健康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FI抗体阳性者,是鼠疫菌苗被动免疫产生,还是50年前隐性鼠疫感染等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排除阳性人群居住区域有动物鼠疫现疫流行的存在。
张涛夏连续梁秋光海荣徐冬蕾杨华源俞东征
关键词:鼠疫FI抗体被动免疫
鼠疫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本文...
夏连续
关键词:鼠疫鼠疫杆菌流行病学鼠疫防治自然疫源地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