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谷

作品数:44 被引量:20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皮肤
  • 10篇创面
  • 7篇蛋白
  • 7篇愈合
  • 7篇创面愈合
  • 7篇创伤
  • 5篇冷冻
  • 5篇胶原
  • 5篇海藻糖
  • 5篇表皮
  • 5篇表皮生长因子
  • 4篇低温保护剂
  • 4篇缺损
  • 4篇人表皮
  • 4篇人表皮生长因...
  • 4篇重组人表皮生...
  • 4篇细胞
  • 4篇RHEGF
  • 3篇蛋白表达
  • 3篇低温冷冻

机构

  • 26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4篇吴志谷
  • 18篇付小兵
  • 15篇孙同柱
  • 10篇黎君友
  • 10篇盛志勇
  • 9篇贾晓明
  • 9篇杨毅
  • 9篇耿淼
  • 8篇姚咏明
  • 8篇蔡宏
  • 8篇陆江阳
  • 6篇李绍然
  • 4篇朱兆明
  • 4篇马彩虹
  • 2篇戴红梅
  • 2篇胥照平
  • 2篇陈圣清
  • 2篇朱厚础
  • 2篇贾小明
  • 2篇尹少杰

传媒

  • 7篇感染、炎症、...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全国低温生物...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北京军区医药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四届全国烧...
  • 1篇中华医学会烧...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表皮细胞促生长作用的观察被引量:4
1996年
利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来覆盖烧伤切痂创面已成为当前烧伤整形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促使培养的表皮细胞尽快地增值,扩展成片,以应用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
孙同柱吴志谷耿淼周宝桐胥照平戴红梅朱厚础
关键词:促生长作用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生长面创伤中心
海藻糖对低温储存皮肤β-actin的mRNA转录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新型低温保护剂(cryoprotectant,CPA)海藻糖(trehalose)对皮肤骨架蛋白β -肌动蛋白(β-actin)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以了解在传统低温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是否优于单纯传...
贾晓明蔡宏马彩虹吴志谷姚咏明杨毅李绍然陆江阳
关键词:海藻糖皮肤低温保护剂
文献传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1996年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成人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采用约2mm^2的皮片接种到24孔培养板内加入不同浓度的rhEGF培养4天,测量皮片生长面积。结果表明:rhEGF对皮片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皮片生长面积与rhEGF浓度呈抛物线型相关,当浓度为5μg/L,时,皮片生长面积达到最大值7.08±2.40mm^2,约为对照组(3.64±1.98mm^2)的2倍。提示rhEGF在促进皮肤快速生长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同柱吴志谷周宝桐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皮肤
猪真皮与自体皮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吴志谷耿淼盛志勇孙同柱付小兵
关键词:猪真皮自体皮创面愈合
胶原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2002年
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特征,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涉及到不同细胞功能的表达。作为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已经证明其有穿透游离脂质体界面的能力,目前大多数药物递送系统主要成份由胶原组成,文章就此作以介绍。
吴志谷付小兵
关键词:胶原药物递送系统
自制胃肠粘膜内pH测试囊在严重创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胃肠粘膜内 pH(p Hi)是监测胃肠粘膜血液供应和氧摄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在危重病监测中应用较多.目前进口的胃肠粘膜内 p Hi 管价格昂贵,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与进口胃肠粘膜 pHi 测定管相配套的监测囊,并与进口管在中国五指山小型猪和山羊失血性休克模型以及严重烧伤动物中进行了对比研究.
吴志谷盛志勇耿淼周宝桐胡森黄凯付小兵
关键词:创伤胃肠粘膜血液供给
速愈乐^(TM)敷料促进小型猪感染创面愈合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速愈乐^(TM)创伤敷料对小型猪感染创面促进愈合和抑菌的作用。方法:以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每只动物用打孔器致伤10个创面,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种菌对照组、水凝胶组、银离子组和速愈乐^(TM)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面于术后30 min接种1.5×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0.1 ml,3个敷料组在创面覆盖相应敷料。术后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新生上皮面积、创面闭合率、创面收缩率以及创面金葡菌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但速愈乐^(TM)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明显新鲜、容易出血,提示创面已有肉芽组织生长。术后4~7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增生活跃,7 d肉芽组织填充量达71.0%;术后7 d创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14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继续生长,术后10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填充量达99.1%,其他各组填充量为87.0~89.0%,到术后12 d所有创面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在此期间速愈乐^(TM)组新生上皮生长较其他组明显。术后5~7 d速愈乐^(TM)组创面收缩比其他组小。术后10~14 d速愈乐TM组创面闭合率比其他组高,于术后10 d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速愈乐^(TM)有一定抑菌作用,在炎症反应最重期间能将创面金葡菌数量控制在10~5CFU以内,术后7 d,速愈乐^(TM)组创面金葡菌量显著高于种菌对照组和水凝胶组(P<0.05),但与银离子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愈乐^(TM)组术后14 d上皮生长良好,比正常表皮厚,但比其他各组稍薄;新生真皮胶原较多而且致密,显示胶原束明显;新生真皮显著厚于正常皮肤真皮和空白对照组新生真皮(P<0.05);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多于其他各组,与正常皮肤真皮内血管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吴志谷付小兵黎君友孙同柱陈廷秀梁明李海红
关键词:敷料全层皮肤缺损肉芽组织抑菌作用
离体皮肤氧耗量测定与微机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
2002年
目的:比较长短氧传感器常规手工计算法和微机数据分析法测定皮片氧耗活力的效果。方法:将Wistar 鼠薄皮片分别切成直径为15mm 和6mm 的小皮片,一部分皮片立即测定氧耗量,另一部分皮片液氮冻存。两种氧传感器对每块皮片各测定两次,然后按常规法和微机法计算测定皮片1 min 的氧耗量。结果:两种氧传感器常规法和微机法测定新鲜皮片的氧耗量各组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长氧传感器测定的氧耗量比短氧传感器测得的氧耗量显著高(P<0.05)。两种氧传感器微机法测定皮片的氧耗量比常规法测定皮片的氧耗量显著高(P<0.05)。长氧传感器和微机法测定冻存皮片的氧耗量比新鲜皮片氧耗量显著低(P<0.01)。结论:提示长氧传感器比短氧传感器测定皮片氧耗量更高、用皮量更少,而微机法比常规法更加简便可靠。
吴志谷耿淼黎君友贾小明陈圣清
关键词:氧传感器氧耗量
低温储存对皮肤桥粒芯糖蛋白1的影响与新型低温保护剂的干预研究
目的:比较桥粒芯糖蛋白1 (desmoglein1, Dsg1)在四种温度保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以探讨其与皮肤冷冻损伤的关系.并比较研究新型低温保护剂海藻糖对皮肤组织桥粒芯糖蛋白1低温保存后表达的影响,为寻求皮肤组织低温...
贾晓明李东杰马彩虹于瑜吴志谷杨毅
rhEGF对小型猪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作用的观察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对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在2只猪背部钻48个圆孔(12孔/组),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隔天分别用rhEGF和生理盐水滴入及用磺胺嘧啶银-锌霜(SDAg-Zn霜)涂抹创面1次。结果 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明显,术后4天rhEGF组肉芽组织填充量达60%,与SDAg-Zn霜组差异显著(P<0.05)。rhEGF组创面收缩比SDAg-Zn霜组略小(P>0.05)。rhEGF组创面上皮化率稍优于SDAg-Zn霜组和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rhEGF对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以及减少创面收缩有一定作用。
吴志谷耿淼付小兵黎君友孙同柱
关键词:皮肤损伤表皮生长因子创面愈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