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长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肝炎
  • 6篇乙型肝炎
  • 4篇短期预后
  • 4篇预后
  • 4篇肝硬化
  • 3篇乙型肝炎肝
  • 3篇乙型肝炎肝硬...
  • 3篇评分
  • 3篇评分模型
  • 3篇肝炎肝硬化
  • 2篇血小板
  • 2篇载量
  • 2篇衰竭
  • 2篇重型
  • 2篇慢性
  • 2篇急性乙型
  • 2篇急性乙型肝炎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机构

  • 8篇武汉市医疗救...

作者

  • 8篇唐长华
  • 4篇李志彬
  • 3篇刘颖
  • 3篇洪可
  • 1篇吴建红
  • 1篇李志斌
  • 1篇朱清静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乙肝肝硬化患者HBeAg及抗HBe与HBVDNA定量的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 e 系统与 HBVDNA 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我院肝科病区住院76例乙肝肝硬化分为 HBeAg 阳性(HBsAg 阳性、HBeAg 阳性、抗 HBcIgG 阳性)20例,抗 HBe 阳性组(HB...
唐长华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目的了解有关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 年10月间,我院肝科住院病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9...
李志彬唐长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MPVPLT肝硬化患者参数测定
文献传递
四种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四种评分模型(MELD、MELD-Na、SMSVH及CTP)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住院后确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用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每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各自的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K-M)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生存率,并算出总预测正确率。结果死亡组MELD-Na、MELD、SMSVH和CTP的平均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33、0.802和0.75。四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4,P=0.084)。四者的总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35%、77.64%、77.65%、71.7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434)。结论 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作用,四种评分模型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四者预测价值相当。
唐长华李志彬刘芳徐德翠
关键词:预后评分模型
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联合公式(MELD-Na)、MESO指数(MESO)、integratedMELD整合公式(iMELD)、MELDNa评分系统(MELDNa)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血浆置换(PE)治疗后短期预后。方法在12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MESO、iMELD、MELDNa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五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3个月末,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43.24%(16/37),与非PE治疗组55.65%(49/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6,P=0.143);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AUC分别为0.667、0.690、0.670、0.702和0.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iMELD的AUC>0.7,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0.901、0.916、0.906、0.876和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非PE组AUC的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MELD(Z=0.2087,P<0.05)、MELD-Na(Z=0.1971,P<0.05)、MESO(Z=0.2094,P<0.05)、iMELD(Z=0.155,P<0.05)、MELDNa(Z=0.2094<0.05);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72.97%、70.30%、75.78%、72.93%和7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P=0.983),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83.53%、87.06%、82.35%、78.82%和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6,P=0.687),PE治疗组与非PE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其中MELD、MESO、iMELD、MELDNa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818,P=0.178;x2=0.727,P=0.394;x2=0.499,P=0.480;x2=1.442,P=0.233),而仅MELD-Na具统计学意义(x2=4.916,P=0.027)。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对非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均有非常好的预测价值,而在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除iMELD对短期预后判断有临床应用价值外,其余四种模型评估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较差。
唐长华李志彬刘芳洪可刘颖徐德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观察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94例。其中男73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43±10.60,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排出其他型肝炎及其他因素所致肝硬化,按照肝功能Chilel分级A级29例,B级42例,C级23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8947±7.2257。然后将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液进行检测,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LT和MPV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且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一致。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李志彬唐长华吴建红朱清静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四种评分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唐长华李志彬刘芳洪可刘颖徐德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模型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与血清HBV DNA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在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20例和HBeAg阴性56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血生化结果的异同。结果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ALT、TBIL、ALB和INR等指标与HBeAg阴性患者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不同组Child分级患者中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情无显著性区别。
唐长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HBVDNA载量HBEAG
MELD及其衍生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MESO评分/血清钠比值(MELDtoSNaratio,MESO)和integratedMELD(i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记录住院后确诊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采用MELD、MELD-Na、MESO和iMELD评分系统,比较各评分系统在两组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OCcurve,AUC)评价每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用各自ROC曲线确定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生存与否的评分模型的最佳临界值,并算出总预测正确率和Youden指数。结果死亡组的MELD、MELD-Na、MESO、iMELD评分分别是(27.6±7.0)、(34.4±10.7)、(2.1±0.6)和(35.8±9.1)分,均高于生存组的(18.1±4.9)、(20.4±7.8)、(1.5±0.3)和(25.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评分系统的AUC分别是0.839、0.860、0.847和0.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正确率分别是75.41%、81.15%、78.69%和76.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Youden指数分别为0.537、0.629、0.598和0.541。结论 MELD、MELD-Na、MESO和iMELD评分模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作用,4种模型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预测价值相当。
唐长华李志斌刘芳洪可刘颖徐德翠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预后评分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