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京果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4篇疫苗
  • 3篇流行性
  • 3篇麻疹
  • 2篇血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脑脊髓...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效果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奈瑟菌
  • 2篇脑脊髓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脑膜炎奈瑟菌
  • 2篇接种
  • 2篇抗体
  • 2篇儿童

机构

  • 15篇北京市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15篇和京果
  • 12篇陈丽娟
  • 11篇杨洁
  • 7篇贺雄
  • 7篇张铁钢
  • 7篇陈萌
  • 3篇陈志海
  • 3篇邵祝军
  • 3篇孙美平
  • 3篇王竞梅
  • 3篇赵辉
  • 2篇王慧珠
  • 2篇王玉梅
  • 2篇刘东磊
  • 2篇许文波
  • 1篇李可群
  • 1篇曹玲生
  • 1篇梁晓峰
  • 1篇殷大鹏
  • 1篇林长缨

传媒

  • 6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891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了解疫苗种类、免疫程序、采血时间、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07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门诊采集到的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891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为92.7%,除性别因素外,年龄、接种疫苗的种类、免疫程序、采血时间均为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绝大多数人群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获得有效的保护,抗体阳转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接种针次的增加而提高,严重咬伤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后再进行全程免疫可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同时要注意采血时间对抗体检测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杨洁和京果张铁钢陈萌王竞梅张雪春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抗体水平免疫效果
北京市1998~2003年麻疹病原学监测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为开展有效的麻疹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1998~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实验室确诊率、标本阳性检出率、病毒分离成功率等指标评价监测工作.结果153例麻疹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112例,确诊率为73.20%.1998~2003年病毒分离成功者15例(16株),占确诊病例总数的13.39%,病毒分离成功率随病例出疹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麻疹确诊病例尿液标本中,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63%,显著高于咽拭子中的检出率(7.48%).此外,23例同时收集有咽拭子和尿液标本的确诊病例中,病毒分离成功率为34.78%,尿液和咽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9%(6/23)和13.04%(3/23).结论增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麻疹病例的鉴别能力,同时采集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加强与医疗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出疹3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切实保证标本储存、运输条件,对超过急性出疹5d的标本不再进行病毒分离.
和京果杨洁陈萌许文波陈丽娟
关键词: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麻疹实验室诊断初探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探索对麻疹病例更好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对 76例已确诊或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检测了麻疹病毒核酸 ,结果 6 1例麻疹病例咽拭子中有 32例检出阳性 ,检出率 5 2 5 % ;8例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无阳性检出 ;麻疹、风疹IgM抗体均阴性的 7例疑似病例咽拭子中 ,有 1例检出阳性 ,并进一步分离到麻疹病毒。在麻疹病例中 ,RT -PCR阳性检出率随病例出疹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检测结果提示 :RT -PCR方法特异 ,可提早发现并诊断麻疹 。
陈萌陈丽娟和京果杨洁
关键词:麻疹
北京市1999年-2008年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北京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麻疹消除阶段的作用。方法:对北京市1999年-2008年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10506例,麻疹IgM阳性检出率为47.73%,风疹IgM阳性检出率为16.91%。所有麻疹、风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证实。在病原学监测中,共分离到麻疹野病毒76株,风疹野病毒32株,经基因序列分析,麻疹野病毒除1株为D9基因型外,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北京市麻疹流行优势毒株。结论:北京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运转良好,在麻疹控制与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洁张铁钢陈萌和京果陈丽娟刘东磊
关键词: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北京地区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特征分析
2007年
脑膜炎奈瑟菌均表达P1类外膜蛋白,这类蛋白称为PbrA蛋白。同时也表达P2或者P3类外膜蛋白,这两类蛋白称为PbrB蛋白。PorA和PorB蛋白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血清亚型和血清型的分类基础。PorA和PorB蛋白二级结构表明,两者分别具有8个暴露在外的环状结构(100pⅠ至Ⅷ)。其中,loopⅠ和Ⅳ是PorA的可变区,而loopⅠ、Ⅴ、Ⅵ和Ⅶ是PorB的可变区,决定菌株血清亚型和血清型的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两者的可变区上。
张铁钢和京果贺雄陈丽娟邵祝军陈志海赵辉王慧珠
关键词:C群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抗原决定簇A群蛋白二级结构RB蛋白
一起外来民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李可群孙美平杨柳和京果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外来民工
国家计划免疫综合审评县2004年农村儿童白喉免疫水平与白百破疫苗接种率调查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掌握2004年国家免疫规划综合审评“四苗覆盖率”县儿童的白喉免疫水平。方法 根据全国2004年综合审评县“四苗覆盖率”不同分为3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随机调查10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992-2003年出生儿童42名;检测方法用ELISA定量法检测白喉抗毒素IgG抗体。结果 (1)被调查县儿童白喉抗毒素抗体总阳性率仅为49.6%,最高的县阳性率为78.1%,最低的县阳性率仅为33.0%;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是2003年出生的儿童为61.2%,阳性率最低的年龄是1992-1995年出生的儿童为37.6%。(2)几何平均浓度(GMCs)仅为0.48 IU/ml,随着年龄的增长,GMCs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应加强免疫的年龄没有出现白喉抗毒素抗体GMCs预计的高峰。(3)2001-2003年出生儿童的白百破疫苗调查基础免疫接种率均高于90%,而相应年龄抗体的阳性率却均低于62%。(4)白百破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合格与不合格儿童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6%,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调查县(除个别县外)儿童白喉的保护水平较低,儿童白百破疫苗的接种率不能客观反映儿童白喉的免疫状况,如何提高儿童白喉的免疫水平,是免疫规划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华庆郭欣陈丽娟杨洁和京果罗明贺雄周玉清曹玲生卢永殷大鹏陈园生夏伟梁晓峰
关键词:白喉疫苗接种率儿童
婴儿接种首剂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病毒排毒状况观察被引量:3
2001年
为了观察婴儿接种首剂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 (TOPV)后疫苗病毒排毒状况 ,采用Hep 2、RD、L2 0B三种细胞 ,对接种首剂TOPV的健康婴儿粪便标本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 :脊灰疫苗病毒在人体内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 ,83 9%的婴儿粪便排毒≥ 4周。随时间延长 ,混合多型别向单型别转移 ,但Ⅰ、Ⅱ、Ⅲ型脊灰疫苗病毒均无明显型别优势。采用两种细胞联合检测脊灰疫苗病毒优于一种细胞单独检测 ;而RD +L2 0B细胞联合又优于Hep 2 +RD细胞和Hep 2 +L2 0B细胞。北京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服苗病例脊灰疫苗病毒检出率主要受使用细胞种类、采集粪便标本时间等多因素影响 ,预计正常情况检出率应≥ 90 % ;分离株以Ⅲ型脊灰疫苗病毒为主 ,则可能是Ⅲ型脊灰疫苗病毒的固有性质所决定 ;要巩固无脊灰成果 ,必须坚持使每个新出生儿童完成全程免疫和对流动儿童实行适时的强化免疫。从健康婴儿分离的Ⅲ型脊灰疫苗病毒 ,多数为疫苗型间基因重组株且具多样性 ,这是否会影响VAPP发生率或带来其它负面影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陈丽娟张合润和京果王玉梅陈萌毕桂英彭丽燕
关键词:婴儿TOPV脊髓灰质炎
北京地区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对2005年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对临床流脑病例的血液、脑脊液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对鉴定阳性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多位点序列(MIST)分析。结果在7份血液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的核酸片段。共分离到105株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菌株的群内菌株PFGE图谱无差异条带。 MLST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A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序列类型主要是ST7,而C群主要是ST4821。结论北京地区目前流脑病例主要由序列类型为ST7的A群和ST4821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
张铁钢贺雄陈丽娟和京果杨洁孙美平邵祝军陈志海赵辉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群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分布和变异情况。方法通过SH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其他基因型参考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17株病毒均属于F基因型,VAC-S79属于A基因型,各流行株间核苷酸最大差异为5.4%,与F基因型代表株Z77158(兰州)、Z77160(上海)核苷酸最大差异分别为4.8%和7.0%;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差异为14.6%~15.9%。结论近2年北京地区流行的优势株为F基因型,未发现基因型间变异,但存在较大的型内差异,有变异增大趋势,需进行持续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陈萌陈丽娟张铁钢杨洁和京果张伟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