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婷婷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外科
  • 4篇胰腺
  • 4篇手术
  • 4篇门静脉
  • 4篇门静脉高压
  • 4篇门静脉高压症
  • 4篇静脉
  • 4篇静脉高压
  • 4篇静脉高压症
  • 4篇高压症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胰体
  • 3篇胰体尾
  • 3篇胰体尾癌
  • 3篇胰腺淋巴瘤
  • 3篇切除
  • 3篇腺淋巴瘤
  • 3篇淋巴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吴婷婷
  • 9篇吴志勇
  • 7篇陈炜
  • 3篇罗蒙
  • 3篇孙勇伟
  • 2篇张云
  • 2篇戴佳奇
  • 2篇刘德军
  • 2篇蒋春晖
  • 2篇施长鹰
  • 2篇张斌
  • 1篇杨乃林
  • 1篇曹晖
  • 1篇王家东
  • 1篇赵恩昊
  • 1篇殷志强
  • 1篇秦骏
  • 1篇汪明
  • 1篇刘巍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2006年第...
  • 1篇第13届全国...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全国第十九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间收治资料完整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在有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两组间各项凝血功能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唯门静脉血流速度在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减慢(P<0.05)。断流术后脾静脉均有血栓形成,其中9例向门静脉主干蔓延。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后,除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逆向蔓延至脾静脉外,肠系膜上静脉血至脾静脉经脾肾分流口分流入体循环,约2/3的病人在门静脉左右支或主干内有部分血栓。术后有无血栓形成的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均较正常值为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术后门静脉系统均有血栓形成可能,血栓形成主要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吴婷婷陈炜吴志勇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血栓形成外科手术
胰腺淋巴瘤一例报道
胰腺淋巴瘤极其罕见,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易误诊为胰腺癌.本文将1例全身淋巴瘤累及胰腺病人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吴婷婷陈炜
关键词:胰腺淋巴瘤胆胰外科胰腺癌
文献传递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手术方式与血栓形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与血栓形成部位及发生率的关系,探讨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7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脾切除+断流手术25例,选择性断流术15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32例,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①术前在有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两组问各项凝血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唯门静脉血流速度在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减慢(P〈0.05)。②术后有无血栓形成的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均较正常值为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行断流术的25例患者,在术后2周和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可达100%,主要为脾静脉血栓,其中12例(48%)合并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血栓。④选择性断流术后以脾静脉血栓为主,部分可向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蔓延,将胃冠状静脉一食管旁静脉闭塞;部分患者仅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旁静脉,门静脉主干、分支及脾静脉均闭塞。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后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最高(75%),至6个月时下降至41%,为3组中最低(P〈0.01)。主要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血栓,除1例外,肠系膜上静脐-脾静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术前、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改变无明显关系。无论何种手术,术后门静脉系统均有血栓形成可能,术式不同其血栓发生的部位可不同,血栓形成主要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联合手术后,虽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可有血栓形成,但吻合口通畅,基本上无术后再出血,且肝性脑病发生率低、易被处理,�
吴婷婷吴志勇罗蒙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
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入普外科实习的2007级临床八年制医学生113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7人实施PBL教学方法,对照组56人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出科前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同学在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张云戴佳奇吴婷婷杨乃林刘巍汪明赵恩昊曹晖
关键词:普外科
胰体尾癌诊治报告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处于晚期,故而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胰腺癌大多发生于胰头,约1/4位于体尾部。我科近七年共收治胰体尾癌病...
吴婷婷孙勇伟张斌吴志勇
关键词:胰体尾癌胰腺癌手术切除
文献传递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新认识被引量:25
2012年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等的普及以及外科医生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PVT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PVT已经成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往往会影响向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又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吴婷婷吴志勇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术血栓形成机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胰体尾癌95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体尾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胀痛、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肿瘤标志物、B超、CT、MRCP、PET-CT等检查是诊断胰体尾癌的主要方法,各有特点。本组手术切除率为37.9%(36/95),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31.6%(30/95),姑息性切除6例(6.3%),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18例,26例仅行剖腹探查。根治性切除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根治性切除者(P<0.01),扩大根治术又较根治术有更长的生存期。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神经转移、淋巴结转移或切缘残留者术后生存期较短。结论早期诊断,提高根治切除率,才有可能延长胰体尾癌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肿瘤是否有神经转移、淋巴转移及切缘有否残留是影响根治性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施长鹰孙勇伟吴婷婷蒋春晖罗蒙吴志勇
关键词:胰体尾肿瘤平均生存期预后
胰体尾癌95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体尾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胀痛、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消...
施长鹰孙勇伟吴婷婷蒋春晖罗蒙吴志勇
关键词:胰体尾癌外科治疗手术方式
文献传递
甲状腺日间手术规范化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日间手术的优势,并比较专业组医师与非专业组医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2765例,比较日间手术组(597例)与非日间手术组(2168例)的费用差异;在日间病例中,再根据主刀医生的专业分成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日间手术组较非日间手术组费用低(10316.96±1042.07元vs 11269.82±1999.33元,P〈0.05)。日间病例中,专业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专业组明显缩短(31.63±13.74min vs 46.83±18.62min,P〈0.05)。而专业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非专业组,特别是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发生率(0.81%vs 3.92%,1.01%vs 5.88%,P均〈0.05)。[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由专业组医师负责更能保证手术的安全,缩短手术时间。
戴佳奇吴婷婷殷志强王家东张云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日间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
维生素C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系膜微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患者的肠系膜微动脉经大剂量维生素C处理后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的变化,探讨维生素C改善PHT内脏血管低反应的机制。方法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非PHT组6例,PHT组11例,将后者随机分为维生素C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在入院后和麻醉诱导开始前抽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取空肠旁第三级肠系膜血管及其系膜,利用血管灌流系统测定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RhoA/ROCK通路中相关蛋白量的表达以及活性的改变。结果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远高于非PHT患者,经维生素C治疗后肝硬化PHT患者血浆MDA值明显降低;与非PHT患者相比较,肝硬化PHT患者的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反应曲线右移,EC50。增大,经维生素C治疗后述表现逆转;3组患者肠系膜动脉RhoA蛋白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是肝硬化PHT患者的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明显降低,经维生素C治疗后ROCK-1蛋白量和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肝硬化PHT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能降低PHT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了PHT患者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低反应性,其机制与提高了RhoA/ROCK通路中ROCK蛋白量和活性有关。
吴婷婷陈炜吴志勇秦骏刘德军
关键词:门静脉肠系膜动脉抗坏血酸丙二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