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 作品数:27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复合人工骨的体外降解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2/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取兔髂骨制成直径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②分别按质量比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1∶4∶4(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组)和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1∶1(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组)制成两组生物复合材料。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孔径并计算孔隙率。③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将两组复合材料置于pH值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复合材料在降解液中失重率的变化,降解液pH值的变化及在不同降解时间复合材料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①两种复合材料孔隙率及溶液pH值、降解质量变化: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孔隙率为72.1%,孔径为100~400μm,降解过程中pH值稳定,4周内质量变化较小,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初始质量的50%;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组复合材料孔隙率为58.2%,孔径50~300μm,降解过程中pH值有轻度变化,6周内质量变化较小,6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初始质量的70%。②两种复合材料在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9.28MPa,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为6.21MPa,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颗粒骨强度在0~4周下降较慢,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0.18MPa,磷酸钙骨水泥/颗粒骨强度均匀下降,12周时为0.24MPa。结论: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具有良好孔隙率、孔径和降解性能,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治疗骨缺损材料。
- 周磊闫景龙胡春杰
- 关键词:磷酸钙类骨代用品
- 椎旁肌血运对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在杂种犬体内建立带有原位椎旁肌一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效果,并与横突间融合进行对比。方法将32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8周和16周处死犬。取材后行放射线、组织学及血清骨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术后8周及16周的放射线及组织学评分结果均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放射线融合率分别为57.1%、21.4%;16周分别为93.8%、62.5%,实验组的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骨生化指标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末端肽(CTX-1)3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始终处于较高的骨转换状态。结论该植骨方法植骨位置确切、牢靠、融合率高,能够有效减少假关节的形成。
- 奚春阳闫景龙迟志永徐公平王新涛周磊刘金龙
- 关键词:腰椎融合椎旁肌肌骨瓣血运
- 丝素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 蚕丝作为缝合线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其中的丝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素可制备成不同性状的新型生物材料如溶液、粉末、薄膜等,用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已相继开展。本文主要对丝素在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
- 陈盈君周磊闫景龙
- 关键词:丝素骨组织工程
- 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腰椎无侧凸、畸形、旋转,腰椎骨质无异常)男、女各120例,其中,男性身高157~190cm,平均173.63cm,体重50~95kg,平均76.61kg;女性身高150~174cm,平均162.17cm,体重45~80kg.平均59.07kg。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L3,L5椎体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长度、宽度及侧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进行测量。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L3~L5各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和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是否与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L3~L5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及植骨床长度平均为1.04±0.26cm和0.98±0.25cm、0.74±0.16cm和0.72±0.19cm、2.30±0.24cm和2.17±0.24cm,0.92±0.12cm和0.84±0.11cm,1.23±0.18cm和1.16±0.18cm,2.06±0.20cm和2.01±0.17cm。男性及女性的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及峡部深度,绝对深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植骨床长度与身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测量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学数值,为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劈骨操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地数据支持。
- 焦力刚奚春阳徐公平周磊陈纪宝闫景龙
- 关键词:腰椎上关节突峡部X线
- 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CPPF)、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72只,双侧桡骨制成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植入。A组: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B组: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C组:单纯微小颗粒骨;D组:CPPF/CPC复合材料;E组:单纯CPC;F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在2、4、8、12周各时相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力学测试。结果A组在12周可使骨缺损修复,在骨缺损修复各时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好于其他各组。结论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 周磊闫景龙胡春杰
- 关键词: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缺损
- 藻酸钙凝胶作为微小颗粒骨载体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通过将藻酸钙凝胶、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探索一种新型、复合型骨缺损修复材料,为临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成4组,并于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A组,植入以藻酸钙凝胶为载体的自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C组,植入藻酸钙凝胶;D组,不植入任何物质的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术后8周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4周和8周通过大体,X线片以及组织学观察的结果显示A,B,C组骨缺损区均得到了的修复,但A组在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B,C组。8周的生物力学实验显示:3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A组强度极限值明显高于B,C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则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藻酸钙凝胶可作为微小颗粒骨的载体。以藻酸钙凝胶为载体的自体微小颗粒骨成骨量多,质量好,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自体微小颗粒骨和单纯藻酸钙凝胶强。
- 陈士鹤闫景龙周磊裴刘宝
- 关键词:颗粒骨藻酸钙凝胶
- 颗粒骨椎间植骨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椎管减压、内固定、颗粒骨椎间植骨的32例腰椎滑脱患者通过术前、术后、随访终末LASD、Boxall 指数,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融合率...
- 闫景龙周磊徐公平夏景君张志鹏杨显声王新涛关国发祖佳宁
- 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min组、30min组、1h组、2h组、12h组、24h组、72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交联10min的材料,交联度低(26.7%),溶胀度高(265%),不到一周就完全降解,说明材料很不稳定,易降解;交联30min的材料,交联度(45.7%)、溶胀度(207%)、降解率与10min材料比都有明显变化,4周未完全降解,8周完全降解,说明京尼平可以在30min内显著改变明胶性能;30min后的材料,随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逐渐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逐渐降低。交联72h的材料,交联度73.1%,溶胀度153%,12周仅降解15.6%。MTT法测各组材料细胞增殖率在87.9%~105.4%之间,说明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
- 金勋杰闫景龙周磊姬烨杨显生徐公平
- 关键词:京尼平明胶交联
- 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随时间、浓度的变化及其粘合颗粒骨松散时间的测定
-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浓度的变化。同时,研究京尼平、明胶粘合颗粒骨的体外松散时间。方法:10mg明胶被1%京尼平交联后,按交联时间分为7 组:10min组、30m...
- 金勋杰闫景龙周磊姬烨杨显生徐公平
-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找到一种新的促进骨愈合的方法。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HGF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HGF的复合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手术后第4、8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第8周进行压缩试验,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经大体观察、组织学及X线检查发现,术后第8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HGF能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对照组无骨愈合迹象。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HGF具有优良的修复骨缺损(包括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皮质空洞)的能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苏展周磊闫景龙
- 关键词: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肝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