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绮
-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沈阳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鼠离体肾灌流技术评价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马兜铃酸致肾损伤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液,分别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清除率,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马兜铃酸组钾、钠离子清除率在给药后0.5h明显下降,分别从给药前的(99.54±14.55)%和(27.93±6.66)%下降至(33.16±9.59)%和(9.70±2.62)%,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给药灌流后即刻明显升高,从给药前(7.42±0.12)ng.L-1升高至(8.18±0.47)ng.L-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评价马兜铃酸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指标离子清除率,是一个早期且敏感的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 周绮张泽安金若敏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吴茱萸次碱对肝肾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ecarpine(Rut)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影响,采用共培养体系初步比较Rut对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用小鼠进行整体验证。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Rut在肝肾细胞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②给予Rut后,检测肝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③整体实验观察静脉给予Rut对小鼠肝肾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①MTT法显示,2,4μg·mL-1的Rut使肝肾细胞活力均下降,且相同浓度下的Rut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肾细胞;②4μg·mL-1的Rut使肝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均升高(P<0.01);③整体实验表明,小鼠静脉给予10 mg·kg-1 Rut 7 d后,血清中的ALP水平有极显著的上升(P<0.01),ALT,AST,BUN,Cr水平只出现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发现约1/3的小鼠肝脏出现肝细胞核分裂象增多,仅有1只小鼠肾脏出现嗜碱性病变。结论:大剂量Rut可能对肝肾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肾细胞共培养体系与细胞单独培养体系均可用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研究。
- 张茜周绮金若敏姚广涛陈小淼
-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HEK293细胞
- 急性肾小管坏死中化学介质的作用
- 2010年
-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广义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国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社会负担。然而,ATN的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治疗手段缺乏针对性。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化学介质在AT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干预某些化学介质的表达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这对于肾脏疾病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现从化学介质的角度对目前ATN的研究予以综述。
- 周绮盛云华张泰张泽安
- 关键词:急性肾小管坏死炎性因子
- 酶生物标志物在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很多候选药物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遭淘汰,各类不良反应中药物引起的肝毒性最多。肝脏是体内含酶最丰富的器官,通过联合检测血清中酶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肝脏的病理生理状态。现就肝毒性传统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在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予以综述,以期通过联合检测血清酶,做到早期发现毒性,早采取措施。
- 盛云华周绮姚广涛金若敏
- 关键词:血清酶肝毒性生物标志物
- 脂质积聚在马兜铃酸肾病毒性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肾病与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兜铃酸对离体细胞或组织中的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的影响,验证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阐述脂质积聚与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相关性。
方...
- 周绮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马兜铃酸肾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质代谢
- 山豆根对小鼠急性肝毒性及其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研究山豆根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常规观察14 d,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分组,计算肝脏指数及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采用Bliss法测得2个批号山豆根的LD50为A(批号081012)31.935 g.kg-1,95%可信限为30.509~33.506 g.kg-1;B(批号0904295)LD50为16.39 g.kg-1,95%可信限为14.426~18.38 g.kg-1。肝毒性时效关系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口服山豆根水煎液A 30 g.kg-1,B12.4 g.kg-1,给药6 h后肝脏均明显肿大,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损伤在24 h最严重。量效关系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口服山豆根水煎液A 16.4,10,3.2 g.kg-1,B 12.4,10.8,10,9.2,8,7.2 g.kg-1,肝脏指数显著性升高(P<0.01);随剂量的增大,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增加。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显示一定的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 盛云华李峰杰周绮金若敏
- 关键词:山豆根肝毒性病理
- 袪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药袪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口服袪斑美肤汤;对照组54例,口服逍遥丸及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30 d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袪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
- 王丽红周绮齐越
- 关键词:黄褐斑疗效观察
- 药酶诱导剂对生附子急性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考察典型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酶系(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干预给药对生附子毒性的影响,评价生附子毒性表现过程中的CYP450因素。方法:(1)测定小鼠单独给予生附子水煎液后的LD50;(2)测定苯巴比妥钠干预3天后,小鼠给予生附子水煎液的LD50;(3)Wistar大鼠经苯巴比妥钠(PB)干预给药3天后,十二指肠给予生附子水煎液,以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为其心脏毒性指标,观察PB干预及未干预的大鼠给予生附子后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出现时间及恢复率情况。结果:(1)小鼠给予生附子水煎液的LD50值为7.15g/kg,95%可信限为6.19~8.29g/(kg·d);(2)苯巴比妥钠诱导后,小鼠给予生附子水煎液的LD50>12.08g/(kg·d);(3)与单用生附子水煎液相比,苯巴比妥钠诱导后可显著减少生附子水煎液致大鼠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P<0.01),延长出现时间(P<0.01),缩短持续时间(P<0.01)。结论:肝药酶诱导剂可显著降低生附子的毒性。
- 陈华英金若敏姚广涛盛云华符胜光李峰杰周绮
- 关键词:CYP450生附子心脏毒性
- 山豆根致小鼠肝毒性时-量关系研究
- 目的:研究山豆根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小鼠口服不同剂量山豆根水煎液,测定其LD。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分组,检测血清ALT、AST,计算肝脏指数及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口服山豆
- 盛云华周绮金若敏姚广涛
- 文献传递
- 活血益智片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凋亡蛋白p53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活血益智片(抗血管性痴呆中成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VaD)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用反复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模拟VaD行为及病理过程,观察3个剂量(2.24,4.48,9.96 g.kg-1)活血益智片组及氢麦角碱组7.8 mg.kg-1连续给药28 d后,对海马区学习记忆成绩、p53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活血益智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53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活血益智片可通过调节p53及caspase-3蛋白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 王丽红文慧齐越贾冬周绮鄂蕴娟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记忆障碍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